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结合作业疗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18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中药熏洗结合作业疗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18例

陈志华

陈志华(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门诊部457001)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熏洗结合作业疗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临床疗效。方法将27例中风偏瘫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8例采用中药熏洗结合作业疗法治疗,对照组9例采用单纯作业疗法,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94.44%,对照组有效率占77.78%,2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熏洗结合作业疗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中风偏瘫痉挛通络解痉汤康复训练

中风病瘫痪上肢的恢复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上肢的痉挛是中风偏瘫患者最常见的残障表现,也是治疗中最棘手的问题。2011年4月—2012年4月,笔者采用中药熏洗结合作业疗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22例,总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择住院的中风偏瘫上肢痉挛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39~69岁,平均(55±7.91)岁;病程3~75天,平均(39±5.72)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平均(19.75±2.47)分。对照组9例,男5例,女4例;年龄40~70岁,平均(54±10.50)岁;病程2~82天,平均(42±4.53)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平均(20.17±2.37)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病例选择标准

①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并经CT或MRI确诊;②肌张力诊断按照《肌张力临床分级》[2];③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按照《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评分标准(1995)》[3];④Bunnstrom脑卒中恢复等级按照《B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法》[4];⑤瘫痪肢体痉挛评定按照《改良Ashworth量表》[2]。

3试验病例标准

3.1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40-70岁,病程≤3个月;③Bunnstrom脑卒中恢复等级在Ⅱ~Ⅳ;④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6~36分;⑤改良Ashworth量表痉挛评定瘫痪肢体肌张力>0级且≤Ⅳ级。

3.2排除病例标准

①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代谢障碍引起的脑卒中者;②妊娠妇女;③既往有运动功能障碍,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畸形及神经肌肉病变等对运动功能有直接影响的疾病患者;④合并有严重的高血压、冠心病、肺内感染、肾功能障碍、重症糖尿病及精神病患者;⑤伴有失认证、失用证、失语症、视野缺损和智能障碍者;⑥服用过中西镇静药及肌肉松弛剂者;⑦不能积极配合康复和中药治疗者。

4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作业疗法[5]:①肌力训练;②维持关节活动度训练;③平衡训练;④耐力训练;⑤运动协调性和灵巧度的训练等。具体措施为:①床边作业疗法,以患者不觉疲劳为宜;②对肌力较低的患者,进行Bobath握手和下肢桥式运动;如患者肌力较高,则指导其取坐位活动,将患手五指伸展撑床面或取站立位,健手按在患手上面撑墙面;根据患者的喜好,尝试从事打牌、编织等较为精细的活动;③ADL训练。将每个项目进行分解实施,如进食动作分解为:正确坐姿、餐具固定板的使用、勺子的使用、利手交换训练等;其次,对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动作,如刷牙、穿衣、梳头等进行反复练习。每次训练前先检查作业完成情况,然后决定作业训练内容。当患者取得进步时,应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其信心;对一些难以完成的作业内容,指导其采用运动想象,要求患者在日常生活环境中主动使用这种训练方法进行自我运动学习。运动疗法2次/d,每次45min;作业疗法,1次/d,每次45min。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熏洗疗法,药物组成:川乌15g,防风15g,桑枝30g,红花15g,当归15g,黄芪30g,透骨草30g,伸筋草30g,威灵仙10g。以上药物煎液后熏洗患者痉挛上肢,在药液温度较高时先以蒸汽熏患侧上肢,待药液温度降低之50℃左右时,将患侧上肢浴洗20分钟,每日2次。

两组均以28d为1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

5观测指标

①肌张力,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②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6]评定;③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7]评定。

6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改良Ashworth量表痉挛评定标准进行判定。痊愈:肌张力降为0级。有效:肌张力降低1级。好转:肌张力降低,但不足1级。无效:肌张力无改善。

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8结果

8.12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3.017,P=0.043<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2组疗效对比

8.2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对比见表2。

表2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对比(分,±s)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P<0.01。

8.32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积分对比见表3。

表32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积分对比(分,±S)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P<0.01。

9讨论

脑卒中后的偏瘫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行为活动,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日常生活中上肢的灵活性及协调性尤为重要,而作业疗法是有针对性地制定与日常生活活动相关的康复作业,通过促使患者反复练习,可缓解症状和改善功能。作业疗法作为康复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目的是消除病态,保持健康,增强患者参与社会、适应环境、创造生活的能力。在有目的的作业活动中,达到身体功能、心理社会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康复,从而增强机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由于大脑的重塑性,在偏瘫患者的功能训练中,一旦建立了正确的运动模式,应反复强化训练。通过正确的感觉运动输入,起到抑制异常的肌张力的作用,从而促进患者形成正常的运动模式。肌张力增高是偏瘫恢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若肌张力不能及时降低,会影响分离运动的出现,妨碍肢体功能锻炼和恢复,所以抗痉挛在中风偏瘫的康复治疗中非常重要。

中药在防治肌张力增高方面具有肯定的疗效,且毒副作用小。在治疗中重视疾病和证的治疗,兼顾障碍的康复,体现出中医治疗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中风病是本虚标实,而肢体痉挛发生是以肝肾阴虚为本,肢体强硬拘急为标,应用中药熏洗患肢,以祛风除湿、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益气养血治疗中风关节、肌肉肿胀疼痛、筋肉拘挛、屈伸不利。中药熏洗选择大辛大温的川乌,发挥辛温走窜之力,有无化火动风之虞,配活血通经的红花、当归,通经活络的威灵仙、桑枝、透骨草、伸筋草,益气散风除痹的防风、黄芪,达到气血调和、经脉通畅,促进偏瘫肢体恢复的目的。结合作业疗法是注重以患者为中心的运动训练方法,这对于缓解痉挛、建立正常运动模式、减少残障、改善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上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59.

[2]燕铁斌,窦祖林.实用瘫痪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2.

[3]邢本香,李贻能.临床康复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71-72.

[4]南登崑.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0.

[5]王强,李铁山.脑卒中康复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99-107.

[6]于兑生,恽晓平.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313-315.

[7]张艳宏,刘保延,赵宏,等.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特点及其评定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2):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