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B-03地块建筑设计回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B-03地块建筑设计回顾

颜慧杨易栋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28

摘要:对于在未来的城市中央商务区同时设计的四栋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我们不能不重点考虑它们四者的关系,同时又要很好的服务于城市生活,并对城市景观和城市肌理的完整性有所加强。因此,它的设计应该是一个综合考虑的产物:可能会是一个平淡乏味、千篇一律的折衷品,也可能会是一个既兼收并蓄、又个性突出的城市地标。

关键词:楔形绿地;韵律界面;围合空间;下沉广场

1.项目概况

钱江新城核心区B-03地块位于核心区西北部,南临富春江路,东临曹娥江路,西北临4号路,是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用地面积29339㎡,地上总建筑面积199550㎡,由一座酒店式写字楼、一座四星级酒(100米限高)店及两座商业综合楼组成(150米限高)。(如图1)

图1总平面图

2.设计目标

B-03地块的方案设计结合地形、功能、造型等自身特点,很好的诠释了钱江新城“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设计宗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开放性:

B-03地块建筑群不是一个孤立的岛屿,它是钱江新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片吸引人流,易于接受并与周围城市生活息息相关的都市乐土,体现了新城“开放性”的设计理念。

共生性:

我们的设计力求建立与城市最好的融合关系,在建筑设计完成的同时也完成对城市的设计,从而建立一种与城市共生共荣的机制,更加增强建筑的生命力。

多样性:

在以方形、矩形为主要形式的塔楼林立的新城建筑中,我们的设计追求更多样化的形式组合模式。形态的多样性带来的是含蓄的“地标性”和更有深度的可“识别性”。

统一性:

B-03地块的四栋建筑在形态和立面设计上都相互呼应,在多样变化的同时做到了和谐的统一,以简洁大气的整体形象自然地融入到新城的建筑组群中。

图2:鸟瞰夜景适宜性:

B-03地块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宽敞舒适、条件优越的公共空间,推动都市生活,给人们带来多层次的享受。四栋塔楼的巧妙布局最大程度增加了平行面的间距,减少了相互对视的弊端;也保证了景观、朝向的均好;办公空间的灵活分隔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不同的业主,并适应不断发展的需求。

隐喻性:

实用性和象征性是建筑意义必不可少的两方面。而隐喻是体现建筑象征意义的重要手段。建筑的形式是固有的,而通过固有的形式隐喻的建筑的意义是变化的,这种联想的形象越多样,建筑的意义就越丰富,建筑的品位也就越有提升。我们设计的B-03地块建筑群正是通过隐喻的手法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它即象翩翩起舞于钱江潮畔的凤凰鸟,又似照亮钱江新城一隅的航向灯;即象广袤草原中一片轻盈的绿叶,也恰似浩瀚江河中沉稳的巨船。(图2)

3.设计元素

综合上述设计目标,我们提炼了四个关键的设计元素,分别是楔形绿地、韵律界面、围合空间和下沉广场,以期恰当而全面的表达设计主旨。

楔形绿地:

楔形绿地是钱江新城核心区域内重要的绿化开放空间,是改善高层林立的建筑群内部生态环境的重要地区。B-03地块位于楔形绿地的西侧,我们应保证我们的建筑物有最大的视线展开面,强调景观办公及景观酒店的设计理念,从可视性和可达性各方面对楔形绿地这一宝贵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韵律界面:

“韵律界面”的概念源于对建筑组群设计的思考。对于城市而言,创造有地标作用的建筑组群是对四幢高楼各自为政的局面的补充和升华,我们采用穿插自如、错落有致的建筑形体,辅以简洁明快的建筑立面,在平实里见韵致,在框架内寻突破,在统一中求变化,力求通过精炼的建筑语言来表现和谐呼应的内在联系,形成生动流畅的韵律界面。

围合空间:

围合空间是建立建筑组群之间内在联系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筑形体的确立,强调其领域感和场所感,。如果将钱江新城比喻为大城的话,那么B-03地块就是小城,是城中之城。人们在进出这一围合空间的过程中体验了一次城市尺度的缩放,从一种比例到另一种比例的过渡。

下沉广场:

下沉广场是B-03地块建筑群的中心,也是楔形绿地的延伸。它加强了空间的围合感和层次感,同时也体现了由城市空间到区域空间的渗透。人们沿地块周边的道路都可乘自动扶梯直接进入下沉广场的开敞空间,进行着休憩、观光、购物、约会等多种活动。

4.总体布局

•完整的空间系统:B-03地块由四幢高层建筑组成。综合考虑用地形状、景观界面、通风朝向等多方面的因素,我们创造了一个最大限度的围合空间。它包括下沉广场、商业内街、裙房屋顶花园等多个层次不同标高的空间界面,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系统。

•多样的空间尺度:在形成一个围合之势的同时,基地南北两角的超高层分别向基地角部有所伸展,这也是基于功能、结构、用地边线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在总体布局上更加成为点睛之笔:这样的处理使整个群体建筑即有围聚的向心凝聚感,又有发散的离心扩散感;即有饱满扎实的整体感,又不失飘逸灵动的活跃感;即能在中心形成有完整界面的围聚大空间,又能在边角创造很多步移景异的趣味小空间。这样的布局方式也使整个建筑群的轮廊更加贴紧基地的边界,仿佛存在一种内在的张力,使建筑牢牢生长在基地之上。

5.单体设计

1.最优化的形体选择

•结构的合理性

每栋高层塔楼的核心筒都处于形体的中心部位。两栋超高层的Y型平面形式增加了侧向的刚度,结构受力更加合理。

•板式形态的优势

从使用空间上来讲,四栋高层塔楼都属于板式形式,而板式塔楼比筒中筒的点式塔楼,在通风、采光等方面有更大的优势,并可提供大、中、小多种面积配比的办公空间,从使用功能来讲也是最为合理的。

2.统一的设计语言

•形体元素的统一:与地块的形状相呼应的圆角棱形母题在建筑群体中反复出现,通过不同的方向性和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有条理的变异,从而使整个建筑群形象完整,特色鲜明。

•立面元素的统一:结合空调室外机窗的外立面设计平实而富有韵律,更加突出了建筑群的简洁、大气。

方案的精彩之处得益于灵感的迸发,而灵感的迸发来源于大量的理性分析、深入的设计思考和反复的推敲比较。我们经历的是近乎痛苦的设计过程——时刻伴随着否定及自我否定;而我们体验的却是追求建筑原创性所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丹麦]杨•盖尔.交往与空间(第四版)[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0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