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的心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2

脑出血患者的心理干预

黄敏范莉孙贵蓉

黄敏范莉孙贵蓉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宜宾644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焦虑情绪,促进肢体功能康复,降低病残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利用护理程序在病人住院期间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制定护理干预计划,有效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论有针对的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康复和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脑出血患者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6-0317-02

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急,变化快,病程长,危险性大,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即使临床上抢救成功的患者,大多数留有多种如运动、感觉和语言等障碍的后遗症,如:偏瘫、失语、情感障碍等在短期内又难以康复,往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压力。所以临床上给予病人符合实际的心理疏导,最大限度地给予病人安全感,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挖掘病人自身的潜力,提高病人的认识水平,教会病人自我调节,从而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我科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共收治脑出血病人144例,其中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10岁。针对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心理障碍,针对不同的阶段、不同年龄,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144人,其中男92人,女52人,年龄10—88岁,平均年龄59岁。额叶出血5人,基底节区出血71人,脑出血破入脑室出血43人,脑干出血7人,小脑出血6人,丘脑出血12人。

2.心理干预

2.1入院阶段的心理干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护士应热情接待病人,合理安排病人,创造优美舒适的休养环境。尽量将病人按性别、病情的轻重分配病室,保持病区安静,病室内要通风,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无异味,温湿度适宜,床铺整洁,以此来调节病人的心情。注意观察病人的情绪,了解病人的发病原因、心态、文化程度及社会关系等。体谅患者及家属的焦急、恐惧心理,对他们的心态、情绪要充分理解,对他们的疑问要耐心、仔细地给予解释。尊重患者的人格,态度和蔼,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使其情绪稳定。同时,护理人员还要以娴熟的技术来使病人及家属产生信任感,从而建立起最理想的指导-合作或参与型的护患关系。

2.2治疗期间的心理干预

2.2.1对行急诊手术治疗的病人,协助医生迅速做好术前准备,争取救治病人的最佳时机。护士要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并安慰家属,使病人及家属在护士这里获得勇气和信心。

2.2.2对保守治疗的病人,应主动与其交谈,通过沟通让病人讲述出自己身体的不适感和心理存在的问题及预期达到的治疗效果。从而做到因人施护,因病施护。在治疗过程中,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注意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随时发现病人消极的心理反应,给予适宜的心理干预,让病人相信医务人员可以帮助他恢复健康。进行每项护理操作时,应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并行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解释。切记因病人意识不清而忽视沟通的重要性。另外,根据病人的不同爱好,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如:读报、听音乐等,以促进病人恢复。

2.2.3对于不同年龄阶层的病人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于青、幼年病人,在入院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多与病人交谈,了解个人爱好,可与其谈感兴趣的话题,以分散注意力,放松不良情绪,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对于中年病人,我们根据病人的?文化水平、性格、职业进行适当的交谈,细心观察,及时发现情感变化,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帮助其分析起病的心理根源,提高病人对疾病性质和危害性的知识;[1]对老年病人,更应用耐心,亲情去关心和护理,消除他们猜疑、多虑、孤独的不良心理。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家属参与陪伴及护理,让他们感受到亲情、温情,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4家属的心理干预脑出血病人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家属往往难以承受。对此,我们应在同情理解的基础上给予耐心安慰,鼓励其积极参与到病人的护理中来,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病人。

2.3出院时的心理干预

2.3.1康复干预脑出血病人致残率高,病人因此而焦虑,失去信心。护理人员应重视他们的心理问题,做好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病情稳定后要及早做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以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在恶化,48小时后即行康复锻炼。[2]

2.3.2出院指导病人出院时,做好出院宣教。指导病人定时监测血压,戒烟酒,可进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情绪紧张,劳动过度,坚持功能锻炼,定期复查。

3.护理体会

脑出血因发病急,病情重,预后较差,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影响了病人正常的生活。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通过心理干预可缩短住院天数,使病人对疾病有全面的认识,明确配合治疗的意义和方法,从而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缩短无价值的住院时间[3]。因此,护理人员应向病人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从而减轻病人的心理障碍,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彩虹,陈福梅宋宁宁.心理干预在脑出血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杂志,2009.7(4):1075..

[2]朱镛连,加强神经康复学的研究工作[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8,31(14):195.

[3]应燕萍,黄慧桥,姜家燕.术前干预对心脏手术患者身心影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7)616-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