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四川成都610031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PICU科室收治的84例患儿,纳入时间为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将其随机分成2组:常规护理42例作为对照组,心理护理42例作为试验组,评定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40例(95.2%),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33例(78.6%),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2组患儿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降低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PICU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具有积极意义,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关键词:PICU;心理护理;满意度;SAS评分;SDS评分
PICU是抢救危急重症患儿的重要场所,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的特点,患儿由于年龄小、认知不足,容易出现应激反应,不能配合临床诊疗工作[1]。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明显提高,创新护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成为护理人员的关注重点。为了进一步探究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本文对我院84例患儿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PICU科室收治的患儿84例,时间段为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包括男性22例(52.4%),女性20例(47.6%);年龄位于1-10岁,平均(5.6±2.3)岁。试验组42例,包括男性23例(54.8%),女性19例(45.2%);年龄位于1-11岁,平均(5.8±2.6)岁。2组性别、年龄差异不大(P>0.05),可进行比较。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依据《实用儿科学》[2],纳入标准:(1)年龄在14岁以内;(2)在PICU接受治疗;(3)家长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先天性疾病患儿;(2)意识障碍患儿;(3)资料不全患儿。
1.3方法
1.3.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用药指导、饮食干预等。
1.3.2试验组实施心理护理,具体如下:(1)认知干预。对昏迷患儿、无法交流患儿,护士要充分利用肢体语言,例如握手、抚摸、拍背等,拉近和患儿之间的距离;患儿哭闹时,护士要理解包容,安抚患儿情绪。对有认知能力的患儿,护士应该介绍和疾病相关的知识,例如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各项护理操作前向患儿解释,以获得患儿积极配合;面对打针和吃药,患儿容易反抗,护士应该给予鼓励,或制定合适的激励措施。(2)行为干预。护理操作中,护士应该和患儿进行肢体接触,增强患儿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为护理工作的开展打下有利基础。根据患儿的年龄、性格、喜好,准备合适的玩具,用来转移注意力,减轻痛苦程度。护士和患儿交流时,保持积极态度、动作轻柔,可以采用唱歌、游戏、讲故事等方式,安抚患儿的情绪,确保充足的睡眠休息时间。(3)环境干预。患儿长期处于PICU中,会产生乏味感,是形成恐慌、烦躁、焦虑等情绪的重要原因。对此,护士应该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对病房内的环境进行干预,例如悬挂卡通窗帘,在墙壁上粘贴卡通画,在桌上摆放玩具等,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4)家长干预。患儿治疗期间,家长也会产生负面情绪,会对治疗效果带来不利影响。护士针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的同时,也要关注家长的心理状态,入院时以热情的态度接待患儿和家长,告知家长PICU内有明确的探视时间限制,不能一直陪伴患儿;向家长介绍治疗方法、预期效果、常见不良反应,增强疾病认知;还要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协助家长准备卫生用品,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和主治医生加强沟通交流。
1.4观察指标
(1)采用自制调查量表,评估患儿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患儿无法完成评定的由家长代替),从服务态度、专业技能、病房管理等方面入手,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层级。(2)在护理前、后,利用SAS、SDS自评量表评估焦虑、抑郁程度[3],前者分界值为50分,后者分界值为53分。
1.5统计学方法将数据输入Excel表格,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满意率属于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心理状态评分属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
2结果
2.1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试验组护理满意40例,满意率为95.2%;对照组护理满意33例,满意率为78.6%。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注:组内和护理前比较,#P<0.05。
3讨论
PICU是一个特殊的治疗环境,患儿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家长不能时刻陪护,因此心理压力大。对于患儿来说,面对各种医疗器械和设备,容易产生恐慌、焦虑等情绪,出现扭动、踢打、哭闹等行为,影响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以往实践,PICU内的患儿不仅并发症多,而且死亡率高,对护理操作提出了较高要求[4]。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案,成为护理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次研究中,选取84例患儿分组对照,试验组实施心理护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护理工作分为认知干预、行为干预、环境干预、家长干预四个方面,具有全面性、针对性的特点。其中,认知干预根据患儿有无主观意识,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拉近患儿和护士之间的距离,提高配合程度;行为干预主要是增加肢体接触,利用玩具、游戏等方式安抚患儿情绪,避免出现哭闹行为;环境干预是从患儿的性格喜好入手,对PICU进行装饰,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家长干预的重点是疏导家长的负面情绪,协助医护人员开展医疗服务。
文中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5.2%vs78.6%),护理后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和相关研究基本一致[5]。由此可见,相比于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更高,能同时对患儿、家长产生积极作用,保证治疗工作顺利实施。综上,PICU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具有积极意义,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兰珍.分析心理护理在儿童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养生保健指南,2018,(38):216.
[2]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3(04):1171.
[3]孙四美,夏丽.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儿护理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7):961-964.
[4]朱红.心理护理在ICU病房的应用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5):5183-5183,5186.
[5]赖振昕.心理护理对ICU清醒患儿ICU综合征的预防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