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宁波351016
摘要:新会计准则的施行将对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产生较大影响。一方面新会计准则在存货计价、减值准备冲回、会计报表合并等方面的限制性规定,使上市公司利用这些会计项目操纵利润更加困难。另一方面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等规定,有可能会成为部分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工具。
关键词:会计准则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利润操纵Newaccountantcriteriontobelistedachievementinfluenceanalysis
HeYanger
Abstract:Newaccountantthecriterionexecutionwillproducetobelistedsprofitoperationbehavioraffectsgreatly.Ontheonehandnewaccountantthecriterioncountstheprice,thedepreciationpreparationinthegoodsinstockflushes,accountantaspectandsoonreportformmergerestrictiveregulations,causestobelistedtousetheseaccountantstheprojectoperationprofittobemoredifficult.OntheotherhandthefairandjustvaluemeasurementattributeintroductiondebtreorganizesBenefittoincludeworksasstipulationsandsoontimeprofitandloss,hasthepossibilitytobeabletobecometheparttobelistedtooperatetheprofitthetool.
Keywords:AccountantcriterionTobelistedFairandjustvalueProfit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G40-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20-03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准则,并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率先执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准则体系的建立是我国会计改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制度保障,它的实施将使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使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和可比性得到增强。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将对上市公司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以至于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都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新会计准则中的变革
1.1基本准则变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公允价值(fairvalue)的引入。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法是资产评估的方式之一,其他几种方式为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可变现现值法和现值法等等。按照公允价值法,对资产的评估“是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所以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利润操纵空间。另外,国内评估机构对于公允价值的经验也比较欠缺,在实际操作当中可能会有一定困难。在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公允价值已经运用的较为普遍,所以,此次国内引入公允价值,是国内会计准则和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
为了防止公允价值被滥用而出现利润操纵,准则规定了公允价值的使用前提,也就是公允价值应当能够“可靠计量”。
1.2压缩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新会计准则较多地压缩了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项目,限定了企业利润调节的空间范围,规范和控制企业对利润的人为操纵、粉饰经营业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2.1存货计价管理办法的改变。新准则对存货发出的计价,取消“后进先出法”,一律采用“先进先出法”。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会对当期利润产生明显的影响。当存货的价格上涨时,采用后进先出法,将使得当期的成本费用上升,当期利润减少;而采用先进先出法,企业当期的成本费用下降,利润增加。当存货的价格下降时,则作用相反。
由于后进先出法不能真实地反映存货的流转情况,造成存货成本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相互脱节,因而新准则与国际准则保持一致,取消了后进先出的存货计价方法。
1.2.2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变革。新准则规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只允许在资产处置时,再进行会计处理。通过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是企业进行利润操纵的惯用手段,其主要操作手法就是在盈利较大的年度,大幅度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当年费用,减少当年利润,待来年度盈利下降时再运用转回手段增加利润。
1.3关联方处理的变革。企业在利润操纵中往往倾向于利用确乏公允性的关联交易,将利润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为此新准则对关联方及其交易作出以下几方面的变革:
1.3.1对关联方的定义做出了明确的扩展。包括了一系列对企业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三大类。且无论是否发生关联方交易,存在控制关系的关联方企业都应当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母子公司的关系,明确指出需要披露的层次具体包括母公司、最终控制方、对外公开提供财务报表的最低中间控股公司。
1.3.2重新定义关联交易披露的交易要素。要求企业必须披露交易金额,重大交易须同时披露交易金额和交易额占该类总交易额的比例;对未结算项目要求披露详细信息及金额;示结算项目的坏账准备金额;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强调只有在提供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企业才能披露关联方交易采用了与公平交易相同的条款。
1.3.3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合并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理论已发生变化,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新准则规定凡是母公司所能控制的子公司都要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而不以股权比例作为衡量标准。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但是,按照破产程序,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子公司;已宣告破产的子公司;非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母公司不再控制的子公司;联合控制主体和其他非持续经营的或母公司不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不应纳入合并范围。
此外,新准则中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种类不仅包括旧准则中规定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和合并利润分配表,而且还包括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和附注三个部分,其中对合并现金流量表编制的规范及时有效地填补了现行实务当中的理论空白。
2.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2.1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均采用了公允价值,按照新的会计准则的规定,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由于公允价值容易被人为利用操纵利润,在新准则中严格规范了运用公允价值的前提条件:公允价值应当能够可靠计量,对每一项会计要素,基本准则都无例外地强调只有在能够可靠计量条件下才可确认。这是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一个巨大飞跃。下面就详细讨论公允价值法对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金融工具的影响:
2.1.1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影响。新会计准则确定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标准十分严格,同时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因此在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第一年,只有极少数上市公司选择公允价值模式。
按照旧的准则上市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以固定资产计入,而且其市场价值的变动并不计入损益,这样的规定使得其价值的变动不能在财务报表中观察出。近几年房地产市场价格飞速上涨,按照新的规定,上市公司早年购入的房地产应该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其价值势必大大超过购买年时的价格,直接影响公司的净资产和利润,可以想象公允价值的运用会使拥有较多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上出现巨额利润,投资收益也相应剧增。但是,巨额利润也意味着企业必须缴纳更多的税款。截至今年4月27日,只有武汉控股、沱牌曲酒、中国银行、S深发展A、方大A、胜利股份、白云山A、武汉塑料、与津滨发展这9家涉及投资性房地产领域的上市公司选择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对股东权益进行了调整。涉及金额最高的是中国银行,高达33.18亿元,调整金额最小的则是武汉塑料,仅140.11万元。
2.1.2公允价值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影响。新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①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②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除外。第一个条件指出资产交换应具有商业实质,关联交易是被排除在此之外的。
在非货币交易中公允价值计量只是被选择性地运用。
2.1.3公允价值对债务重组的影响。新准则规定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强调了非现金资产和股份的计量都要用公允价值计量,可是按此规定,很容易被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利用而提升每股收益水平,公司无力清偿债务将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用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收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表中,以达到公司不亏损的目的。
债务重组收益客观上成为上市公司,特别是ST及*ST公司主要的税前利润来源之一,使他们实现了会计数字的扭亏为盈,给中小投资者造成假象,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数据显示,2007年债务重组收益绝对数位于前30位的公司中,有24家为ST及*ST公司;而前十位全部为ST及*ST公司,这十家公司中,扣除债务重组收益后仍盈利的公司仅有一家。从债务重组收益占其税前利润的比例看,前十位的亦均为ST及*ST公司。长控第一季度的业绩估计为4元以上,净利润2.87亿元中有2.85亿元是债务重组带来的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占净利润比例超过99%,于07年4月13日复牌上市后暴涨849%,被交易所紧急停牌处理。
我国在2001年修订《债务重组》准则时,曾经取消过公允价值的运用,现在新准则又将公允价值搬出台面,如何加强监管成了一个急需考虑的课题。
2.1.4公允价值对企业合并的影响。新准则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经营主体发生重大变化,对被并购方资产负债的记录,以公允价值体现。企业合并中,公允价值是必须采用的方法,主并方公司支付的并购溢价,分配为两部分:一为资产负债按照公允价值入账,二为支付对价超过公允价值的部分,记为“商誉”。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不一定是合并方和被合并方双方完全出于自愿的交易行为,合并对价也不是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不代表公允价值,因此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这样做可以避免利润操纵。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公允价值与国际准则接轨,不仅使得跨国并购更加方便,而且新准则引入了商誉概念,取消了股权投资差额,更为科学合理。
2.1.5公允价值对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影响。新会计准则要求金融工具初始确认和计量、后续计量、期末估价、减值以及交易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或负债要以公允价值为标准。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由于金融工具短期在市场中价值变化比较大,所以采用用历史成本法计量其价值是不准确的,它只能提供过去的信息,并不能反映现时的价值,而公允价值能更好的反映其市场价值。更真实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满足会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后,按照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利润表中设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综合反映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对上市公司当期损益的影响。从上市公司2007中报来看,共有316家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科目本期发生额不为零,其中240家上市公司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76家上市公司出现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主要来自股票、基金、债券等金融资产,平均为上市公司带来了近3000万元人民币的巨额利润,这一科目平均占上市公司税前利润的59.44%,而具有公允价值净收益的上市公司则平均得到了5600万元人民币的利润,平均占税前利润的79.78%。显然,相对于债务重组,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这份来自新会计准则的“礼物”更加贵重。
金融行业因公允价值的引入而受益最深。例如,中国人寿(6001628)直接增加了64.59亿人民币的巨额利润,占其税前利润的三分之一强;排在第二位的中国平安也获得了30.94亿人民币的利润,占税前利润的34.87%;排在第二十位的中海发展也获得了6000万以上的直接利润。
2.2压缩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选择空间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2.2.1存货计价管理办法改变的影响。以往企业通过变更对存货的计价方法就可以达到调节当期利润水平的目的,后进先出法取消后封堵了这一调节盈余的途径。这项准则的变动将促使企业存货真实地反映实际的历史成本,减少人为操纵的因素。
2.2.2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叫停的影响。过去,我国一些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甚至超过了当期净利润。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空间将变得越来越小,利用计提手法调节利润将越来越难,只能通过加强企业经营和管理的途径去提高企业的业绩。
2.3抑制关联方操纵的影响。
2.3.1加大关联交易披露的影响。对比原准则,新准则更加强调了认定关联方时的“间接”认定原则,这样一来,无论关联方之间的控制层有多复杂,都要放入关联方的考虑范围之内。而且对关联方交易的公平性有了更严格的要求,为证实企业的关联方交易是公平的,在披露有关信息时要注明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以及进行公平交易的声明,还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新准则一方面加大了关联交易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另一方面将以往较为概括的要求明确化和具体化,增强了关联交易的透明度。使得关联方交易的披露更加可靠,有效降低了管理者试图利用关联方交易粉饰会计报表的可能性。
2.3.2合并报表基本理论变化的影响。合并报表基本理论的变化,使合并报表真实反映公司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新的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人合并范围,这一变革使得母公司必须承担所有者权益为负的公司的债务,并会使一些隐藏的或有债务显现。凡是母公司所能控制的子公司都要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而不以股权比例作为衡量标准。
这一规则的变革遵循了实质性会计原则,有效防止了一些企业利用分离若干子公司,缩小持股比例,将经营状况不好的业务从合并范围中剔除,从而粉饰企业集团整体业绩的企图,使企业合并财务报表能真实反映由母公司和所有子公司构成的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综上所述,新准则下部分利润操纵空间缩小了,但更多的内容利润操纵空间则是扩大了,对证券监管工作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新会计准则出于国际趋同的考虑,不再以利润防假为首要制订目标,转为国际通行的“真实、公允地反映资产价值”,不刻意规避确认利得,如债务重组利得、捐赠利得、非实物资产的处置利得、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某种意义上说,新准则下上市公司新增不少“另类”利润操纵手法。当前投资者以市盈率和净利润增减变动为决策依据的“以损益表为核心”的投资理念,以及监管层以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为监管指标的监管理念,与新会计准则倡导的“资产负债观”理念仍存在相当的背离,这就预示着相当长时期内上市公司仍然存在强烈的利润操纵动机,证券监管部门必须对新准则下预留的利润操纵空间高度重视,防止前些年恶性财务造假案引致的会计诚信危机再度发生。参考文献
[1]上证联合研究计划课题报告.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N].上海证券报,2008,04,04
[2]张铭.浅谈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J].金融经济,2007,20
[3]王建新.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季报的影响[J].中国总会计师,2007,05
[4]王瑞峰.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影响之我见[J].山西财税,2008,02
[5]张凤环.浅析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J].财会研究,2008,08
[6]陈秀娟.新会计准则对于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J].现代商业,2007,26
[7]杨汇凯.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影响与思考[J].浙江金融,2008,08
[8]吴静.谈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利润操纵的影响与制约[J].金融经济,2007,18
[9]谢晓倩.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影响分析[J].商业会计,2006,24
[10]李吉栋、马胜祥.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影响分析[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6,07
[11]上海证券研究所: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J]http://news.stockst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