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产业发展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3

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产业发展初探

马彬强

——以宜兴市宜城街道南园村为例

马彬强

——以宜兴市宜城街道南园村为例宜兴市规划局宜兴214200

摘要:城乡统筹发展不仅仅是要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而且要求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笔者从农业发展的历程、存在问题、发展方向等方面结合宜兴市宜城街道南园村的发展规划实例,就农村产业发展做一些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宜兴;城乡统筹;农村产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它既包含了农村经济方面的要求,也包含了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面貌、基层民主建设等方面的要求,而这其中“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完成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2014年12月29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名单正式公布。新型城镇化则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注重保护农民利益,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城乡统筹发展,不仅仅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而且要提高农业生产力。

1.农村产业发展的历程

本文中的农村产业发展历程分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1]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农村产业基本上只有包括农林牧副渔的农业,传统手工业、加工工业等也只是附属于农业副业。农业比重大,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农村产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结构从单一转变为多样化,逐渐建立起了良性循环的农业结构。

2.农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资源利用欠合理,附加值较低

由于农业的经营形式的局限导致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太合理,同时由于过多的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使得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我国农产品的加工工业发展比较滞后,大多数农产品的销售还是初级形态或初加工形态,缺乏市场竞争力,出口贸易比例极低。

2.2产业布局较分散,结构不合理

农村产业在传统手工业基础发展起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技术较落后,一般是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工业,呈高度分散的状态,无序建设情况遍地开花不利于土地资源的集中利用等。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经营比率较低,发展滞后。

2.3环境污染较严重,发展不平衡

由于发展条件的限制,农村工业企业的生产工艺、废料处理等方面比较落后,导致农村产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比较严重,同时其分散布局的模式不利于企业废物统一排放和综合治理。农业产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条件较好的东南部发展较快,地理条件等较差的西北部,发展缓慢。

3.现阶段农村产业发展的机遇

3.1政策支持

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到“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关注农村、农业、农民发展上升到从未有的高度。从2004年十六届四种全会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要求,到今年印发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在连续12年聚焦“三农”的同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放在首位。

3.2技术进步

农业技术的进步给农村产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村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4.农村产业发展的方向

4.1一体化、现代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2集聚化、特色化

产业聚集是指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处在一个特定领域内相关的企业或机构,由于相互之间的共性和互补性等特征而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组在地理上集中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产业群的现象。[2]农村产业的集聚化发展有利于基础设施的集中规划和利用,有利于集聚效应的发挥。利用农村独特的资源条件和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一个村(或者更大范围区域)要开发一种具有本地特色、打上本地烙印的主导产品,并围绕主导产品开发生产,形成特色突出的主导产业链条[3]。

4.3多元化、产业化

开拓依靠生态环境、自然遗址,依靠手工业品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多元化发展路径。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的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化经营。

5实例研究

5.1现状概况

5.1.1区域位置

南园村位于宜城街道的东南边,东氿的南侧,蠡河的西岸,全村辖区面积为:5.54平方公里。村庄在龙背山山脉的东边,村内山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8.6%。

5.1.2现状产业分析

一产:南园村现状农林用地面积为368.6公顷(5529.5亩),占整个村域面积的64.0%。二产:南园村共有26家企业,主要分布在宜浦路两侧,及村内氿滨路两侧。2013年,全村工业销售总产值达到4.8亿。企业生产主要以耐火材料、砖瓦烧制为主,对周边环境有一定影响。

5.2发展定位与发展策略

5.2.1村庄发展条件研究

优越的区域交通条件;优越的景观资源、市民的热衷向往;与城区周边旅游配套服务具有竞争优势。

与周边旅游配套服务相比,南园片区服务项目齐全,有娱乐健身、游览观赏、餐饮、住宿等,规模比较集中,环境优越,宜浦路与主城区连接,离城区大概5-10分钟的路程,交通便捷。随着东氿南岸休闲度假区的开发,水上游乐设施的建成,周边疗养中心,高端会所的落实,南园村旅游配套服务的优势,是其它地方无法比拟的。

5.2.2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1)农业提升策略

南园村现状拥有大量山林地资源,目前高效农业已经有一定规模化经营,百果园、杜鹃花、茶园已逐渐步入正轨,并逐步引导一产与旅游服务业相辅相成发展。

1)土地规模化经营,引入品牌产品开发

以农民组织承包或合作社组织带动形式,以特色的种植品种和相应的市场需求为核心,通过农业科技和生产组织模式创新,是农村地区发展的基本推动力。

结合地区现有资源和意向引进项目,拓宽杜鹃、果品、茶业等的种植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形成集种植、观赏、教育、科研、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

2)引入旅游项目,提升农业层次

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特色,发展旅游活动,利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自然环境和乡土文化吸引游客,形成集观赏、娱乐、体验、知识教育于一体的新型休闲产业带动。

2)补充周边用地项目的不足

“农家乐”是以农家为基本单位,借助自身的区位、资源、环境优势,利用自家庭院、菜园、花圃、果园、农田等农业景观和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条件,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娱乐、劳动、住宿、饮食等服务。由于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各不相同,经济发展水平也各不尽同,随之而来形成的农家乐类型也是多种多样。

南园村由于地处城市中心区的边缘,水城旅游区的南侧、以及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和山林资源,适合建设农业体验型和花园客栈型农家乐,并建议规模集中建设。

农业体验型:提供学习农业知识、体验农耕文化、参与农事劳动;以花卉、果品为特色,吸引游客前来观花、采果、品果等,注重农业体验

花园客栈型:把农业生产组织转变成为旅游企业,把农业用地通过绿化美化,使之成为园林式建筑,以功能齐全的配套设施和客栈式的管理,使之成为在档次上高于“景区农家”低于度假村的一种休闲娱乐场所。

5.3.3开发运营策略

(1)农村产业与农民就业

依据现在的生态环境和农林产业,并结合未来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功能地位,确定村庄产业发展类型,主要以农业、林业和旅游服务业为主。目前,搬迁一产,形成以二产为主,带动三产发展。逐步形成二产、三产相辅相成,并进发展。

工业:村庄现状企业较多,沿路成带状分散布置,部分企业对环境有一定影响。产业发展中,逐步推进企业向园区集中,近期保留部分新建的对环境影响小的企业,随着旅游业发展,引导产业转型,变一产为三产。

农林业: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目前村内杜鹃花种植有一定基础。由村委组织,加强引导村民由经济型作物转为杜鹃花种植,形成大规模的杜鹃花基地,并大力开发杜鹃花市场、拓展农林业销售渠道。村内山林地里,已有一定面积的果林地和苗木林地。村内的百果园主要有杨梅、梨树、桃树、葡萄等,逐步开发和种植周边零散的空地,使果林成片种植。并为游客提供农产品采摘体验活动。

旅游服务:结合自身的生态条件和功能定位,游客提供农家住宿、农家餐饮、休闲娱乐活动等,并逐步替代二产成为村主导产业。利用山林地开发健康步道和自行车绿道,为周边市民和旅客提供休闲健身的地方。

(2)旅游产品项目运营

模式一:村级政府提供土地、人力,引入高端技术,由运营商承包运营政府负责提供土地和人力资源,由运营商提供技术生产线,并承包运营。运营商负责收购村民一级产品,进行深加工和销售,提供本地居民一定比例的岗位,并根据收益与供应方的村民进行分红。适用项目:果品加工、杜鹃花销售。

模式二:村委招标,引入地产商、运营管理团队招标引入社会资本,进行经营性项目开发,同时捆绑生态环境修复及山林游憩设施的建设。由运营管理团队市场化运作,政府负责监管,缓解财政压力,快速推动旅游业发展。运营商年缴纳一定比例的经营收益,负责项目经营、维修、改造,并按一定数量、比例雇佣本地居民。适用项目:山林小木屋、养生度假馆、林间茶座、花海茶吧、山林休闲项目。

模式三:政府投资,改善村庄整体环境,带动本地村民就业政府投资进行部分企业拆迁及厂房改造工程,投资建设相关旅游配套设施,吸收居民参与,带动本地村民就业。同时投入非盈利性的环境改造、村庄配套设施建设等,改善村民生活。适用项目:民俗餐饮区、民俗住宿、宿营基地、大树集中活动区、湿地游览区模式四:村民合作社投资运营由村民合作社承包运营,自负盈亏。适用项目:果品采摘园、茶园。

小结:

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农村的建设发展规划要结合自身要素,体现区域需求,在区域范围内建立村庄产业体系,与城乡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现代农业,做到城乡经济统筹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柳.新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

[2]常春勤.城乡一体化视角的农村产业发展思路[J].湖北农业科学.2009,11

[3]杨亚伟等.一村一品与江苏农业产业化比照浅析[J].江苏农村经济.2008,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