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菌型麻风细菌转阴4年再现无痛性神经炎

/ 1

多菌型麻风细菌转阴4年再现无痛性神经炎

赵伟赵倨正赵岐文(四川省南江县民卫医院四川省南江6

【中图分类号】R7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1-0096-01

1病例

患者系我院新发现麻风病人(累计登记号1760号),女性,农民,1968年11月生,其父亲和二哥系多菌型麻风患者,未治疗时有密切接触史。患者1997年右足小指外侧出现麻木未引起注意,1999年春季右臀出现铜币大小不痛不痒的红色斑未治疗,同年11月加工魔芋后面部、双手、腰部等处出现大片红色水肿斑块,皮肤发烧,乡医以“过敏性皮炎”治疗,同时口服利福平2粒、1日3次,半月后红色水肿斑块消退。2000年1月上述病症复发,再用以前方法治疗无效,转本县中医院内科按“红斑狼疮”治疗,水肿性消退红斑未消退,又到本县人民医院,两老中医按“多形红斑”治疗无效。同年4月28日其父带来我处求治,见患者面部、双手臂、腰部、大腿等处有大小不等的靶型和岛型样水肿性红色斑块,边界清晰、痛觉功能障碍,双耳大神经及双尺神经轻度肿大、质软、无压痛,右足小指外侧及左手小指外侧痛觉功能障碍,常规取皮肤组织液抗酸染色查菌阳性,病理检查麻风病(BB型)细菌4+,立即给予WHOMDTMB方案进行抗麻风治疗,同时以强的松、昆明山海棠、维生素C等抗麻风反应治疗(同时告知她出现麻风病情反应或药物不良反应的一些症状时要及时来我院治疗及预防畸残知识),治疗2月后全身水肿性红色斑块消退,表皮萎缩,面部及皮损出现棕黑色色素沉着,治疗6月麻木减轻,停用抗麻风反应治疗,抗麻风治疗24个月疗程满停药时皮损及麻木消退。2003年12月涂片抗酸染色查菌阴性,病理检查非特异性炎症。2003年至2007年连续4年涂片抗酸染色查菌阴性,连续6年无麻风病情反应。

2008年2月中旬无何种诱因先左侧头面部中线至下颌横过皮肤逐渐出现麻木、发烧、皮肤肌肉增厚感觉、左侧牙痛、左肘关节痛、左手小指外侧麻木再现,乡医以“面神经炎”治疗无效。同

年3月14日患者想到左手小指外侧麻木再现,是否是麻风病情反应?特来我院求治,体格检查:口腔无溃疡、牙龈无肿痛、无口眼歪斜,面部皮肤痛觉功能障碍、运动功能正常,左耳大神经肿大、质软、无压痛,左手小指外侧皮肤痛觉功能障碍(原麻木消退,痛觉功能恢复),涂片抗酸染色查菌阴性,诊断为麻风病无痛性神经炎,采用强的松6月方案(无强的松改用地塞米松),地巴唑口服,维生素B1、B12、B6针剂每日1次肌肉注射,中药补阳还五汤和牵正散加减治疗,20天后面部麻木范围缩小于右嘴角拇指头大小范围,该患者不愿意服中药和针剂肌肉注射治疗,只用西药口服治疗,至同年7月17日左嘴角麻木仍存在,皮肤、肌肉肉厚感觉消失,与右侧一样柔软,又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米糠粉、黄豆粉各等份混匀,每次取60g加熟食油适量调成饼状,蒸熟食用,每日3次,半月后麻木全部消退,随访半年无复发。

2讨论

本病例为麻风病(BB型),患者在治疗前就出现麻风病反应,在抗麻风治疗同时抗反应治愈后6年、细菌阴性4年后(2003年12月—2007年12月期间未出现过麻风反应)于2008年1月无任何诱因逐渐出现面部皮肤麻木,左手掌外侧消退麻木症状再次出现,皮肤痛觉功能障碍,无运动功能障碍,符合无痛性神经炎的诊断,经用中西药物治愈达8个月出现,未见复发,避免了新的畸残发生。麻风无痛性神经炎是麻风病患者致残的严重并发症,病人不知不觉的功能障碍与畸残加重,应高度警惕及早诊治。

该患者提示:麻风患者(多菌型病例)停药监测10年是有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将畸残防治知识向患者讲清楚,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防止畸残出现。该病员因为在从前我们开始治疗时就告诉她注意防止麻风反应的知识,本次想到麻木再次出现可能是麻风病情反应来我院得到及时治疗,从而控制神经损害加重和出现畸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