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患儿下肢功能康复锻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脑瘫患儿下肢功能康复锻炼

王继稳张艳丽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郑州450003

摘要:目的:研究脑瘫患儿的下肢功能锻炼的综合康复疗法。方法:选择收治的脑瘫患儿132例,在我院2010年5月-2015年5月期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各66例,对照组采用家庭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锻炼的方法,两组患儿在2周后对双下肢痉挛评分,改量Ashworth量化分值、踝关节活动度以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改良Ashworth量化分值、踝关节活动度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各项指标得到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患儿预后及改善脑瘫患儿的下肢功能,在临床推广的意义非常大。

关键词:脑瘫患儿;下肢功能;康复锻炼

临床上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可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等,并根据受累的肢体分布,分为单瘫、偏瘫、双瘫、三肢瘫和四肢瘫等类型。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简称脑瘫,是小儿致残的常见原因。通常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痉挛型双瘫患儿以双下肢肌张力增高为突出表现,上肢受累较轻。手术是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基础,术后综合康复训练是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关键。本文对我院66例痉挛型双瘫患儿外科矫正术后进行系统的综合康复训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康复训练中心2010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小儿脑瘫患者132例。入选标准:(1)符合2004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的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诊断为痉挛型双瘫;(2)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存在至少一种高危因素;(3)年龄3~6岁(4)患儿有运动功能障碍,粗大运动功能分级≤Ⅲ级;(5)生命体征稳定;(6)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重症肌无力;(2)进行性肌萎缩症;(3)麻痹症;(4)严重的智力障碍、视力、听力障碍,难以配合者;(5)伴有严重的其他疾患。根据随机多中心、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6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性别、年龄、运动障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仅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每天进行1次家庭康复训练,采用“一对一”方式,训练由家长完成,每周门诊康复指导1次。实验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每天于我院康复治疗中心进行2次综合康复训练,并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完成。具体方法包括:(1)关节活动度训练:石膏拆除后即可进行被动运动,被动活动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由于患儿长期制动加上疼痛,双下肢肌张力升高,被动活动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动作由简单到复杂。(2)相关肌群的肌力训练:包括内收肌群、髂腰肌、胭绳肌、小腿三头肌、骨盆周围肌肉等。本组在缓解上述肌肉痉挛的同时,增强相关拮抗肌的力量。包括运用主动运动训练、渐进性抗阻训练,增强髋外展肌、臀大肌、股四头肌、胫前肌等肌力。(3)运动功能训练:对患儿爬行、跪行、站立、蹲起、行走及上下楼梯等能力的训练。(4)理疗:运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增强肌力,刺激比较薄弱、不能理想主动收缩的肌肉,如股四头肌、臀大肌、胫骨前肌等。

1.3判断标准分别于治前及治疗后12周评定两组患儿双下肢痉挛评分(改良shworth量化分值)、踝关节关节活动度(ROM)以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7.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改良Ashworth量化分值、ROM及GMF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各项指标得到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脑瘫,是小儿致残的常见原因。常于出生前及出生后早期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在婴儿早期常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以后逐渐转变为肌张力增高。痉挛型双瘫患儿以双下肢肌张力增高为突出表现,当肌肉严重挛缩和关节畸形时,可选择矫形手术,且应尽量在一次手术中完成所有需要矫形的部位,以便术后更好地改善功能。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通过解除痉挛、改善或恢复肌力平衡,纠正畸形,取得立位和步行的稳定性,为康复治疗提供条件或起辅助作用。在国外,痉挛型脑瘫患儿矫形术后必须经过系统而有效的康复治疗,术后康复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外科治疗应与康复治疗密不可分,康复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的模式是治疗痉挛型双瘫患儿的关键。

本文选择我院康复训练中心收治的痉挛型双瘫患儿132例,实验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相关肌群的肌力训练及相应理疗,对照组仅进行家庭康复训练。结果发现,两组患儿治疗12周后Ashworth评分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综合康复治疗更能缓解痉挛。

两组治疗12周后ROM评分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综合康复治疗组更能减轻足下垂,提高足背屈肌力。两组治疗12周GMFM评分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综合康复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本文结果显示,手术是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基础,术后综合康复训练是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关键,综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痉挛型双瘫患儿下肢功能,提高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秀洁,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