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临床分析赵静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临床分析赵静华

赵静华

(河南省内黄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内黄456300)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为临床研究与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以2010年11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出复视、单眼不同程度上脸下垂、眼眶及前额痛、头晕等症状,且均未表现出典型糖尿病症状;均为单眼受累,经及时诊断及综合治疗后病情恢复,恢复时间24d~3个月,平均恢复时间(1.5±0.3)个月;其中,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等症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并给予抗焦虑、抑郁药物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结论: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通常起病较急,具有突发性,且多为单侧发病;患者临床表现出复视、单眼不同程度上脸下垂、眼眶及前额痛、头晕等症状,无典型糖尿病症状;针对此类疾病,给予早期诊断与对症治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且预后良好。

【关键词】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6-0241-02

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1]。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当前,国内糖尿病发病率约为3%~4%,严重影响国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此外,糖尿病患者并发眼部并发症的概率也不断提升,而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便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但是,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发生率较低。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导致临床诊断及治疗难度大。为更好指导临床诊治,本研究以68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0年11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68例患者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7.3±12.4)岁;病程2~14,平均病程(5.1±2.3)年;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48例,葡萄糖耐量减低11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9例;30例为轻型,28例为中型,10例为重型。

1.2糖尿病疾病程度分型标准[3]

糖尿病疾病程度分型标准:以患者血糖水平为5.6~10.0mmol/L,为轻型;以患者血糖水平为10.2~13.9mmol/L,为中型;以患者血糖水平在13.9mmol/L以上,为重型。

1.3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为突然发病;临床表现出复视、单眼不同程度上脸下垂、眼眶及前额痛、头晕等症状,所有患者均未表现出偏盲、视乳头水肿、瞳孔散大及典型糖尿病症状;均为单眼受累,其中,45例右眼,23例左眼。所有患者均无糖尿病史,40例血压升高,28例血压正常;空腹血糖8.3~24.0mmol/L,餐后2h血糖12.5~28.5mmol/L。

1.4方法

患者入院后,对其实施综合治疗,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控制、服用降糖药物及运动指导等;并按照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实施必要心理治疗。针对高血糖患者,可在全面了解其既往病史的基础上,给予其降糖药物进行治疗,包括双胍类、胰岛素、噻唑烷二酮等药物。此外,给予患者20.5mg维生素B1肌肉注射,1次/d,持续治疗3周;10mg维生素B1口服,3次/d,持续治疗3周;辅以神经修复因子等药物,持续治疗10d;250ml维脑路通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持续治疗10d,以改善微循环,促使神经功能恢复。

2.结果

本组68例患者均未表现出典型糖尿病症状;所有患者均为单眼受累,均经及时诊断及综合治疗后病情恢复,恢复时间24d~3个月,平均恢复时间(1.5±0.3)个月;其中,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等症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并给予其抗焦虑、抑郁药物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

3.讨论

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该病临床特征为血糖水平增加,主要是因胰岛素分泌等因素造成的[4]。糖尿病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较为常见的有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能影响到患者植物神经、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包括左右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非对称性单神经病变两种[5]。而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属于非对称性单神经病变,多发于老年患者。且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症状程度与糖尿病病程、血糖及治疗效果等因素间无必要联系。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考虑与糖尿病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主要包括:①高血糖会致使机体出现微血管病变,提升神经内膜血管阻力,给神经能量代谢造成影响,导致周围神经出现缺血性传导阻滞,神经传导速度减缓,致使糖尿病神经病变产生特征性生理异常,以管腔闭塞、神经内膜血管狭窄、血栓形成为主要血管病理特征。②在竞争抑制作用及细胞中增高的山梨醇利用下,细胞外肌醇进入细胞的概率降低,且细胞中磷脂酰肌醇含量减少,Na+-K+-ATP酶活性降低,促使细胞Na+积聚,对神经传导速度产生影响,抑制轴索与胶质的结合,导致神经纤维脱髓鞘,损伤神经。

临床上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关键是对血糖进行控制。有研究认为,控制患者血糖水平,能有效减少发生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概率[6]。本研究结果发现,本组68例患者均为突然发病,均为单眼受累,其中,45例右眼,23例左眼。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总结,可知本组68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复视、单眼不同程度上脸下垂、眼眶及前额痛、头晕等,均未表现出典型糖尿病症状;所有患者均经及时诊断及综合治疗后病情恢复,恢复时间24d~3个月,平均恢复时间(1.5±0.3)个月;其中,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等症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并给予其抗焦虑、抑郁药物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

综上所述,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通常起病较急,具有突发性,且多为单侧发病;患者临床表现出复视、单眼不同程度上脸下垂、眼眶及前额痛、头晕等症状,未表现出典型糖尿病症状;针对此类疾病,给予早期诊断与对症治疗,能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且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高岩升.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对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脑损伤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3):275.

[2]李真,刘淑琴.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临床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0,18(1):13-15.

[3]刘文静.31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7):163-164.

[4]宋秋环.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26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7):2216-2217.

[5]周金兰,尹六珍,熊翔.首发为动眼神经麻痹的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9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6):170-171.

[6]庄文锦,程琼,汪银洲,等.单纯性动眼神经麻痹72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6):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