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历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 2

浅谈如何在历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汤明调(苍南县宜山高级中学,浙江苍南325803)

摘要:教育教学实践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是一股凝聚和激励学生进步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历史课;爱国主义;途径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对一个人的成长、对国家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我国历次编写的《历史教学大纲》中,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历史课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历史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是爱国主义的源泉,是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具。我们广大历史课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历史课的育人功能。然而,现实中一些教师,却不能很好地挖掘和把握历史课中的爱国主义内容,常常步入误区,未能系统地、坚持不懈地、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此,欲就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1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穿插大量生动、感人的爱国主义事例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是极为丰富的。我们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极其光辉灿烂的科学技术发明,为世界科技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我们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等,他们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我们的民族是勤劳、智慧、勇敢的,有着革命斗争和抵抗外族侵略的优秀传统;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能从另一个角度激发青少年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祖国的热爱。如在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节中,就联系到慈禧太后为镇压人民的抗争,竟下令清军调转枪口屠杀毫无戒备的义和团战士,将义和团战士们的头颅挂在城墙上欢迎八国联军的到来,不少清军将领甚至还带着食品等慰问品前去慰问八国联军,学生们闻之无不哀恨连声,哀叹义和团由于轻信清政府而惨遭毒手,恨清政府之腐败无能,再者讲到八国联军在北京公开劫掠,屠杀无辜,奸淫妇女,无恶不作,学生们则义愤填膺,激愤之情溢于言表,久久不能平息。此外,世界史的教学内容,虽不能像中国史那样直接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民和杰出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讲授,也能使我们的青少年从中吸取爱国主义营养,因为爱国主义精神是相通的。如通过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的领袖加里波第事迹的介绍:1859年组织阿尔卑斯猎人军团,在反奥战争中取得辉煌胜利;1860年4月,重建由工人、渔民和大学生等组成的千人团远征西西里,6月解放整个西西里岛;1870年普法战争中率志愿军援助法国共和政府;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时,表示热烈祝贺,并缺席当选为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等等。使他为完成统一意大利的夙愿,矢志不移,做出重要贡献的民族英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心中。

不过,我们在教学中穿插爱国主义史料时,不能一味追求史料的量,以为爱国事例越多越好,而不从课堂的教学任务、过程去有选择地挑选史料,这样势必搞成简单事例的堆砌,完不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达不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2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真正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知识传授型的传统教育方式。这种方式对我们影响可以说相当大。但要真正彻底扭转,仍有很大的困难。但是不管有多大的难度,我们都必须转变。实施素质教育的当前,教师们不能再扮演课堂教学的“主宰者”了,不要再提倡所谓的“师道尊严”,而应该让学生们从以往课堂教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历史之中,去亲身感悟历史,感悟历史英雄人物。使他们的情感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升华,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讲《改革开放》一课时,把学生领到微机室,让学生上互联网收集有关资料,从而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也都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我们应该感谢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这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从青少年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师的指引下,围绕着一定的问题,依据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亲自探究、积极思维、主动发现,从而得出更加贴切的领悟。此外,在历史教学中,还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达到在历史教学中加强情感态度教育的目的。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当今全球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教学将越来越普遍。多媒体教学在中学教学中不再是可想而不可及的事情了,它正在逐步变成现实。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为我们的中学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多的共享资源,让我们拥有大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材料。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料制作各种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动人,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切身体会。在与历史的直接“对话”中,心灵受到震撼,情感得到真正的陶冶。例如,在讲《灿烂的青铜器文明》这一节课时,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课前把从网络渠道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制作成课件,配上我国一些优美的古典音乐,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们展示,再配合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们对我们伟大祖国上下五千年文明有进一步更加深刻、全面的了解,从中认识到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中华民族为世界人类文明的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树立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3结合实际,有的放矢,抓住重点,避免“硬贴标签”

当前爱国主义教育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坚持重点核心内容,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民族自信心,不忘理想、前途、社会责任感、忧患意识等的教育,坚决反对不从教材的内在教育因素出发,不从历史史事入手,外加拔高,空洞说教。这种“史”“理”割裂的做法,只能是肤浅空泛,苍白无力。因此,要充分发挥历史课的德育功能,必须精确地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爱国,是以做人为基础的。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升华,才会产生爱国的情感。在中国近代史爱国志士抗争中,通过讲述血与火的洗礼,灵与肉的搏斗,新与旧的较量,进与退的反复,它大大激发了学生献身祖国,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4追求实效,脚踏实地,拓宽渠道,避免“形式主义”

教学中,有些教师仅凭一阵热情,甚至急于求成,无计划,无措施,往往流于形式主义。我们应该脚踏实地,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教学工作中的一项最基本、最经常的事情有机结合在授课中,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目的、有检查,抓住成效不放松;同时还应拓宽第二课堂,诸如参观、演讲、讲座。这样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就会使学生牢固地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5结论

我国的历史教科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而编写出来的;作为历史课堂中的价值观教育,同样自始至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这就使我国历史课堂的价值观教育,总体上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具有正确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因此,我们必须用历史进行价值观教育,用历史指导现实,帮助全体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形成正确、健康的思想意识,这事关中华民族的复兴,事关国家的兴旺发达。

以上针对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教育方法,当然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课堂教学中,因此我们要敢于突破自己,勇于实践、勤于反思、大胆创新,将我们的历史课堂变成学生的乐园,这样才能真正把价值观的培养及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彭昕.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爱国主义教育[Z].

[2]戴玉民.浅论历史课堂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