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成都军区机关第三门诊部云南昆明650032)
【摘要】目的:探讨亚洲人群IL-6基因572C/G多态性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通过PubMed、Cochrane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亚洲人群IL-6基因572C/G多态性与高血压的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通过Stata12.0软件对各研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051例患者和1022例对照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共显性模型(GGvsCC);隐性模型(GGvsCG+CC)合并OR分别为[OR=2.203,95%CI(1.122,4.327),P<0.05]、[OR=2.054,95%I(1.118-3.775),P<0.05]。结论:亚洲人群IL-6基因572C/G多态性中,GG基因型可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但仍不同的种族的高质量流行病学研究加以证实。
【关键词】IL-6;多态性;高血压;Meta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7-0354-02
高血压是心内科常见病之一,同时高血压也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独立诱发因素,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中风和其他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据估计,高血压是三个最重要致残因素之一[1]。高血压是一种多个系统相互作用影响的复杂的疾病,但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高血压可能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疾病,受遗传疾病基因变异的影响。遗传因素在血压范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多种基因能增加高血压的易感性[3-5]。近年来,许多研究已经讨论了IL-6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但结论存在争议,总体说服力不强,并且受到地域及种族限制。我们拟通过循征医学方法,明确IL-6基因多态性与亚洲人群高血压之间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检索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等数据库,中文及英文检索词包括白介素6、基因多态性、高血压、IL-6、gene、polymorphism、hypertension。检索时间截止到2017年2月。
1.2文献纳人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研究主题为IL-6基因572C/G多态性与高血压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种限中英文);(2)研究对象为亚洲人群高血压患者及对照人群;(3)能够统计出各个基因型在两组中的频数分布。
排除标准:(1)非病例-对照研究;(2)重复发表或重叠样本的文献;(3)不能提供完整数据的文献。
1.3文献质量评价
依据STREGA标准进行质量评价,判断标准包括:(1)有无充分样本量;(2)有无清楚诊断标准;(3)匹配分组情况;(4)对照组与病例组有无可比性,对照组基因型分布是否符合HWE;(5)有无合理的检测方法;(6)数据是否充分。以上6项,每满足一项记为1分,总分≥3分者为质量可靠。由2名研究者提取资料后交叉核对,若数据提取过程中存在争议,由第3位研究者一起参照原文讨论后协商决定。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首先用χ2检验检测纳入研究异质性,同时计算I2统计量,以P≤0.1为检验水准。若纳入研究P>0.1,I2≤50%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分析;P≤0.1,I2>50%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分析。采用优势比(OR),效应量以95%Cl表示,采用Begg’s检验判断是否存在发表偏倚。
2.结果
2.1检索结果
根据检索策略初步检索到文献401篇。排除重复发表、质量太差、非临床研究文献共42篇,剩余19篇进一步阅读全文。根据本研究设定的纳入标准,最终纳入6个研究,包括1051例患者和1022例对照者。其基本特征见表1。
2.2Meta分析结果(见表2)
2.2.1等位基因模型(Gvs.C)纳入研究中各个研究间存在异质性(I2=62.5%,P=0.020),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OR=1.265,95%CI(0.992,1.612),P>0.05]。
2.2.2共显性模型基因型(GGvsCC)纳入研究中各个研究间存在异质性(I2=56.1%,P=0.044),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具有GG基因型的人群高血压的发病风险高于具有CC基因型的人群[OR=2.203,95%CI(1.122,4.327),P<0.05]。
2.2.3共显性模型基因型(CGvsCC)纳入研究中存在异质性(I2=52.0%,P=0.064),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OR=1.123,95%CI(0.855,1.475),P>0.05]。
2.2.4显性模型基因型(GG+CGvsCC)纳入研究中存在异质性(I2=59.3%,P=0.031),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OR=1.223,95%CI(0.921,1.625),P>0.05]。
2.2.5隐性模型基因型(GGvsCG+CC)纳入研究中不存在异质性(I2=47.6%,P=0.089),故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具有GG基因型的人群高血压的发病风险高于具有CG+CC基因型的人群[OR=2.054,95%I(1.118~3.775),P<0.05]。
2.3发表偏倚
通过Begg’s检验判断发表偏倚,结果可见所有基因型均不存在发表偏倚(P均>0.05)。
3.讨论
IL-6是一种重要的促炎症细胞因子,由多种细胞产生,如脂肪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白细胞等。IL-6的主要介导急性期反应蛋白包括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在免疫反应及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IL-6可介导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液粘度度增加,同时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IL-6基因位于染色体7p15~21,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分为两个功能启动子区域174G/C和572C/G。目前研究发现,这两个基因变异能增加的外周血中IL-6水平。有关IL-6基因572C/G多态性与高血压的研究结果存在争议,尤其对于亚洲人群。
本项Meta分析纳入6个研究,共收录6篇文献,包括1050例患者和1022例对照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IL-6基因572C/G多态性(GGvsCC、GGvsCG+CC)与高血压发病相关,GG基因可能增加人群患高血压的易感性。因此我们结果相对可靠。我们对纳入文献进行发表偏倚评估后发现部分基因型可见发表偏倚,可能对结果有一定影响。哈迪-温伯格(H-W)遗传平衡定律是最基本定律之一,符合H-W遗传平衡的样本才具有遗传定律,本研究中所有研究对照组均符合H-W遗传平衡,因此,本研究对象具有很好代表性。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本研究只检索了国内外几个常用数据库,并且只纳入中文和英文文献,存在检索不全而漏掉部分文献的风险。(2)通过Begg’s检验,本研究中部分基因型存在发表偏倚,影响研究结果可靠性。(3)由于纳入研究人群主要为中国人群,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倚。(4)我们未考虑纳入研究存在年龄、性别、地域环境等差异,可能对结果可能产生一定影响。
总之,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亚洲人群IL-6基因-572C/G多态性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但由于本研究有诸多局限性,尚需要更多不同的种族的高质量流行病学研究加以证实。
【参考文献】
[1]KearneyPM,WheltonM,ReynoldsK,etal.Globalburdenofhypertension:analysisofworldwidedata[J].Lancet,2005,365(9455):217-223.
[2]TaniraMO,AlBK.Geneticvariationsrelatedtohypertension:areview[J].JHumHypertens,2005,19(1):7-19.
[3]FanW,QuX,LiJ,etal.AssociationsbetweenpolymorphismsoftheADIPOQgeneandhypertensionrisk:asystematicandmeta-analysis[J].SciRep,2017,7:41683.
[4]WuJ,XuG,CaiW,etal.Theassociationoftwopolymorphismsinadiponectin-encodinggenewithhypertensionriskandthechangesofcirculatingadiponectinandbloodpressure:Ameta-analysis[J].Oncotarget,2017.
[5]Amrani-MidounA,KiandoSR,TreardC,etal.TherelationshipbetweenMTHFRC677TgenepolymorphismandessentialhypertensioninasampleofanAlgerianpopulationofOrancity[J].IntJCardiol,2016,225:408-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