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梅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150000)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常见因素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3-0342-02
物不良反应是在使用常用剂量的药物防治或诊断疾病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或药物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而又不利于患者的各种反应。诱发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药物因素和患者因素。药物因素包括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毒性作用),以及药物制剂主药以外的其他成分的作用。患者因素包括患者的内在因素如年龄、性别、遗传、感应性、疾病,以及患者的外在因素如环境、医师等。
1药物因素
1.1药物吸收多数药物口服后,从口腔至直肠均可吸收,以小肠吸收最多。巨大的粘膜表面积和丰富的血流供应,促进药物分子通过小肠进入血液循环。服用药物的剂量对到达体循环的药物总量有决定意义,但服用的配伍药物的结合倾向,对胃肠道运动、胃肠道粘膜吸收能力、肠壁及肝脏在药物到达体循环前失活药物的能力,都对口服给药的吸收有影响[1]。四环素类抗生素与制酸药如氢氧化铝、氧化镁或用于治疗贫血的硫酸亚铁合用时,可形成既难溶解又难吸收的结合物,降低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疗效。阿托品、三环抗抑郁药减慢胃排空,可延迟药物吸收;多潘立酮(吗丁啉)、溴丙胺太林和甲氧氯普胺(胃复安)促进胃蠕动,加快胃内容物排空,可加速吸收。西沙必利与吗啡缓释片同服可明显升高吗啡的血药平均峰浓度,显著缩短地高辛的血浆半衰期。
1.2药物分布药物在体循环中的量和范围取决于局部血流量和药物穿透细胞膜的难易。心排出量对药物的分布和组织灌注速率,也有重要作用。如经肝代谢的利多卡因,主要受肝血流影响,当心衰、出血或静滴去甲肾上腺素药时,由于肝血流减少,利多卡因的消除率也减慢。
1.3药物消除有的药物以原形或肝脏代谢后由肾脏排出,减慢消除速率是引起A型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婴幼儿、老年人、低血容量性休克及肾病患者,由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主要经肾排出的药物则易产生A型不良反应,其中尤以地高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多粘菌素的毒性大,须特别注意。
2药效学方面
剂量过大或病人过于敏感是引起A型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由于上述多种因素的复杂关系及相互影响、药物动力学方面的个体差异,使多数人能够耐受的合适剂量,对少数个体则不能耐受,构成许多药物的A型不良反应的药理学基础。
但另有一些A型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药物的靶器官敏感性增强而引起的,或是由于药动学和药效学两方面的原因引起的[2]。目前对个体间敏感性差异的机制的了解还不够清楚,从积累的资料表明,A型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受体、生理性稳定机制和疾病的影响有关。
3病人方面
3.1性别因素由于女性在激素水平(有月经周期)、酶水平、基础代谢率乃至胃肠蠕动、分泌能力、肌肉质量和血管阻力等生理方面与男性的差异,女性较男性更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药物引起的红斑狼疮,女性的发生率比男性高3倍。女性对地高辛和肝素的毒性作用更敏感。对于保泰松、氯霉素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和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女性发病数比男性高数倍。女性对利多卡因、氯氮革的清除半衰期长于男性,这是由于女性的分布容积增加或清除率降低。同是女性,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对主要经肝氧化代谢消除的药物,清除半衰期长于未服用口服避孕药的。有的药物使用与性别有关,女性使用同化激素或雄激素的机会较多,易出现男性化现象。相比之下,男性需要使用雌激素药物的情况较少,出现女性化现象的机会就较少。
3.2年龄因素药物不良反应在儿童和老年人中的发生率高于青壮年人。60岁以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40岁患者的2倍。70岁以上老年人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入院的患者显著增加。
给予相同剂量的地高辛,老年病人的血浆浓度比年轻病人高,血浆半衰期也延长,这是由于部分老年人洋地黄中毒发生率高的原因。老年患者服用肝素比青年人易引起出血,且与性别有关,60岁以上妇女为50%,同龄男性仅为19%;60岁以下妇女为14%,而同龄男性仅为10%。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因药物代谢和消除有关的酶发育较差,血-脑脊液屏障功能发育不完善,对磺胺类、新生霉素、氯霉素、吗啡、巴比妥类、维生素K等药物,易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由于耳毒性抗生素如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经肾脏排泄,小儿排泄比成年人慢,只要达到一定的剂量,就可引起耳毒性反应。新生儿对吗啡及其类似作用的药物敏感,易引起呼吸抑制,与血-脑脊液屏障功能不健全和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有关。
3.3疾病或病理状态因素与影响药动学有关的器官发生病变、损害或功能改变时,药物的药动学随之发生改变,易引起A型药物不良反应。肝脏是机体代谢药物最重要的器官,肝脏疾病对药物代谢及药物作用时间有重要影响。肾脏是排泄水溶性药物的主要器官,肾功能不全患者对水溶性药物的排泄显著减慢。肝肾功能受损时,对依赖肝脏代谢失活或由肾脏排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低白蛋白血症患者,服用高血浆蛋白结合率如洋地黄类或降压嗪等药物时,应减小剂量。
3.4饮食或环境因素一般来说,食物可以减少或减慢药物吸收。胃排空和胃液量的减少可使药物溶解速率降低,内容物粘度增加使扩散速率降低,此外食物本身又可吸附一部分药物。饱腹时服用四环素,其血药浓度比空腹时低50%~80%。乙醇可加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诱发某些本来不易显现的不良反应。口服非那西丁900mg后并食用花叶菜或卷心菜,比单服非那西丁后的血药浓度降低34%~67%。两种蔬菜含有较丰富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可诱导肝细胞内谷胱甘肽转移酶增多,加速药物代谢消除。
参考文献
[1]谢金州.药品不良反应与监测.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52-52.
[2]丁国华,高宏,孟松伟.合理用药评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