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益玲1胡火军2黄利鸣1
(1湖北三峡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443002;2湖北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443003)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6-0051-02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人文学科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在医学教育中应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构建有医学特色的人文课程体系,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学社会实践相结合等改进措施,旨在培养既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健康心理素质的优秀医学人才。
【关键词】医学教育人文素质
所谓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1]。许多学者人为:医生是医术和医德的统一;医学行为是医学科学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医学实践是医学科学活动与社会活动的统一[2]。作为医生、医学行为、医学实践之源的医学教育应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医学教育在治病救人,揭示生命、健康和疾病奥秘的同时,同时要注重培养医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对患者的情感,对人类命运的责任等至关重要的人文素质。
1.我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医学生作为高校中的一个群体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社会上某些现实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其人文素质教育显得较为薄弱。网上曾有护士发微薄希望患者等她下班后再死,凸显了医疗从业人员人文素质的极度匮乏,笔者曾就我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医学人文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脱离实际,教学效果不佳。(2)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在医学教育中正在被边缘化,从事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人对医学教育的决策层影响很小,没有真正进入医学人才培养、办学标准、教育评价等核心层面。(3)学科建设滞后,学科力量薄弱,相对于综合性大学,医学类院校缺乏一定的人文环境平台,在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与教材、实践教学体系和专业能力测评体系等学科建设方面都受到限制。(4)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学实践相脱节,培养出的医生面对病人只能用生物的眼光去审视他们,遇到复杂的问题就束手无策,不能作出全面的分析治疗。
2.积极探索医学人文教育新途径
2.1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构建有医学特色的人文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全面体现,是专业架构的重要基础,医学人文课程体系可以考虑划分为三个层面来进行,即以学科构建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交叉产生的边缘学科课程、多学科融合后形成的综合课程。注重人文医学教育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学生专业能力测评体系,这些具有重要基础性地位的组成部分也应该得到重视和发展,专业教材的编写和引进中,要结合医学专业学科特性反映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现医学人文教育思想,并巩固和推广已取得的人文教学内容改革的成果[3],人文教学要建立与理论教学匹配的实践教学体系,如通过课外阅读讨论、角色扮演、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的实际体验来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达到有效的移情作用,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4]。
2.2加强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
打造专业、兼职人文教师队伍。学科建设中,师资培养应该作为重心来抓,不少国家的医学院非常重视人文师资培养,他们既有国家人文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又有大量的师资培训机构为其提供高质量的人文师资培训。注重对教师人文素质的继续教育,并作为师资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来开展,同时也要重视“兼职教师”在人文教学中的重要推进作用。学校应开设的人文主题讲座,聘请有丰富医疗经验、品德高尚的学者和专家来授课,内容可以针对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在医学的大环境中来渗透人文精神。
2.3围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展开教学
人文课程应围绕其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具有崇高的医德,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教学内容上,应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认识到人文素质是医学模式转换的必然要求;教学方法上,把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将人文精神内化为学生稳定的素质和自觉的行为,与医学教育有机的结合,加强学生对人的生命的意义、面对死亡的终极关怀的意义的理解。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技术,让学生感受人文关怀在医疗实践中的意义,使学生从医学、道德、科学、经济等多角度认知和思考问题。
2.4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情感培养、技能培训,创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医学人文教育应和医学社会实践相结合,学生认为效果最好的学习医学人文的途径依次是,实践、文化氛围、人文讲座、课堂教育[5]。这和国内外教育实践相符和,医学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为“以病人为中心”,归于实践才是医学人文教育的最终方向。所以,建议在医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提供适当的实践机会,使他们的角色定位不仅仅是一个医生的体验,从更多方面了解病人的感受和需求,实现换位思考,从情感上接受病人,真正提高人文素质。可鼓励医学生参加医院义工实践,让学生在陪伴患者就诊过程中,感受到病患的痛苦、理解他们和家属的心态。由此而衍生的同情心、同理心是将人文教育成果的最终落地不可或缺的条件。
医乃仁术,医学应该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医学人文教育的意义和目标应该在于通过传授人文知识,铸造人文精神,形成人文关怀能力,让医学生深层次理解“以人为本”在医学领域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生命与健康、权利与身心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尊重和关怀。
参考文献
[1]杨晓煜,黄燕芳.医学教育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交融[J].医学与社会,2002,15(5):56-57.
[2]吴萍,王晨,张欢,等.医学生医学人文教育现况调查和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9):1-3.
[3]李新华.试论人文社会科学在当代医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医师杂志,2001,10(3):731.
[4]蔡骏翔,罗萍.艺术美育中的怡情效能与教师应用策略[J].医学教育探索,2009,8(4):365-366.
[5]祝世娜,王艳芹,刘俊峰.医学人文课程多元评价方法探讨[J].医学与哲学,2007,28(5):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