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早产儿护理服务需求和长期护理随访管理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2

社区早产儿护理服务需求和长期护理随访管理策略探讨

叶芳章许平邹丽萍

叶芳章许平邹丽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浙江杭州310003)

【摘要】庞大的早产儿群体已成为备受瞩目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分析了我国早产儿群体的特点以及由此带来的服务需求和长期随访管理问题,提出了早产儿随访管理的对策,探索了实用有效的早产儿随访管理方案。

【关键词】卫生服务,需求早产儿社区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3-0051-02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出生1200多万早产儿,占新生儿总数的9.6%。早产是全球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早产儿脑瘫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2]。按照我国目前的出生率和早产发生率计算,每年出生约150万早产儿,占全球早产儿总数的十分之一以上[1]。

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和改善远期预后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护理是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一门科学,护士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力军。连续护理概念[3]的提出,使护士不仅是早产儿出生后营养与喂养的执行者,还是出院后早产儿社区随访管理服务的提供者。

本文旨在分析社区早产儿服务需求现状及在目前社区随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应对日益庞大的早产儿群体及其家庭,从儿童长期健康管理的角度提出建议。

1我国早产儿群体的特点

随着重症监护质量的显著提高以及营养支持技术的快速发展,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逐年提高。对早产儿生存质量及神经精神发育的追踪随访研究发现,早产儿不仅会存在重大的运动和感觉障碍问题,还经常会继发其他发育障碍,比如低智商、学习问题、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语言迟缓等[4-5],而目前作为早产儿的父母均为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一代,他们抚养早产的孩子,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精力上都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当养育早产儿的责任落在了祖父母辈,一味的担心或是过度宠爱,有时甚至限制早产儿童的探索性活动,使早产儿的问题更为突出。

2长期随访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长期随访管理的保障机制缺乏

尽管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早产儿营养与健康问题的重视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健康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而且相对于规模大、增长快的早产儿群体,长期随访管理相对落后。不仅需要在法律法规、财政支持、社会福利保障机制等方面给予支持,而且在专业技术层面上要有配套的规范、标准和规程,并完善监督管理体系。目前早产儿长期随访管理缺乏专业性评估和明确的转诊机制,行政管理、服务措施及费用整合等方面也显得力不从心,缺乏完善的长期随访管理的保障机制及有效的长期护理供给机制。

2.2社区功能尚不健全,缺乏随访管理质量监测指标

社区作为我国的新生服务机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功能尚不健全等,缺乏对早产儿实际照顾需求的认识。提供健康护理服务的社会机构和设施严重不足。不管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还是内蒙等偏远地区[6-7-8]社区儿童保健服务现状及服务需求的调查,都提示极大多数社区着重点在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等方面,没有配备具有长期护理及其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的服务人员,对儿童尤其是高危早产儿的服务还明显不足,缺乏随访管理质量监测指标,长期管理能力不足,还难以实现长期的可持续性发展。

3早产儿随访管理的对策

3.1建立早产儿随访管理的保障机制

基于国外早产儿随访管理的经验,可以看出,建立社会保障机制可以推动早产儿随访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经验来看,长期随访管理服务体系是在早产儿母亲的休假、社会福利,营养与喂养,医疗保险制度之后建立的。应对并满足我国庞大的早产儿群体需求,建立一个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形式多层次、服务管理社会化的早产儿管理保障体系,完善随访管理的保障机制非常必要。早期干预也将是早产儿随访管理工作的一个发展趋势。

3.2建立随访管理监测指标,确保质量

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因营养缺乏等原因未实现追赶性生长,不仅影响其出生早期的体格增长,也影响其神经精神发育。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早产儿的营养状况可能还与远期一些成年人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对早产儿的监测随访首先应包括喂养与营养,促进早产儿在出院后达到最佳的生长发育状态;对早产儿喂养环境进行评估指导,提高母乳喂养率,监测早产儿的身长、体重、头围,建立相应的生长曲线图;通过系统随访监测,对早产儿运动、语言、操作、社会交流能力等的发育行为进行评估。分析早产儿生命早期赶上生长的危险因素,给予切实可行的早期干预措施。由此形成早产儿监测指标,对早产儿进行系统管理可保证随访管理质量。

3.3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

基于当前基本停留在义务性或福利性的早产儿随访管理,需要首先解决以下几个核心问题来提高社区长期护理服务能力。(1)加强和提高对早产儿长期护理服务理念的宣传和教育,逐步规范包括居家、社区和机构内的服务。(2)长期护理服务的专业水平是今后社区护理服务发展和保障的核心,因此,必须加强对从事早产儿专业护理服务的人员培训,构建长期护理培训的体系,强化长期护理服务人员的资格与训练。(3)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融入现代管理理念和知识,包括长期护理服务的专业理念、管理服务标准的理念、服务中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等。(4)进一步拓展社区早产儿随访管理的服务内容,满足不同早产儿及其家长对保健的需求。

3.4探索实用有效的早产儿随访管理方案

在目前各种保障制度未完全建立,早产儿随访管理如何有效的开展是儿童保健工作关注的热点。郭书娟[9]等对上海社区的高危儿早期干预模式的建立和评估的研究,认为依托现有的三级妇幼保健网络的社区早期干预模式对早产等高危儿的随访及早期干预是有一定效果的,而高建慧等[11]认为地市级妇幼保健院建立高危儿监测网是提高高危儿管理率及生存质量可行、有效的管理模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作为儿童保健的省级单位,定期对所属社区儿童保健人员进行专业新技能培训,并对早产儿干预的设计、系统管理及实际运作的模式不断加以完善。对所有来保健门诊的高危早产儿及各地市转诊的早产儿作为高危儿进行建档管理,达到转诊标准后转回社区保健。但在实施过程中依从性及随访率均不高,主要原因系综合性儿童医院虽然技术力量雄厚,但就诊困难,患病儿童多,病种复杂等等。

而姜晓燕[11]对北京怀柔区1694名0-3岁的高危儿连续2年的监测及早期干预认为设立家庭、社区与转诊单位互动平台统一管理,配合家庭式干预模式,使早产儿管理深入到医院、社区和家庭,有较高的管理率及生存质量,可使每个早产儿及其家庭实际受益。但同样需要完善的高危儿监测网。这是早产儿随访及早期干预工作的一个发展趋势,是提高早产儿管理率及生存质量的有效、可行的管理。

本文通过分析社区早产儿服务需求现状及在目前社区随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社区早产儿长期护理随访策略,希望有助于解决早产儿保健服务需求与保健不足间的矛盾,使早产儿得到良好的保护和健康的全面发展,减少早产儿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减轻早产儿及其家庭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供护理同仁参考。

参考文献

[1]王丹华.早产儿营养管理面临的挑战[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5):321-325.

[2]李建瑛,李桂芳,万守贞,等.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力、运动能力及脑瘫发生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6):443-444.

[3]陈曦,毕越英,陈海花.连续护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8):758-759.

[4]LarroqueB,AncelPY,MarretS,etal.Neurodevelopmentaldisabilltiesandspecialcareof5-year-oldchildrenbornbefore33weeks0fgestation(theEPIPAGEstudy):alongitudinalcohortstudy[J].Lancet,2008,37l(9615):813-820.

[5]任榕娜,叶礼燕,黄隽,等.早产儿无脑损伤者神经行为发育的追踪调查[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2):131-132.

[6]武蕴梅,郝波,刘彦.北京市某社区儿童保健服务现状及服务需求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3):208-209.

[7]郭书娟,曹丽娟,李云,等.上海市0~3岁高危儿社区早期干预服务的现状调研[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10,25(8):1103-1105.

[8]刘葵娣.社区户籍儿童健康管理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10(1):105.

[9]郭书娟,夏经炜,曹丽娟,等.高危儿早期干预模式的建立和评估[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11):870-873.

[10]高建慧,施玉麒,李璟,等.地市级妇幼保健院高危儿规范管理的模式探讨及效果评价[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1):16-18.

[11]姜晓燕,赵玉德.高危新生儿规范管理的模式探讨及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0):2012-2013.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委基金资助项目(Y201121895);浙江省计生委课题(JSW2012-B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