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云浮527300
[摘要]连滩山歌是南江人民创造的口头文学,是南江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的智慧结晶,是南江人民感情流露的表达方式。其特点是句句同辙押韵,曲调爽快、明亮,音乐旋律结构基本固定。内容大多反映劳动、生活和爱情。用当地方言演唱,形式多样,情景交融,通俗易懂。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被誉为南江文化的“活名片”。连滩山歌2007年被广东省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本文试从其历史渊源、特点、形式以及表现手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民歌连滩山歌渊源特点形式
一、历史渊源
连滩山歌起源于何时已不可考。连滩山歌最早的记载则见于清道光《西宁县志》:“男女杂沓唱歌,遂成习惯,文人中有好事者,平时每出歌题,招人作歌,略似竹枝词。而土语多有音无字者,以意杜撰。歌词亦以俗而有趣味者为佳。”反映了当时人们咏唱连滩山歌已成习惯和普遍。
连滩山歌用当地方言演唱,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情景交融,通俗易懂,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广泛流传于今罗定、郁南、云安、新兴、云浮等南江流域地区。据《罗定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载,当地主要民间歌谣有“连滩山歌”,“为七字四句体的一种宜于对唱的山歌”。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的《罗定民间歌谣》记述了连滩山歌的流传与影响。
近年来当地有关部门注意加强连滩山歌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使连滩山歌有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上世纪60年代连滩山歌代表人物伍风英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唱,受到郭沫若副委员长的接见。2007年,连滩山歌被省政府列入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特点与特征
连滩山歌是南江人民创造的口头文学,其特点是句句同辙押韵,曲调爽快、明亮,音乐旋律结构基本固定。情绪有高亢,低沉之别。按类别分,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即兴山歌,即随口即席演唱,随想随唱。有四句板和多句板,内容大多反映劳动、生活和爱情。另一类是叙事山歌,歌词较长,故事性较强。
连滩山歌常用比兴手法,抒发情感与爱情。
表演形式主要有独唱、对唱、群唱(俗称打擂台)三种。表演手法有叠字歌、谜语歌、拆字歌、缠歌、大话(夸张)歌等。
连滩山歌结构独特,初为4句板,每四句为一节,句句押韵,后发展为多句板,句式有多种,一般有七字句式、“七七七三五七”句式等等。其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1)、独唱式的特点:第二首的第一句头几个字,要适当地选择前一首尾句的几个字(也有全句接过来的)作为第二首开头的连接词。这表示“缠着”唱下去的意思,要接意但不须接韵。
2)、对歌式的特点是“句接句”,对唱者必须按对方的韵来唱,当地称为“咬歌尾”,在山歌擂台中特别要遵守。当人们互相对歌时,彼此接过对方末句作为应答的第2句歌词,步韵接意,前呼后应。
、“打擂台”属于群唱,实际上是群众山歌赛。通常由歌婆(有叫歌妹,今称女歌手),歌伯(今称男歌手)做台柱,少者一男一女,多者几男几女。他(她)们坐在舞台上或群众中间的高处,随时回答来自四面八方的对歌。歌手们即兴创作,对答如流。如歌手与群众对唱的“开台歌”:
歌妹:今晚歌台设连滩,歌如甘泉润千山;
党给歌手新歌喉,唱出新歌醉人间。
群众答:山歌声声振歌坛,唱出新歌醉人间;
各路英雄显身手,四化花开更灿烂。
最后,歌伯唱结束歌:鲜花好看靠人栽,爱听山歌大家来;
今日歌声飞千里,明春再摆新歌台。
综上所述,连滩山歌有如下特征:
(1)、句句同声押韵。
(2)、歌词内容具有直率、通俗和相对稳定性。
(3)、表演形式多样和随意。
三、表现形式与手法
1、“叠字”山歌,是连滩山歌一种传统技法,由于“叠字山歌”需要高的文学技巧,往往只有经验丰富的老歌手才能熟练地掌握。叠字山歌包括叠字和叠词两种手法。在一首山歌中至少有一句以上要重复相同的字或词句,去表现不同的事件内容,或深化相同的内容。单字重叠和重叠反复。例如:大红花开红又红,大大小小似灯笼;红红绿绿林中挂,排排拍拍赛花丛。
这首山歌叠了“红又红”、“大大小小”“红红绿绿”、“排排拍拍”4个词。
2、连滩山歌中的“猜谜山歌”,是由谜语变化而来的。它可以猜字、猜物。歌词要有“猜”的味道,如:大岭深山作舞台,大厦建设栋梁材;姐妹各人十八岁,出入同紧做一队。
(谜底是“林”字)
3、连滩山歌中的“夸张”也是一种手法。夸张是歌者在唱人和事的时候,抓住它们的本质特点浪漫地尽量夸大,从而突出它的本质特点的一种表现手法,它从反面夸张事物。在民间中运用这种手法来对唱考急才,比智慧,逗人发笑,从而增添知识和娱乐性。例如《鲤鱼拖獭过江河》:石头浮面耍江河,画眉生春(蛋)大过箩;老鼠担猫屋梁过,鲤鱼拖獭过江河。
连滩山歌继承了我国民间文学“赋”、“比”、“兴”的传统艺术表现手法,在叙事上是为抒情而叙事,寓情于叙事之中,通过叙事而表现思想感情。
如清咸丰年间山歌《咸丰米贵歌》:润过五月几奔波,挖蕨回家准割禾,得日过时夜难过,真苦楚,常时吊米锅,唉!咁个天机甚少何。
这首山歌是“七七七三五七”句式,叙述穷人无米食,只好挖蕨来充饥的悲惨情景,形象生动,充满哀苦之情。
比,即比喻。连滩山歌运用比喻手法时,一般是以物寄情,表面讲物而实言情理。有明显的比喻、隐蔽的比喻、借物的比喻三种。
(1)明喻。例如《妻嫌夫纳妾》:妻如二弦夫似弓,妾占夫君二线同;总无拉拉合士上,叽来叽去五六工。
这里用乐器二胡的“二弦”比喻“妻”与“妾”,用“弓”比喻“丈夫”,既形象准确,又富有持色。
(2)、隐喻。例如:落山画眉呱呱嘶,花逢春发鸟当啼,有情夜合开并蒂,鸳鸯同伴耍罗帷。
借花鸟的亲密关系来暗喻男女的情爱心意。
(3)借喻。例如:灯草拧来当被襟(音),半夜寒冷就思心,洞箫拈来做席枕,垫落日久就知音。
用灯草当被盖,洞箫做枕来借喻男女爱恋之情。
3、兴,多是见物起兴,触景生情,即由眼前景物联想到另一景物而产生灵感,借以表达思想感情。例如:新屋新楼新房间,新岁新月新娘返:新客新时新习惯,新事新婚新礼办。
大意是:歌者由新屋新楼起兴,联想到很多新的事、物和新变化,借以表达欣喜之情。
除上述表现手法外,连滩山歌还有多种表现手法,如双关手法。双关手法往往结合其他手法如比喻等,有较高的语言艺术水平。一首山歌,一句话,可以同时说明两重意思。如:细细好似金钢砂,大大犹如豆腐渣;大小辣椒同个价,人人都把米椒夸。
从字面来看,说得是“金钢砂”、“豆腐渣”、“辣椒”的事,而词底之意却是写人。运用比喻手法,让人们通过联想去理解“金钢砂”、“豆腐渣”、“大辣椒”与“小辣椒”的含意。
还有句接句的手法。句接句就是在互相对歌时,彼此接过对方末句作为答唱的第二句,前后呼应。如:
男:哥唱山歌将妹问,我妈近日催结婚;鸡酒礼物准备紧,问妹是否可遵循?
女:党正号召晚结婚,问妹是否可遵循;身体知识正长进,结婚唔使咁频轮。
四、结语
连滩山歌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人们除在耕作、打柴、放牧、猎鱼等劳动中哼唱外,节日、丰年、喜庆(如婚娶、添丁、进宅、寿庆)、圩集、祭祀等日子也演唱,甚至丧礼中也有哭丧山歌,因而连滩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山歌)之乡”是当之无愧的。
连滩山歌在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沟通关系、交流情感、渲泄感情的重要作用,是南江地区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的艺术结晶和历史产物,是当地人民精神信仰的集中体现,它承载着当地许多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南江流域地区社会生活的文化物证。
连滩山歌继承了我国民间文学的赋、比、兴等传统手法,是南江文化的精华。连滩山歌古朴优雅,清朗动人,不但深受本乡本土人喜爱,而且受到旅外华侨、港澳同胞的赞赏,具有较高的审美和艺术价值。
参献文献
[1]张富文《南江文化纵横谈》.香港.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8年版
[2]郁南县政协连滩镇政府《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连滩》2001年内部资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