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措毛太/中共海南州委党校
能源、环境问题是制约世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个突出问题。工业革命以来,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剧增,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日趋加大,迫使世界各国不得不考虑并采取有力的应对措施。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开发利用新能源已经成为全球的经济发展战略。
一、海南州新能源建设的必要性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能源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一方面,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化石能源的利用也造成环境的破坏,成为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海南州作为青海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地位十分突出,且水利资源、太阳能资源、风能资源十分丰富,为了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健全供给有力、多能互补、结构优化、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响应国家能源战略的需要
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作为世界能源生产、消费大国,能源供应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能源供应的安全保障问题,已经关系到我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亦关系到我省生态立省战略的实现及可持续发展。国家能源“十二五”规划、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正在研究制定的全国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都提出在青海地区建设“万千瓦级”光伏电站,国家发改委为了促进风电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也出台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寡言语落实风电发展政策有关要求的通知》,对于落实风电发展在政策上有了明确要求。目前青海省已完成《青海省太阳能综合利用规划2010—2020年》、《青海省风电“十二五”发展规划》及《青海藏区综合能源体系规划》等前期规划工作,海南州依据国家能源政策及青海省相关规划、海南州资源优势,进行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对响应国家能源战略、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有重要意义。
(二)满足海南州经济和社会跨越发展的需要
能源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生产和生活两种经济活动,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经济活动的需要,包括总量上的需要和结构上的需要,并通过能源产业发展创造财富,带动就业。发展新能源经济,对于支撑海南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满足未来电力发展的需要
根据《海南州“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州经济平均保持14%的增长速度,比“十一五”末翻一番,人均GDP达到27400元;明确提出加速建设以兴海为中心,辐射同德、共和两县的有色金属采选加工区,以恰卜恰为中心、辐射五县的以农蓄产品加工业为主的青海恰卜恰工业发展区,以旅游业发展为基础的贵德旅游商品加工业发展区等功能区,这些区域将有一大批建设项目的实施,电力发展是三大功能区发展的基础,也是满足未来电力需求的基础。
(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的需要
海南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农牧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放以来,基础设施有了飞速发展,城乡民生得到极大改善,但总体上仍处于一个较低层次,改善民生的任务仍旧十分艰巨。至今尚有一定数量的无电村;送电到户的用电水平仅100W/户,用电水平低下,抑制和阻碍了区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农牧业基础设施发展不足,抗灾能力薄弱,部分群众生活条件依旧处于靠柴草为薪,靠燃煤取暖的较低层次;特别是中小学办学条件仍旧十分简陋,用水、用电、取暖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十分突出。加快发展新能源,可以有效地解决生活用能问题,改善和提高牧民的生活条件,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促进海南州藏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需要。
二、海南州新能源资源现状
(一)太阳能资源现状
海南藏族自治州太阳能资源丰富,光照充足,太阳能辐射强,年均太阳辐射量在6381.6MJ/m2,年均日照时数在2719h以上,高值达3115.4h,年均日照百分率在55%--80%之间,该区域年均降雨量偏少,太阳能利用率相对较高。
2012年州发改委委托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青海省海南州并网光伏电站规划》,为了充分发挥海南州的太阳能资源优势,规划到2015年,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150兆瓦,到2020年,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7130兆瓦,2011年我州在共和开工建设了75兆瓦光伏电站并已全部并网发电。
(二)风能资源
海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湖南部,属于青藏高原风资源状况较好的地区之一,风能密度达到了150W/m2,风能可利用时间频率均在45%以上,而且交通便利,电网覆盖区域较广,适合建设风电场。
(三)小水电资源
海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全州呈西南向东北较低趋势,黄河干流海南州地表水分外流水系和内流水系,外流(黄河)水系流域面积2.93万km2,内陆水系流域面积1.49万km2.黄河纵贯中部,自同德河北乡朵儿根和以上3km入境,到贵德松巴峡口出镜,全长411.3km.入境处高程3168m,流量520m3/s;出镜处高程2161m,流量640m3/s;境内落差1007m,流量净增120m3/s,有流域面积1000km2以上的支流7条,100—1000km2的支流18条,小溪小沟76条,小资源及水能资源丰富。黄河各支流水能理论蕴藏量在1万千瓦以上的河流有7条,分别为巴曲河、中铁沟河、曲什安河、大河坝河、茫拉河、东河(清水河)、西河。
三、海南州新能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新能源利用水平较低。海南州除水电外,新能源开发利用总体水平低下,太阳能利用水平不高,光伏电站建设和风能利用刚刚起步,技术力量相对薄弱,运行管理、自我发展的机制尚未完善。
(二)尚未完善统筹海南州水电、太阳能发电、风电发电与电网规划相衔接及综合建设规划。目前虽然已经分别完成“海南地区并网光伏发电总体规划报告”、“海南州境内黄河干支流水电综合发展规划”、“海南州风电项目规划”,但缺少合理布局、统筹光电、风电、小水电协调与电网规划相衔接、处理好调峰问题,充分发挥效率,保障青海电网安全的体系建设规划。
(三)在小水电建设方面,海南州黄河支流已建电站单站规模普遍较少,建设标准较低,自动化程度低,对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方面带来诸多困难;已建电站几乎都是单站选址,无规划依据;已做的黄河支流的规划,由于水文站点不设较少,特别是在有些大支流没有水文站,导致规划范围较少;水电开发与电网规划和建设的衔接问题,目前由于电网建设与水利开发之间斜街很少,当开发面临上网时才与电网建设部门衔接,制约了小水电的开发;规划的电站普遍存在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问题,公路现状不能满足水电站的开发利用。
四、海南州发展新能源的对策建议
我州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的生态屏障,且太阳能、风能、水电资源丰富,发展新能源具有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增加能源供应、减轻环境污染等多重意义,从近几年的总体发展情况来看,我州新能源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障碍和瓶颈仍未消除。结合国内外新能源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借鉴全球各国新能源发展经验,针对目前我州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正确选择新能源发展方向
根据资源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确立以太阳能为核心、风能和小水电为重点的发展方向。我州应扩大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的优势,同时把发展并网光伏和屋顶光伏作为长期发展重点。我州风力资源较丰富,属于电网难以到达或电力供应紧张的地区,发展风电也应是近期和中期的努力方向。
(二)加大新能源技术研发力度
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外高端研究人才。以新能源重大基础科学和技术的研究为重点,加强科研攻关,尽快改变我州新能源科学技术落后的面貌。密切与国外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CDM机制,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并进行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努力实现技术水平的跨跃式发展。
(三)有序推进新能源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只有实现新能源的大规模产业化和市场化,才有可能使新能源的利用成本降至具有竞争力的水平,为新能源普及打下基础。在新能源开发成本较高、使用不便的情况下,推进新能源产业化和市场化必须由政府作为推手。促进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措施涉及电价、配额、示范工程、技术转化、税费减免、财政补贴、投资融资等,要对各种新能源的不同特点进行充分分析,分门别类地制定合适的激励政策。为保证政策的长期有效要建立完善的督促检查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处,以维护国家政策措施的严肃性。
(四)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新能源统计体系
做好新能源的统计可为新能源科学研究、政府部门决策、企业发展目标的制定等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我州在新能源统计方面与发达省、市、自治区相比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目前对新能源的统计主要依靠行业协会或学会,但这些机构所提供的统计数据在系统性、时效性、科学性等方面很难令人满意。国际能源机构是全球最大、最权威的能源统计和研究部门,所采取的统计方法和公布的统计数据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为了便于对国内外新能源发展状况进行对比研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统计方法方面采用国际能源机构的标准。
(五)创新人才体系的培养
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可再生能源产业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增加就业的重要领域。一方面,通过基础性的研究建立了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促进了技术革新和产业的进步,另一方面,产业规模的扩大不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
(六)高度重视生态环保问题
新能源发电属于典型的绿色发电,基本没有污染物排放,但对生态环境也会产生影响。在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全过程中,要落实和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步运行。
【参考文献】
[1]海南州统计年鉴
[2]海南州发改委2012年工作汇报
[3]《关于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思考》来源:中国煤炭市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