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教育思想略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墨子教育思想略论

郭小莉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250014

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科学家等,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的思想反映了社会中下层的愿望,因而受到社会中大多数人的拥护和欢迎,从而与儒学一道,被并成为“世之显学”,又有“墨翟之言盈天下”之称。墨子的主要观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等。从《墨子》中,我们仍能管窥墨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一、墨子的教育目的

墨子的主要教育目的是培养所谓“兼士”,从而实现精英治理政治的目的。墨子认为教育是一种重要的优化社会治理的方法。因此,他对教育非常看重,希望借助推行教育,来建设一个人人具有互助精神的理想社会。墨子理想中的“兼士”或“贤士”有一定标准,即所谓的“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认为这样的人才不但在内在的德行上敦厚淳朴,还要具有一定的外在表现力,即所谓能言善辩,并且这种人不能只是徒有其表,在自身理论知识上还必须有真才实学。这显然是一种理想化的追求,反映了春秋时期广大底层群众对于贤者的理想和认识。

二、墨子的教育内容

1.思想道德教育,墨子非常看重德行。他提出“今若有能以义名立于天下,以德求诸侯者,天下之服可立而待也”。他将德和义放在了一个用以治理天下,使得万民敬服的位置上,由此可见他对个人道德修养的看重。而他又将这种对于道德的追求,具体到了自己的“兼爱”观中,他托言古代圣王,提出“尧舜禹汤文武焉所从事?曰从事兼,不从事别。兼者,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乱小家,强不劫弱,众不暴寡,诈不谋愚,贵不傲贱。观其事,上利乎天,中利乎鬼,下利乎人,三利无所不利,是谓天德。聚敛天下之美名而加之焉,曰:此仁也,义也,爱人利人,顺天之意,得天之赏者也。不止此而已,书于竹帛,镂之金石,琢之槃盂,传遗后世子孙。”墨子的“兼爱”思想是一种朴素的、平等观的思想,但这种思想在整个封建社会明显是不可能实现的。个人主义在当时社会如日方中,所谓“兼爱”只会被看作是社会下层群众的一种自我麻醉,但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角度来看,“兼爱"始终是人类道德追求的一个目标。

2.勤俭节用教育,墨子非常看重节俭。他提出:“故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然而无冻饿之民者何也?其力时急,而自养俭也。故夏书曰:‘禹七年水’,殷书曰:‘汤五年旱’,此其罹凶饿甚矣,然而民不冻饿者何也?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也”。认为人力有所限制,天时有所难测,即使是那些贤明的君主治理的时代也不可能永久的风调雨顺(这种观点已经有了唯物主义的雏形)。但是在遭遇灾荒的时候,圣王治理下的百姓为什么没有发生“冻饿”?墨子认为这就是节俭的功劳,只有在拥有财富的时候具有忧患意识,节俭以备不时之需,才能够在灾荒来临时有备无患。

3.学习态度教育。墨子对于学习本身有很多论述,甚至对于教学引导也非常不拘一格。如墨子劝弟子学习的故事:“曰:汝速学,当仕汝。弟子学期年,就墨子责仕。墨子曰:汝闻鲁人?有昆弟五人,父死,其长子嗜酒不肯预葬,其四弟曰:兄若送葬,我当为兄沽酒。葬讫,就四弟求酒。四弟曰:子葬父,岂独吾父也?吾恐人笑,欺以酒耳!今不学,人自笑子,故劝子也。遂不复求仕。”在学习的对象上,墨子也非常不拘一格,他认为学习的对象可以是“乡长”,也可以是“天子”“国君”,只要是善言善行,就可以去学习,不必拘泥于对方的身份,同时要注意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错误,这样就能达到“治”的目的。

三、墨子的教学方法

1.主动教育。儒家传统的教育观主张教师应该等待学生来进行提问,然后再进行引导性的教育。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认为等学生自己思考后再来提问效果最好,而提出“非儒”观点的墨子显然在这个问题上也不赞同儒家这种消极等待的教育方法,而是主张主动教育。他认为更合理的方法应该是“虽不扣必鸣”——即使人们不来请教,教师也应该主动地上门去教。既然教师所掌握的学识是好的,是有利于学生和社会的,那自然应该主动去进行讲授,从而能使得整个天下都能够得到这种好的教育。从这个角度讲,墨子的这种大众性的教育观较之偏向精英教育理念的儒家是有着更现实的社会性的。

2.量力而行。墨子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学生学习中应遵循量力性原则。他认为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无法面面俱到,所以就应该量力而学。“二三子有复于子墨子学射者,子墨子曰:‘不可,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国士战且扶人,犹不可及也。今子非国士也,岂能成学又成射哉?’”[[清]孙诒让、孙启志点校《墨子闲诂》,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464页。]认为一个聪明的人必须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自己要做的事情,这种观点比西方近代量力性原则的提出早了两千多年。

总之,墨子丰富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今天科学教育改革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清]孙诒让孙启志点校《墨子闲诂》.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28页。

[2][清]孙诒让孙启志点校《墨子闲诂》.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204-205页。

[3][清]孙诒让孙启志点校《墨子闲诂》.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648页。

[4][清]孙诒让孙启志点校《墨子闲诂》.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4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