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现代化教育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努力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满足社会的需求,培养创新型人才。着力于研究和探索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现代化教学方式。
关键词:生态课堂;学习能力;渗透方式
所谓生态课堂就是指遵循平衡规律,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全面交流。生态课堂就是用生态学的理念营造和谐的、自主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课堂。构建生态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熏陶,思维得到发展,真正做到教学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服务,为学生将来负责,让数学的自然美、和谐美,滋润学生、营养学生。
教师应该从“抓住课堂生成、倡导任务驱动、注重动手实践”出发,优化生态课堂的过程,使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冲动。进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等主体活动去体验数学和应用数学,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与相互合作的学习模式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前提。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从教师方面来看,需要改变过去的思想,全面思考学生对学习的要求,真心对待每位学生,坚持全体学生平等以及增加和学生的交流;从学生方面看,其必须尊敬老师,虚心地向教师请教,课堂上认真听课,尊重老师的教学成果,平常的学习过程中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此外,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采取学生之间建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与探索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
二、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其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构建生态课堂,必须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适宜地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一个愉快的课堂氛围。比如,老师在讲解“年月日”这一知识点时,老师可以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让学生以常识为出发点,自主地学习,对于学生无法理解的难点,教师首先鼓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最后大家都无能为力的时候,由教师在一旁进行引导,共同探讨解决。教师可以将日历带到教室中,让学生认真观察日历表,一个月有多少日,一年有多少个月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慢慢地学会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习中知道结合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辅助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的乐趣。
三、抓住课堂生成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也是生态课堂极力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关注课堂生成,关注学生的动态信息。学生的信息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闪光点,这些闪光点是学生灵感的萌发,稍不留意就会消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曾在复习课上做过这样一道题,当时学生刚学完百分数应用题:书店运来一种儿童故事书,第一天卖了30%,第二天卖的相当于第一天的120%,比第一天多卖30本。书店运来这种故事书一共多少本?(只列式,不计算)
生1:30&pide;(30%×120%-30%)
师:你能说说理由吗?(教师一时也比较茫然,顺便问了一句。)
(沉默,可能忽然感觉单位“1”有问题,无法解释。)
(教师结合题目信息,再仔细想了想。)
生2:他单位“1”找错了,我们把第一天卖出的书看作单位“1”,先求第一天卖了多少本?算式是30&pide;(120%-1)=150(本),再把故事书的总数看作单位“1”,求出总数:150&pide;30%=500(本)。
师:同意生2说法的请举手。
全班举手。
师:生1的解答到底对不对呢?你能结合单位“1”帮他解释一下吗?
学生思考。
生3:这种方法也是对的。它直接求出了故事书的总数。他把故事书的总数看作单位“1”,30%×120%表示“第二天卖出故事书的本数”,30%×120%-30%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的分率。
教师进行鼓励:“这种方法看来也不错啊!”生1灵感闪现,也激活了其他学生的思维。如果教师不加思索,学生就失去了一次自主发展的机会。其实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时难免会考虑不周,但是当学生中出现不同的方法时,教师要在课堂中仔细思考,一定要抓住这种“昙花一现”的闪光点,这样在课堂中长期坚持着,定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四、倡导任务驱动
在生态课堂理念下,我们要倡导“任务驱动”教学,教师不直接讲解教学内容,而是把教学内容分解到精心设计的任务当中,让学生在主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发挥主体能动性,自然而然地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任务驱动有效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课堂氛围更加和谐、更加生态。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排列问题”时,我们不妨出示这样一个任务:“小颖被推荐为本次校元旦文艺汇演的主持人,妈妈为她准备了2件上衣和3条裤子,你能帮她搭配衣服吗?她一共有几种穿法?可以借助信封里的学具。”让学生在这个任务的驱动下,进行观察、讨论、实验等自主活动,让学生感悟有序思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学生在和谐、生态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注重动手实践
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我们都不能忽视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的过程,只有考虑人的生态性,教学行为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长方体的认识”中“长方体的特征”教学环节。首先,引导学生切土豆,摸土豆――让学生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土豆,任意在土豆上切一刀,肯定会产生一个面,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对面有个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演示后学生动手实践,把土豆转过来,在刚才的基础上,再竖直地切一刀,产生两个互相垂直的面和一条棱,再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对棱有个初步的认识;最后在前两个面的基础上,把土豆转过一些,再竖直地切一刀,产生如同部分长方体的三个面、三条棱和一个顶点,再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对顶点有个初步的认识。通过上面的动手实践,学生对面、棱、顶点有了深刻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用课前准备好的小棒和橡皮泥,试着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通过这样的自主实践活动,学生对长方体的特征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建立意义重大,其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还可以令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的情感,值得小学数学教师不断地探索和追求。
参考文献:
[1]苗梅.让学生在数学课堂生态教学中快乐成长[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15(10):189-190.
[2]陆晖.浅谈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1,12(21):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