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征张兴李妮
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中图分类号:I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5-0000-00
现代的艺术创作大量使用抽象元素,但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已经利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纹案来装饰日常用品,最显著的便是出土的原始陶器。现代艺术与原始艺术异曲同工,是现代设计复古的模仿、沿用,还是古代艺术的一种现代感的体现?
原始社会中器物的装饰很值得重视,因为它是实用功能和审美表现的统一。当人不再满足于日用器物的制作,甚至不满足于器物造型本身的美,而要想方设法在器物上加上一定的纹饰或从事于一种主要服务于装饰目的的器物的创造。就这样,原始的彩陶装饰艺术形成了。陶器的出现丰富了中华先民的日常生活,同时也记录了史前先民的艺术创作和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
陶器的装饰纹样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华民族陶器工艺一项辉煌成果,但是原始装饰艺术与现代装饰艺术不同,它没有现代艺术丰富的文化积累、多样的物质基础。因为原始社会落后的状态,使原始人不得不依赖自然、崇拜自然。所以原始的装饰纹样多是劳动场景、巫术活动、以及动物图案等。
原始彩陶陶器的主要特征是手制,采用泥条盘筑法。彩陶的底色呈橙黄色,少数呈橘红色,大多用单一的黑彩描绘,笔道比较粗,但柔和匀称。纹饰繁密,题材多样化,最有代表性的是人物舞蹈纹(如右图)。而几何形纹则有波浪纹、垂勾纹、漩涡纹、三角纹、圆点纹、葫芦形纹、平行条纹、网状纹等:弦纹、锯齿纹、方格纹、垂幛纹、旋涡纹、波折纹、宽带纹,并有月亮、太阳、北斗星等纹样。动物纹样,有蛙纹、鱼纹、蝌蚪纹、鸟纹等,有的奔驰,有的站立……从具体的作品来看,彩陶上大部分绘画都是以抽象化了的几何纹样为主,仅有极少部分是以具象化形式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实际上是原始人将客观事物观念化的过程,即充满了浓郁的原始巫术礼仪的“图腾”含义,是“有意味的形式”。原始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现象就是“图腾崇拜”。产生“图腾崇拜”的原因主要来自原始人对宇宙自然,如风、雨、雷、电及生死等现象的无法解释与恐惧、敬畏。还有少数具象的作品,其目的主要与生产劳动和巫术有关。
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人们从渔猎、采集和农耕生活中获取艺术的源泉,发挥想像力,把客观现实的事物提炼为规律性和程式化的装饰。丰富的几何纹饰变化复杂,绝无雷同。既谨严工攀,又粗扩豪放、质朴浑厚、活泼柔和。三角、直线、圆点、斜线描绘表示出认识和抽象自然的表现力。原始人类创造在陶器上彩绘的规律,而又不为规律限制,巧妙有节奏的表达原始的对称、均衡、调和、对比等美的形式思维。它们用动与静对比、虚与实对比、点线面对比,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装饰效果,原始彩陶由于时期先后、地域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各有个的艺术特色,但却在装饰方面有着相通相似之处。总的趋向呈现出由写实向写意、由具象向抽象演变发展的脉络。对后代装饰艺术产生了无限的启迪。
抽象的几何图形大概要到新石器时代中后期才算真正意义上的产生。新石器晚期的彩陶纹是中国最早的大规模几何图案创作时期,这些图案不仅昭示出中国早期文化的丰富内涵,也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某种次序和规律。同时作为一种造型艺术,这一时期的图案几乎奠定了以后图案发展的大部分规则,如常见的二方连缀带状装饰(如右图),四方连缀散点装饰,以及图案中的对称法则、均衡法则、对比法则、变化统一的法则,单独纹样、复合纹样的创作,点、线、面和黑、白、灰的合理运用等等,可以说达到了中国图案装饰史上的一个高峰。在半坡文化晚期的彩陶中,有许多由阴纹和阳纹构成的双关性图案,它们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表达了图案互相映衬、虚实相生、对立统一的关系。
总体可以概括出原始彩陶装饰的特点:抽象化,几何化和表号化。而现代艺术也有几何化、双关、抽象等特点。在图案的组织形式上多为点线面相结合。“几何化”是二者的共通之处,在原始彩陶中就体现出来,自古至今,集合形图案或几何形纹饰都被大量的应用,几何形是对自然界进行写实后再抽象形成的,抽象是目的,几何化是形式。在现代艺术中,为了提高视觉冲击力,大部分的设计都要求简练概括,只有这样才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经过抽象的几何化图形能满足这样的要求,“抽象的艺术形态更能反映艺术的本质,也更能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的本质”。在现代艺术领域曾经掀起的抽象主义运动,认为抽象的形态不仅简洁明快富有冲击力,而且还有深刻的意蕴,给人以广阔的联想空间,这些现代艺术的理论在几千年前的原始彩陶装饰纹样中找到解释。比如,半坡彩陶中经过抽象、变形的鱼纹、蛙纹等纹样简洁明快的概括出了实物的基本特征,其次还含有人的生殖崇拜的意思。
综观原始彩陶装饰,不能不为祖先的智慧而赞叹,原始彩陶是中国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流露出原始人对于美的追求,创造了一系列的艺术成就,并且在装饰纹样上颇具现代感与现代气息,其装饰原则与几千年后今天的现代艺术有很多的相似、相通之处,原始彩陶装饰的现代感十足。渗透着人类早期朦胧的装饰意识,原始人在简陋的条件下创造出的一些装饰纹样至今仍在沿用。不论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事物都同样爱好,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希望处处可以发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佳作。
参考文献:
[1]《装饰之道》,李研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
[2]《中国传统装饰与现代设计》,高阳,福建美术出版社,2005年10月
[3]《现代图形创意与构成》,杨伟,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9月
[4]《艺术历史空间的哲学思考》,蓝凡,学林出版社,2008年9月
[5]《艺术的起源》,朱狄,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6]《艺术的起源》,杨志明章建刚,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