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产前、产时阻断的研究

/ 2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产前、产时阻断的研究

刘琳

刘琳(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537000)

【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2-0136-02

母婴传播是HBV感染的主要途径,在我国,30%~50%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是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的,如果孕妇HBsAg阳性并伴HBeAg阳性,母婴传播婴儿感染率可高达90%[1]。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宫内感染是导致HBV母婴传播的主要原因[2,3],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我国婴幼儿乙肝流行的关键手段.因此,积极开展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研究和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1产前阻断

(1)孕前接种乙肝疫苗婚前常规筛查,HBsAb阴性妇女孕前接种乙肝疫苗,从而有效防止宫内传播。

(2)孕早期诊断为HBsAg(+)、HBeAg(+),HBV-DNA阳性或HBsAg(+)、HBV-DNA阳性者,是母婴传播的高危人群,应加强监测;若同时存在先兆流产、TORCH感染等HBV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早孕妇女可考虑终止妊娠[4]。

(3)HBIG阻断HBV母婴传播与中和母体颗粒和胎盘转运IgG型抗体相关[5]。妊娠20周胎盘滋养细胞已经具有主动将母体胎盘IgG型抗体转运给胎儿的能力[6]。早期应用HBG对减少HBV宫内感染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原因是孕妇早期注射HBG不仅能有效中和母体HbsAg和病毒颗粒,而且刺激其免疫系统,活化巨噬细胞功能,促进机体T细胞分化增殖,提高孕妇的细胞免疫功能,而抑制HBV复制,可快速降低HbsAg滴度和HBVDNA载量,同时发挥胎盘20孕周转运母体IgG型抗体的能力[7],使胎儿较早的获得被动免疫,从而减少HBV宫内感染率经胎盘滋养细胞主动转运至胎儿。倪明军[8]等HBsAg阳性孕妇孕中期始应用HBIG,新生儿出生时应用HBIG和HBVac联合免疫,可以有效减少宫内感染的发生,并可显著提高婴儿6月龄的HBsAb阳性率。目前认为其可能机制是: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与母血中的HBsAg结合,同时激活补体系统,增加体液免疫,清除HBV,降低母血中的病毒载量,防止和减少正常细胞被感染[9];孕20周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具有主动从母体传输IgG型抗体给胎儿的功能,以妊娠后期4~6周这一转运活性最明显,孕后期多次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使抗-HBs经胎盘摄取,使胎儿获得被动免疫[10]。赵连三等以循证医学指导阻断HBV感染母婴传播的研究,报道孕28、32、36周接种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和新生儿出生时同时接种乙肝疫苗、乙肝高效球蛋白对比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无差异。郭永等[11]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进展证实不论新生儿是否感染HBV病毒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都有一定效果,潘维君等[12]研究发现在孕妇分别在28、32、36、40周时及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各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200IU能更早期提供保护水平的抗体,达到宫内阻断的效果。胡婷等[13]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宫内感染效果分析孕晚期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不能阻断HBV病毒的感染。

2产时阻断

针对产时感染发生的机制,有人提出产时传播与不同的分娩方式有关。但是,哪种分娩方式可以降低产时母婴传播的发生尚无定论。对HBsAg及HBeAg阳性孕妇分娩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防止产道损伤及新生儿羊水吸入等,以减少母婴传播。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比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有更高的HBV感染率,剖宫产是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14].Meta不同分娩方式HBV母婴传播的研究认为剖宫产较阴道分娩能有效的减少HBV母婴传播(剖宫产10.5%,阴道分娩28%),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RR0.41,95%CI0.28–0.60,P<0.000001),但由于在方法学上缺乏随机和盲法,使剖宫产预防HBV母婴传播的作用尚不确定,仍需要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评估剖宫产相对于阴道分娩预防HBV母婴传播的优势[15]。也有学者认为[16]剖宫产手术出血相对较多,婴儿暴露于大量被污染的母血中,并不能降低感染率。目前还是多趋向于提倡阴道分娩,但要尽量避免会阴侧切和减少产程中的胎儿局部损伤。

对HBV孕妇所生的新生儿,推荐主被动联合免疫,即出生12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10μg,半月龄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次,1、6个月龄接种乙肝疫苗10μg,其对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在90%以上[17]。

综上所述,HBV的母婴传播不容轻视。目前其传播途径较为复杂,发生的机制尚不明确,还存在争议。为阻断HBV母婴传播必须建立完善的围生期保健制度,对感染的孕妇进行筛查管理和检测,并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检测和随访以确定是否宫内感染。不论新生儿是否感染HBV,注射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都有一定的效果。在临床和基础医学中,进行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HBV宫内感染母婴垂直传播阻断效果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玉玲,耿正惠.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产科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2):80-81.

[2]越波,李小毛,侯红瑛,等.母体HBV传染性与宫内感染探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4,12(2):52-53.

[3]韩国英,赵伟,余敏敏,等.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不同阻断方法比较[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12):837-838.

[4]李小毛.HBV母婴传播阻断与免疫策略[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6):381-382.

[5]王安辉,门可,闫永平,等.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胎盘滋养细胞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30):165-168.

[6]刘伟,赵伟,罗蝉,等.死胎胎盘组织中HbcAg表达的临床和病理研究[J].肝胆病杂志,2008,18(2):104-106.

[7]刘海英,马玉燕,崔宝霞,等.孕妇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HBV母婴传播作用机制的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2,11(2):128-130.

[8]倪明军,钟婉秀,蔡江慧.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9).

[9]刘伟,赵伟,罗禅.死胎胎盘组织中HBsAg表达的临床和病理研究[J].临床肝病杂志,2002,18(2):104-106.

[10]袁荣,王晨虹,刘晓梅,等.HBV母婴传播致新生儿免疫失败的原因和机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7):647-649.

[11]郭永,马振芝,王清图,修霞,牟莹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18(9):133-134.

[12]潘维君,方艳梅,陈茂林.HBV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研究[J].海南医学,2007,18(1):50-51

[13]胡婷,冀涛,王素萍,魏俊妮,阎娟娟,冯丽萍.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宫内感染效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7):841-842.

[14]范玮,肖小敏,邓爱贞,等.分娩方式对HBV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7,28(2):252-253.

[15]YangJ,ZengXM,MenYL,etal.Electivecaesareansectionversusvaginaldeliveryforpre1entingmothertochildtransmissionofhepatitisBvirusasystematicreview.VirolJ.2008,5:100.

[16]周芬,孙玉梅,杨丽翠.HBV母婴传播及其阻断的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8,11(1):55-57.

[17]俞惠,朱启.病毒性肝炎感染者的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2):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