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
(南阳南石医院输血科河南南阳47300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微柱凝胶法(MGT)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交叉配血试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9例血液透析患者,分别进行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然后将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9例血液透析患者的310次交叉配血检刚结果中,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的阳性率为14.5%(45例),明显高于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的阳性率6.1%(19例),该两组阳性率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并且随着输血次数的增加,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均有显著的增加,二者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微柱凝胶法在检测红细胞表面非特异性吸附的IgG免疫球蛋白与补体方面,存在显著的优越性,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将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组合使用,以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血液透析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
【中图分类号】R4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8-0277-01
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基本方法,而交叉配血试验(CMT)是临床患者在输血前必须进行的试验项目之一。交叉配血的准确度是实现临床安全、有效输血的重要前提[1]。微柱凝胶法(MGT)是一种操作简单、检测迅速、敏感性好、准确度高的改良血清学技术,在国内外广泛应用。我院自2011年10月,应用戴安娜配血系统,实施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实验,并将试验结果与凝聚胺法(MPT)交叉配血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微柱凝胶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交叉配血试验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9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41例,年龄在17-69岁之间,平均年龄48.5岁。所有患者首次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患者的输血次数为1-15次,总输血次数为310次。
1.2方法微柱凝胶法叉配血试验用戴安娜配血系统,具体操作按仪器使用说明进行,标本加样、孵育、离心手工进行,结果判读由判读仪器完成;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根据试剂盒中操作说明书进行试验。对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阳性的标本,若主侧与次侧反应均为阳性,则分别用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若次侧反应阳性,则对患者的红细胞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具体操作过程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
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79例血液透析患者的310次交叉配血检刚结果中,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的阳性率为14.5%(45例),明显高于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的阳性率6.1%(19例),该两组阳性率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并且随着输血次数的增加,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均有显著的增加,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3.讨论
在透析过程中,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不同程度的贫血现象,因此必须输注血液制品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2]。由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多次反复的输血治疗,使机体血浆中的蛋白质,如IgG抗体与补体可以非特异性吸附于红细胞的表面,导致致敏红细胞的产生[3]。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过程中,微柱凝胶内存在抗馆IgG和C3d的溶液,可与人红细胞表面非特异性吸附的IgG及补体结合,引起凝集反应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79例血液透析患者的310次交又配血检刚结果中,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的阳性率为14.5%(45例),明显高于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的阳性率6.1%(19例),该两组阳性率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并且,通过观察输血次数与不规则抗体阳性率的关系发现,随着输血次数的增加,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均有显著的增加,二者呈正相关关系。该项结果也充分说明,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比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的敏感度更高,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也明显提高。
DasSS等[4-5]认为凝聚胺法最重要的优点是可以快速地将冷凝集的干扰因素排除,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依据。而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尽管能将不完全抗体迅速地检出,但并不能排除冷凝集的干扰因素,因此导致配血时间较长,假阳性较高对操作者的误导提高,不利于临床抢救危重患者。
目前,凝聚胺法仍是传统并且广泛应用的交叉配血法。经比较发现,微柱凝胶法在检测红细胞表面非特异性吸附的IgG免疫球蛋白与补体方面存在显著的优越性[6]。因此,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将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组合使用,以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林燕,黄开荣,张春燕,徐静,曾春云,温茹春.微柱凝胶卡氏配血法的临床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13(04):209.
[2]欧阳淑娟,吴白平.三种交叉配血方法的临床应用比较[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6):1216-1218.
[3]邹庐格,查众火,钱星光.几种交叉配血方法的效果评价[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6):722-723.
[4]DasSS,ChaudharyR,ghetanD,etal.Acomparisonofconventionaltubetestandgdtechniqueinevaluationofdirectantiglobulintest[J].Hematology,2007,12(2):175-178.
[5]王博达.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的联合使用在基层医院输血科的应用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444-3445.
[6]曹瑞华,胡道军,王丽,魏熹.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在维持性血透患者交叉配血中的应用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15(0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