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勇军(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干部病房362000)
【摘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病变致醛固酮分泌增多而引起的以高血压、低皿钾、低血浆肾素、高血浆醛固酮水平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随着检查手段的改进和提高,在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诊断为原醛症的病例数逐渐增多。有的学者认为原醛症已成为继发性高血压中最常见的形式。现将我院2001年一2011年收治的30例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原醛症高血压低血钾肾素醛固酮
【中图分类号】R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5-0140-01
1临床资料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l岁。其中30岁以下3例,30-45岁20例,45岁以上7例,病程最长20年,最短2个月,中位数48个月。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高血压29例,血压水平150~210/90~113mmHg,最高血压255/150mmHg;周期性发作性四肢肌无力10例;多饮、多尿、夜尿增多6例;下肢浮肿2例。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血钾为2.70±0.40mmol/L,24h尿钾定量30±5mmol/d;卧位时血肾素活性0.25±0.08pg/ml.h,卧位血醛固酮水平160±30.5pmol/L,立位时血肾素活性0.78±0.52pg/ml.h,立位醛崮酮水平500±70.8pmol/L。尿醛固酮水平140±40nmol/d。血浆醛固酮(ng/dl)/血浆肾素活性(ng/ml.h)大于30者29例;盐水试验均为阳性结果(高钠处理后醛固酮不被抑制)。患者均呈高血压、低血钾、低肾素活性、高醛固酮的特点,行肾上腺CT或MR检查发观,左侧腺瘤12例,右侧腺瘤者6例,左侧增生者8倒;右侧增生者2例,左侧增生、右侧腺瘤者2例。肾上腺皮质增生者给予螺内酯治疗,腺瘤患者行高功能患侧手术切除,经用药或手术后醛固酮明显下降,血钾逐渐恢复正常,血压逐渐降至正常或较术前显著下降。
2讨论
2.1原醛症病因分类最常见的类型为醛固酮瘤、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糖皮质激素可治性醛固酮增多症、醛固酮癌、迷走的分泌醛固酮组织等。
2.2原醛症的临床表现典型的临床表现有两组特征:(1)高血压症群。(2)低血钾症群。(3)肾脏、心脏表现。
2.3关于原醛症的并发症近年研究表明,与原发性高血压相比,原醛症对心脏和肾脏有较强的毒性作用,代谢综合症患病率更高,原醛症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减少。
2.4原醛症的筛查经大量研究证实,在换药充分情况下,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30,作为筛查试验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5原醛症的诊断主要有高血压、低血钾、高醛固酮、低肾素、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异常、肾上腺影像学改变等,目前盐水试验、分侧肾上腺静脉采血激素测定被认为是原醛症定性、定位诊断的金标准,其在分类方面优于影像学等其他检查方法。
2.6原醛症的治疗目前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醛固酮瘤、原发性肾上腺增生、醛固酮癌、异位分泌醛固酮的肿瘤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效果好。特醛症采用药物治疗,主要有螺内酯、CCB等,对GRA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3结论
原醛症是由肾上腺皮质病变致醛固酮分泌增多所致,属于不依赖肾素血管紧张素的盐皮质过多症。常以高血压症候群和低钾症候群以及心、肾靶器官损坏为主要表现。以高血压、高醛固酮、低肾素、低血钾为特征。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盐水试验有助诊断。分侧肾上腺静脉采血激素测定有利于进一步指导手术方案。药物主要有螺内酯、CCB等,对GRA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