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岢岚县职业中学校036300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的业余训练是整个教育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又是国家“奥运战略”、“全民健身战略”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困山区农村学校业余训练。然而,我们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国内和山西省好多项目后备力量青黄不接的矛盾还没有缓解和解决。有的项目甚至已经产生了脱节现象。本文在对我省部分贫困山区农村学校和县级业余体校业余训练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现在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改革对策及今后的设想,以期达到落实中国体育发展改革的战略计划,推动提高我国贫困山区学校体育训练数量和质量之目的,积极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校园足球、校园篮球、校园阳光体育的发展。
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山西省忻州、吕梁等地20年农村中学、10所县级业余体校。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和研究国内外有关业余训练的文献资料。(2)调查访问法:调查实地访问考察和亲身体验。
三、结果与分析
1.现有农村学校业余训练的基本模武。(1)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这种学校的业余训练在校内具有群众性,并已形成传统,是我国业余训练的常规模式。(2)试办中学体育班,把同一年级的体育苗子集中在一个班里,集中学习,便于管理、学习训练两不误。(3)县级业余体校。招收10—13岁的儿童少年在某专项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入学,实行“三集中”或一、二集中,起着为上一级学校培养优秀后备人才的作用。(4)普通中小学校运动队。把训练时间、人员场地都相对固定,是普及推广的好形式。(5)普通中小学临时集训队为应付省、地、县的中小学比赛而临时组织的训练队。
2.贫困山区学校业余训练的不良现状。(1)训练目标不明确,只求出成绩,忽视了人才的培养。(2)训练无规范、无依据,随心所欲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优秀苗子的运动生命过早夭折。(3)训练学生人数得不到保证。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一些科任教师、家长阻挠学生训练现象时常发生。(4)一些中小学还缺少一定的能承担学校业训的专职体育教师,这就决定了业训在农村学校开展的面不广。(5)好多地区、县、学校不举办中小学生的体育运动比赛,严重影响着教师业训热情的积极性。(6)学校业训处于不平衡、不发达、不完善的程度。(7)现行的招生制度的并轨使中、高考的考生、家长、社会对学生毕业后就业认识不清,认为体育专业无用论,使一些有一定爱好特长的体育苗子和人才得不到一定的教育培养,形成人才的浪费。
3.贫困山区学校业余训练的基本条件。(1)带队教练员和现状。不少教练除了带队训练外,每周还要上10节以上课,并负责全校的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等群体工作,工作量较大。(2)经费情况。经费来源主要是学校职能部门拨款,社会资助极少,校与校之间的体育经费开支差距较大,富裕地区好于贫困地区,重视体育的学校好于不重视的学校。(3)据我30所学校体育设施的调查情况看,学生人均占地活动面积不足9平方米,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最低标准人均12—15平方米还相差很远。器材的设备情况与国家教育部及山西省颁布的《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也相差很大,设施不足已严重影响学校业训的正常开展。(4)奖励制度。学校业训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宏观调控计划并形成竞争机制的规章制度。在奖励制度上体育教师的待遇等方面,各校之间标准不一样,挫伤了部分体育教师、教练的积极性。
四、发展目标与发展对策
1.走发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办运动队的路。学校业训要寻找出路,让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体育局、社会、企业、个人都来办。真正做到校内外结合,同时进一步完善业训体系。逐步向普及化、系列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努力,继续深化业余训练领导体制、训练体制、竞赛体制及管理体制,强化改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轨道发展,真正使学生达到全面健康成长为教育目标。
2.发展对策:(1)加强对业训工作的管理。从训练计划制订到训练计划的实施,从目标的确定到过程检测评价学习研究国内外先进经验和符合我国实际的社会建设需要,发挥本地方的优势,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要形成一套管理序列和办法,使业训工作真正做到序列化、正规化、科学化,为我国的科教兴国服务。(2)通过社会集资、企业挂钩,改善训练条件,建立多种训练模式。落实带队教员的培养制度,使其待遇不断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业余训练的质量。(3)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所规定那样计算带队教师的工作量,同时运用竞赛机制发挥经济杠杆的激励作用,对从事业余训练的教师论功行赏,认真执行《体育法》。(4)建议教育部门正式行文规定适应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发展需要的实际情况,对体育这个特殊专业和特殊专业人才,规定一些政策待遇享受。(5)进一步改革训练竞赛制度,严肃竞赛纪律,提高竞赛质量,切实把训练和竞赛纳入培养和输送高水平运动人才的轨道上来,从小培养达到体育强国、健康强国的体育教育功能。(6)处理好体育训练和文化课学习的关系,使学生安心参加训练和比赛。要充分利用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为素质教育服务,要拓宽与充实体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使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在中、高考中,对于体育比赛优胜者和体育特殊人才应给予一定的完善措施,让优秀的体育人才从小学刭大学形成一条龙训练体系,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和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