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盛鈡芳梁萍(湖南衡阳第169医院421001)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4-0221-02
【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腱鞘囊肿的疗效。方法2006年5月~2009年5月在B超引导下穿刺注入无水乙醇进行硬化治疗腱鞘囊肿103例。结果103例腱鞘囊肿均获得穿刺成功,术后随访2~6个月,治愈率99.1%,有效率100%。结论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腱鞘囊肿,方法简便易行,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可作为腱鞘囊肿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超声引导腱鞘囊肿
Analysisonintracysticinjectionof103casesofganglioncystdirectedbyBultrasound
LiDong-ShengZhongFangLiangPing(The169thhospitalofHengYang,HuNan.42001)
AstractObjective:toexploreefficacyofintracysticinjectionofganglioncyst.Method:103casesofganglioncystwereinjectedwithalcholdirectedbyBultrasound.Result:curativeratewas99.1%andeffectiveratewas100%.Conclusion:intracysticinjectionwaseffectiveandeasytooperate.
KeywordsBultrasoundganglioncyst
2006年5月-2009年5月我们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腱鞘囊肿103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03例腱鞘囊肿,男67例,女36例,手腕部背侧、屈面桡侧、指关节屈侧78例,足部25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48.26岁,术前均经超声、部分行CT或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明确诊断,术前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腱鞘囊肿最小者1.3×0.9cm,最大者2.6×2.0cm。
2.治疗方法
近使用GE-pro5型超声仪,频率7.5-10.0MHz。10ml空针接16号的注射针头,硬化剂全部为无水乙醇。根据患者囊肿位置的不同,采用不同体位,充分显示囊肿,距体表最近且针道避开周围大血管作为进针点,以确定最佳穿刺体位和进针部位。做好标记,并以此部位作为穿刺消毒中心进行皮肤消毒,换上消毒后的穿刺探头再次校正最佳穿刺进针点,用2%利多卡因局麻后,在B超实时动态监视下,根据囊肿的部位,大小选择不同型号针头,使针尖到达囊肿中心稍偏下部位,尽量抽空囊肿内容物,囊肿内容物做常规化验和病理检查。我们碰到83例粘稠的囊肿,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稀释后抽去,反复多次,抽出所有液体量减去注入无水乙醇量等于囊液量,抽尽囊液后向囊腔内注入无水乙醇量为抽出囊液量的1/3-1/5,注入无水乙醇后留5分钟后抽尽,治疗后2-6个月B超复查。
3.疗效结果
87例完全消失,12例缩小为原来的1/2,4例未缩小1/2,其中6例通过二次治疗,3例放弃二次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均无并发症发生,部分患者在注入无水乙醇或拔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但稍做休息后疼痛缓解,我们一般注入无水乙醇前向囊腔内注入2%利多卡因和拔针前在注入少量2%利多卡因后未发生疼痛。典型病例见图1和图2。
4.讨论
腱鞘囊肿是发生于腕、手和足部的关节或肌腱附近软组织中最常见的一种肿块,少数发生在肌肉内,可与关节、腱鞘相通。大小不一,一般直径不超过2cm。可能是由于结缔组织粘液变性引起的囊性肿块,内壁为结缔组织,囊内充满粘液,囊肿内可见分隔或呈多房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多见于中老年人,大多无症状,囊肿较大时可产生压迫和刺激症状。无水乙醇常作为硬化剂,无水乙醇是通过囊壁上皮细胞的凝固及脱水破坏,使囊壁逐惭失去分泌功能,逐惭囊肿收缩,以至囊肿闭合。常采用16号针头,注射无水乙醇2—3次,一次留观5—7分钟,出针时囊腔内尽量不保留无水乙醇,对于囊液比较稠的,均用适当量的生理盐水或甲硝唑溶液注入囊腔内,再抽尽并仔细观察注入量与抽出量是否相等。腱鞘囊肿的治疗方法有多种,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治疗效果较切底,但留下疤痕,在当今讲究美观的年代,越来越不易被人们所接受。超声引导下穿刺硬化治疗,创伤很少,不留后遗症,准确定位,而且动态观察,无并发症,效果可靠,操作简便、安全,优于其它方法,因此B超介入治疗腱鞘囊肿是首选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董宝玮主编.临床介入性超声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吕明德主编.临床腹部超声诊断与介入超声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