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靖江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靖江214500)
(2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原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于妇科肿瘤患者全身麻醉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原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经腹行妇科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芬太尼对照组(C组),舒芬太尼A组(SA组)、舒芬太尼B组(SB组)和舒芬太尼C组(SC组)。四组都采取流式细胞术(FCM)测定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管时(T2)、插管后5min时(T3)、切皮时(T4)、手术完毕时(T5)及拔管后10min(T6)的CD4+和CD8+,计算CD4+/CD8+。结果:T0~T6时四组患者CD4+、CD8+和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诱导剂量0.6μg?kg-1对妇科肿瘤患者全身麻醉时气管插管时免疫功能具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芬太尼;舒芬太尼;妇科肿瘤;免疫功能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5-0117-02
舒芬太尼是一种高选择性μ阿片受体激动剂,也是为芬太尼的衍生物。舒芬太尼的镇痛作用可被纳洛酮和丙烯去甲吗啡快速拮抗。舒芬太尼具有起效迅速、镇痛作用较强、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等优点[1-2],因此临床上舒芬太尼常采用小剂量持续输注或联合给药方式。本研究以芬太尼作为对照,以患者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为观察指标,对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进行探讨,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病例来源
本研究所纳入病例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原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妇科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00例,其中CMT54例(54.00%)、OMT26例(26.00%)和EMT20例(20.00%)。纳入标准:(1)年龄>25周岁;(2)EMT、OMT或CMT的诊断经病理组织学确诊;(3)无任何放疗或者化疗史;(4)患者知情,并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芬太尼对照组(C组),舒芬太尼A组(SA组)、舒芬太尼B组(SB组)和舒芬太尼C组(SC组),每组各25例。
1.2麻醉方法
每组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麻醉方法均为经口气管插管的TIVA。各组患者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mg?kg-1、丙泊酚1.5mg?kg-1、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0.3mg?kg-1和芬太尼/舒芬太尼进行全麻诱导。C组患者给予芬太尼3μg?kg-1,SA组、SB组和SC组患者分别给予舒芬太尼0.2μg?kg-1、0.4μg?kg-1和0.6μg?kg-1。各组患者气管插管,面罩供O23min后开始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调整呼吸机参数,保持患者RR为12~14次?min-1,潮气量(TidalVolume,TV)为8~10ml?kg-1,呼气末CO2分压在35~40mmHg。麻醉维持采用微量泵输注丙泊酚6~8μg?kg-1?h-1和芬太尼/舒芬太尼。C组持续输注芬太尼3μg?kg-1?h-1,SA组、SB组和SC组患者分别持续输注舒芬太尼0.2μg?kg-1?h-1、0.4μg?kg-1?h-1和0.6μg?kg-1?h-1,同时给予维库溴铵0.05mg?kg-1?h-1以维持肌松。麻醉过程中维持患者的呼吸(VT8~10ml?kg-1,通气频率12~14次?min-1,维持PETCO235~40mmHg)。
1.3观察指标
记录诱导麻醉前(T0)、诱导麻醉后(T1)、插管时(T2)、插管后5min时(T3)、切皮时(T4)、手术完毕时(T5)及拔管后10min(T7)时抽取静脉血采取流式细胞术所测定的CD4+和CD8+数值。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两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患者围术期CD4+水平的比较
四组患者T1~T6时CD4+均较T0时显著降低(P<0.05),T2~T6时CD4+与T1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0~T6时四组患者CD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各组患者围术CD4+的比较(%,x-±s,n=25/组)
3.讨论
目前手术治疗是治疗妇科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的首选方式,手术涉及范围广、创伤大、手术时间相对较长,需要充分镇静、镇痛、肌松完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为常用的麻醉方式[3]。陈鲁等研究发现,肿瘤患者大多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手术切除肿瘤、减少负荷从而减少免疫抑制因素。本研究显示,四组患者诱导麻醉后、插管时、插管后5min时、切皮时、手术完毕时、拔管时及拔管后10min时CD4+T细胞和CD4+/CD8+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说明麻醉手术时机体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但是麻醉前、诱导麻醉后、插管时、插管后5min时、切皮时、手术完毕时、拔管时及拔管后10min时四组患者CD4+和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舒芬太尼0.6μg?kg-1可显著抑制妇科肿瘤患者全身麻醉时气管插管时未增加免疫抑制以及舒芬太尼0.6μg-1?kg-1?h-1可显著抑制妇科肿瘤患者麻醉维持期未增加免疫抑制。
【参考文献】
[1]赫捷,陈万青.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2:84-87.
[2]李立晶,张建敏,王芳,等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在新生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1):21-23.
[3]王怡,宋伏虎,李传翔,等.右旋美托咪啶对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全身麻醉深度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5):6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