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华云
(河北省唐县北罗镇政府,河北唐县072350)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09-0000-01
摘要:介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对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特点的分析,查找出了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当前农业机械发展的新形式和新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主要问题;建议和对策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正处于新的战略机遇期,农机化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在农机化发展理念,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模式等方面进一步加大理论探讨和实践力度,努力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机装备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
主要体现在:小农机制农机化发展我县的多数农村家庭都采用小型农机操作,不仅暴露出大机械和小地块生产方式的矛盾,而且成为我县农机化水平提高和规模化发展的障碍,同时大农机数量少,配套率低,科技含量不高,技术状态差这种现状亟待更新。在政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下,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呈现出了三多的显著特点,即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多,插秧机、收割机多,高质量、高性能机械多,农机装备结构日益优化。但从总体看,仍存在小型拖拉机多、高性能动力机械少,主机多、配套机具少,农机作业项目单一,缺少高性能复式作业机具,养殖业、林果业、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加工等机械化程度较低。
2.农业装备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研制能力落后于市场需求。
现有的农机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农机工业明显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而引进农业机械的地区适应性问题矛盾突出。少量农机工业产品由于技术含量低,存在质量和性能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性障碍多,“瓶颈”环节的关键机具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较差。
3.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长效发展机制不健全,服务水平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现有的农机服务组织多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农机农田作业组织发展较快,但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散乱,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管理模式的经营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还处在起步阶段,农机大户联合形成的合作组织还比较少。
造成上诉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认识不高,投入力不足。由于更新大型农机具投入很大,农民家庭的购买力不足。并且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往往要看到效益后才肯接受,从而造成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不快。二是农机利用机制问题。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无用武之地,影响大型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三是农机科研、开发、制造能力弱,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另外,由于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国家对农民购买大型农机缺少资金支持、政府扶持,导致大型机具更新缓慢,家家户户争相购买经济使用的小型农机具。
二、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建议与对策
1.优化农业机械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优化。
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以地貌形态、农业气候、土地利用结构、区域生产专业化为主要指标,依据发展农业的自然经济条件的相对类似性、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坚持农业区划原则,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经济有效、保护环境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积极转变农业机械增长方式,坚持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走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协调发展的道路。坚持在发展中调整优化结构,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在确保农业机械总量稳步增长的前提下,着力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种植业机械与农村其他各业所需机械的比例。
2.加快农机科技研究的步伐,促进新机具研发和推广,提高农机科技贡献率。
根据不同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需求,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材料,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系列化、标准化、多功能和质量优良、节约能源、价格合理的农业机械产品;要积极支持引进、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关键零配件和技术;引导、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主选择具有先进性和地区适用性的农业机械,提高农机科技贡献率。
3.依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
随着2004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法制化轨道,其核心是依法加大投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政府应协调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强农机化的组织领导和宏观管理,加大执法力度,落实法定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县财政要不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基础建设的投入,像农业发展资金、扶贫和其他农业扶持资金一样,也应设立农机专项资金以扶持和鼓励发展农机科技示范大户、农机股份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
4.实施农民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群体科技素质。
要加强农机教育和培训工作。解决农机技术人才匮乏问题,也是迫在眉睫。全县需大力加强农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对农机教育培训的投入,以农机田间作业标准化为核心,开展农机管理和技术服务人员培训工程,实施对农机化作业和维修行业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鉴定,特别要提高广大农民掌握和应用农机化新技术的能力。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必须提高农民群体科技素质。实施农民培训工程是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重要基础。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倡导涉农单位为农村、农业提供公益性服务,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群体科技素质,使他们能够尽快掌握新技术、新装备,为推进本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持。
鉴于当前农村劳动力十分缺乏,农忙季节找不到、顾不到劳动力的实际情况和现状,政府应指定有关部门,坚持“以人为本”,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一批新一代新型农民,使他们懂经营,会管理,扎根农村,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这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和需要。
5.必须从根本上促进农机化发展。
各级领导要加强科学管理。对丘陵地区农田改造和土地整合这项工作,政府可结合实际情况,对新型农民付出的代价,取得一定效果和做出成绩者,采取必要激励措施,给予适当的奖励,主管部门要深入基层,调查核实,按组织程序报批审查,张榜公布。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机械化,要针对当前农机化发展不平衡和存在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切实解决。要促进土地规模经营、连片种植、集约化生产。通过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专业化生产,采取土地入股、订单农业、委托代耕、土地租赁、培育扶持种植大户等方式,促进土地流转和连片种植,为发挥农业机械化作用创造条件。其次,要积极推广农机化、农机具新技术。农机化作业服务,涉及到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操作,机械维修保养,机械配件供应,机械闲置停放、燃油供应、网络联系、信息交流等等,范围比较广、环节比较多,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综合性的服务体系,机械化可承担农业劳动总量的80%,已成为“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力”。
总之,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这项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