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爱平(山西省孝义市中医院放射科032300)
【中图分类号】R76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9-0065-02
【摘要】目的探讨X线检查与CT检查对副鼻窦炎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经X线平片与CT检查的副鼻窦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显示各窦腔炎性病变20例,X线显示15例,显示不全5例。结论CT检查较X线平片更能清楚地显示副鼻窦的解剖结构、病变部位、影像学特征,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全面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副鼻窦炎性病变CT检查X线平片
副鼻窦炎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副鼻窦炎和慢性副鼻窦炎;按发生病变的解剖部位可分为上颌窦炎、额窦炎、筛窦炎、蝶窦炎和全组副鼻窦炎。副鼻窦炎可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在临床上诊断副鼻窦炎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是X线平片water位检查和CT横断轴扫和/或冠状扫描。X线平片water位检查是最基础的检查,它能诊断上颌窦和额窦的一般炎性病变,但不全面,对后组筛窦和蝶窦的炎性病变的诊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CT不仅敏感性高,而且能更好、更全面地诊断病变的范围、形态、组织密度以及骨性窦壁的形态。现就我院2009~2010年20例经X线平片检查和CT检查确诊为副鼻窦炎性病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副鼻窦疾病的认识。
1材料和方法
20例病例中男性12例,占60%;女性8例,占40%。年龄从1岁~52岁,平均年龄为32.7岁,其中40岁以下16例,占80%;40岁以上4例,占20%。病史最长12年,最短5天。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疼者17例;鼻塞者14例;流粘性或脓性鼻涕者15例;嗅觉减退1例;小儿咳嗽者2例;无明显症状者1例。
20例病例全部行X线平片检查和CT检查,8例静注60%泛影葡胺100ml,以观察增强后的形态及CT值变化。其中X线平片检查发现阳性征象的为15例,CT的阳性率为100%,X线平片检查未发现阳性征象的病变均发生在后组筛窦和蝶窦。20例病人均有不同部位的炎性病变。
2结果
1、病变部位及范围
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上颌窦较为均匀的密度增高影,本组13例,占65%;表现为单侧额窦密度增高影,本组1例,占5%;表现为全组筛窦一侧或双侧密度增高影,本组4例,占20%;表现为全组副鼻窦窦腔密度增高的本组5例,占25%。
2、病变病程及形态
(1)、急性副鼻窦炎:表现为窦腔内密度均匀增高,未见粘液囊肿及气液平面,本组8例,占40%;表现为窦腔内密度均匀增高,并可见粘液囊肿,本组1例,占5%;表现为窦腔内密度均匀增高,并可见气液平面,本组3例,占15%。
(2)、慢性副鼻窦炎:表现为窦腔内密度不均匀增高,粘膜增厚,窦腔变小,本组8例,占40%。
3、病变密度及强化
病变密度较均匀增高的12例,占60%;病变密度不均匀增高的8例,占40%。CT值从9Hu~68Hu,部分病例增强扫描后粘膜下层呈线状强化而积液不被强化,合并的粘膜下囊肿也不强化。合并息肉时部分病例不强化,部分病例呈轻到中度强化。
3讨论
1、临床表现
副鼻窦炎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头疼、鼻塞、流脓涕、暂时性嗅觉障碍、畏寒,发热、周身不适等,较小儿童还可发生呕吐、咳嗽等症状,脓涕刺激咽喉还可引起咽喉不适、咽喉炎、异物感等。其中,不同部位的副鼻窦炎引起头疼的时间和部位有一定的规律性。前额部疼,晨起轻,午后重,还可能有面颊部胀痛或上列磨牙疼痛,多为上颌窦炎。晨起感觉前额部疼,逐渐加重,午后减轻,至晚间全部消失,这是额窦炎的表现。头疼较轻,局限于内呲或鼻根部,也可能放射至头顶部,多由筛窦炎引起。眼球深处疼痛,可放射到头顶部,还出现早晨轻、午后重的枕部疼痛,这是蝶窦炎的常见表现。慢性副鼻窦炎多为急性副鼻窦炎反复感染,治疗不彻底所致,由于时间长,脓涕更多,颜色为黄色或黄绿色;鼻塞更严重,伴有鼻息肉时,可部分或全部阻塞。与急性副鼻窦炎比,嗅觉减退更为明显。
2、病理改变
副鼻窦炎急性期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纤毛运动变慢,粘液性分泌物增多,并有炎性细胞侵润;慢性期表现为粘膜肥厚,息肉样增生。
3、影像学表现
(1)、急性副鼻窦炎
副鼻窦的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窦腔混浊,窦壁光整,粘膜增厚,密度增高。窦腔内显示较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CT值往往低于肌肉密度,但高于脂肪密度,一般为10Hu~25Hu。窦腔内分泌物常见气液平面形成,可随体液而动,积液较多致窦口阻塞时,可致窦腔扩大。增强后窦腔内液体不强化,粘膜下层呈线状密度增高。窦腔粘膜可见不同程度的增厚,增强后粘膜可强化。笔架肥大,鼻道狭窄,但窦壁骨质一般无明显变化。
(2)、慢性副鼻窦炎
慢性副鼻窦炎表现为窦腔粘膜明显增厚,呈环状或条状密度增高,可伴有粘液囊肿或息肉,CT值高于肌肉密度,一般为30Hu~60Hu。窦口处阻塞,窦口—窦道复合体结构紊乱,窦腔窦壁硬化增厚,为长期炎症刺激所致。粘膜囊肿表现为宽基底的半球形较低密度影,边缘光整,增强时不强化,CT值越20Hu。合并息肉时可见窦壁内有结节状突起,呈软组织密度。息肉较大充满窦腔致窦腔扩大并进入鼻腔时,要与鼻窦肿瘤鉴别,后者软组织肿块及窦壁骨质破坏更为明显,肿块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周围结构广为侵犯。增强后,息肉可呈轻度到中度强化。
4、X线平片与CT扫描比较
副鼻窦炎性病变在CT应用于临床前,主要依靠X线平片诊断,常用投照体位为Water位。X线平片在急性副鼻窦炎特别是大鼻窦的急性炎症时有一定的价值。但是随着CT的应用,X线检查的不足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由于鼻腔副鼻窦是复合体结构,其解剖形态特殊,结构复杂,部位较深,而X线平片重叠影较多,前后左右解剖结构重叠,不能清楚显示副鼻窦诸窦腔的解剖、变异以及与周围的吡邻关系。X线平片显示层次不清,如在Water位平片中,常可见上颌窦的气液平面,但当窦腔扩大、病变广泛,脓液充满整个窦腔时,平片上就看不到气液平面,这是就不好区分是否有脓液的存在,对临床上是否需要引穿刺引流没办法提供准确的影像学资料。而CT就可以通过测量CT值等作出全面准确的诊断。X线平片对软组织密度分辨较差,不能明确区分软组织和液性区域的密度,对窦腔内软组织占位和囊肿较难鉴别。另外,X线平片观察副鼻窦诸窦腔时对骨壁显示不够细致,对骨吸收、破坏显示不明确。此外,X线平片对后组筛窦和蝶窦显示不良。由于X线平片表现仅能显示各副鼻窦的大体轮廓,所以为临床提供的信息有所欠缺。相比较而言,CT扫描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能清楚显示鼻腔和副鼻窦诸窦腔的解剖结构、变异及周围的吡邻关系,能准确表现病变部位、范围、性质及程度,更能全面显示出窦腔内息肉样病变以及窦壁骨质吸收破坏情况,为临床作出准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资料。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副鼻窦炎性病变的影象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CT扫描明显优于普通X线平片,CT诊断能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细致的资料,CT已成为目前诊断副鼻窦疾病的最为常见的首选的无创的影像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