黄艳美(湖南省祁东县官家嘴镇中学湖南省衡阳市421622)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09-113-01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中的德育教学是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以德治国”方针的一项中要举措,“德育”一直是农村基础教育的“软肋”,而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更是教学中的“盲区”。我是一名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师,近年来,我一直在探索数学教字中的德育渗透,也从中获得了下述一些启发和感受。
一、创新愉快的教学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适时地穿插与内容有关的数学史话、数学妙联或教学谜语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收到良好效果。如祖冲之计算圆周率,高斯妙算1到100自然数和,使学生“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数学内容自然内在美,形式和谐统一美,使学生在感受美,理解美中油然而生兴趣,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数学中应用归纳法,使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探索一般性结论,然后大胆假设,猜想,以至冲破思维定势,获得突破性进展。设计合理的推理过程,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爱数学,迷数学。布鲁纳的《教学过程》一书中指出:“直觉思维,预感的训练,是正式的学术学科和日常生活中创造思维的很容易被忽视而又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就应该激发这种天赋。如我在讲解“直线与圆的关系”时,清晨我常带学生一起看日出,并画出地平线与太阳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图,既获得了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直观形象,又获得了美感,又使得师生情感更加融洽。又如我在教“平面上几直线两两相交,交点互不重合,共有多少交点”的问题时,设计了“2条?—1个,3条—3个,4条—6个,……”让学生猜想,有困难时,把“1=(2×1)/2,3=(3×2)/2,6=(4×3)/2”给出,则马上有学生得出"n×(n-1)/2”的结论,这时,因势利导,把问题改为“把平面分成多少部”之后又上升为“空间有几个平面两两相交,交线互不重合,共有多少条交线?”学生根据前面方法也得到了结论。同时,直观优美的教具,灵活的教法也能激发学生兴趣。
二、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我国古代数学如商高定理,庄子的“一尺之棰,日去其半,万世不竭”,祖恒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等,都早于欧洲几个世纪,对世界数学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应不断挖掘让学生了解我国数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可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民族自尊心,激励学生献身科学。
三、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数学教育的客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有了客观性,才有了认识的统一性。数学内容及其发展的辩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联系的观点和运动发展的观点。例如,在数列数学概念教学中,通过几何直观及实例,使学生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围象变换与坐标平移反映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的确,在教学中,要提示蕴藏在数学中的辩证关系,从而使学生形象地领会事物发展的规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四、陶冶情操
徐利治教授对数学美有精辟见解: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和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还有数学中的奇异性。数学美可使学生感知美、理解美、发现美、创造美,抑制不良行为,注意自身修养,并且数学教学艺术美,如优美的板书、精练的语言,形象生动的示范等都可使学生的行为受到良好的影响,提高审美意识。比如我在二项式定理教学中,把“杨辉三角”发展为“二项式系数表”,从中理解对称性、递归性,仿佛表中每一项都是一个和谐的音符,二项式定理是把琴弦,弹奏出动人的歌曲。
数学教育的理智性,可使学生具有理性思维,克服主观随意,说话有理有据,遇事“三思而后行”。由数学教育的严密性,可培养学生持之以恒,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客观性、实践性、进取性和发展性,揭示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促使学生从实际出发,刻苦钻研,锲而不舍,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循序渐进。如三次、四次以至以上代数方根的研究,使好多数学家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上下求索,直到19世纪告结束,凝聚了多少血和汗,只有数学家自己知道。可见,数学是一种发展史,更是一部教育史。
五、重视数学方法教育,发展思维
学习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掌握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和能力,并有独创性,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开拓型人才,学好数学方法,可增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概括性,有效地激发学生数学思维,消除“高分低能”。加强数学方法教育,使学生增强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