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营养状况分析及营养补充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早产儿营养状况分析及营养补充措施探讨

李龙生

李龙生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5282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早产儿营养状况及营养补充措施。方法:收集2011年12月到2012年12月我们医院收治的12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早产儿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儿出生时体质量、胎龄、性别、喂养方法、并发症以及恢复情况等。结果:120例早产儿中,小于胎龄儿有45例(37.50%)、适于胎龄儿70例(58.33%)以及大于胎龄儿5例(4.17%)。在住院时间、出生体质量、住院时间、出生体质量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适于胎龄儿的明显胜于小于胎龄儿,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早期营养补充有利于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促进早产儿的健康发育,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产儿;营养状况;营养补充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新生儿急救医学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早产儿特别是低体质量儿和极低体质量儿的死亡率已经不断降低。早产儿的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器官发育不成熟、各脏器功能比较低、消化吸收非常差、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症状,非常不利于成年期身体、智力等方面的发育[1]。为了研究早产儿营养状况及营养补充措施,在2011年12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我们医院对收治的12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2月到2012年12月我们医院收治的12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其中男婴儿70例,女婴儿50例,他们的平均胎龄是在29到33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1.25±2.67)周。胎龄在29周到30周的有25例,31周到32周有50例,32周到33周有45例。早产儿体质量在2000g到2500g之间,平均体质量为(2257.45±12.57)g。住院时间在14d到30d,平均住院时间为(17.33±4.22)d。两组早产儿的胎龄、头围、体重、身长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意义,对比P>0.05。

1.2方法

全面收集早产儿的临床资料,主要有包括出生时体质量、胎龄、性别、喂养方法、并发症以及恢复情况等。认真分析体质量与胎龄关系,再进行具体的分类。所有早产儿出院时可分为小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以及大于胎龄儿[2]。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20例早产儿中,小于胎龄儿有45例(37.50%)、适于胎龄儿70例(58.33%)以及大于胎龄儿5例(4.17%)。由于大于胎龄儿的例数比较少,所以只比较胎龄儿以及适于胎龄儿的营养状况。

2.1两种早产儿胎龄、出生体质量、住院时间以及出生体质量恢复时间的比较

适于胎龄儿各方面均胜于小于胎龄儿,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如下表所示。

表1两组早产儿胎龄、出生体质量、住院时间以及出生体质量恢复时间的比较__

2.2两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情况

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感染以及黄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适于胎龄儿的总发生率为6.22%,明显低于小于胎龄儿的21.53%,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

3.讨论

早产儿的各个系统发育不成熟,非常容易出现呼吸不顺畅、颅内出血、体质虚弱以及各种感染问题[3]。只有合理喂养才能提高早产儿的生产率,促进其健康成长。通过以上的研究比较,20例早产儿中小于胎龄儿与适于胎龄儿所占的比例高。并且适于胎龄儿所需要的住院时间、出生体质量恢复时间都比较短。可见胎龄以及出生体质量于早产儿生后的营养状况紧密相关。因为胎龄比较少、出生体质量比较轻的早产儿在子宫内营养储备不充足,胃肠道的分泌、消化以及吸收功能非常低下,会存在吸吮于吞咽等方面的困难。所以我们需要针对不同早产儿的不同状况,采取不同的营养补充措施。母乳的喂养营养丰富,是婴儿的最佳食品,在最大程度上促进

婴儿的健康成长。早开奶有利于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肠胃功能。采取人工喂养的方式[4],都可以使用早产儿配方奶。另外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进行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非常符合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生理特征,利用提高患儿的肠胃吸收能力,维持他们正常发育,减少静脉营养和住院的时间等。同时加强对患儿的舒适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采取及时的营养补充措施,促进患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雷银香,赵翠香,李平洁,盖军霞.早产儿营养状况分析及干预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1(31):3963-3964.

[2]凌雅,黄丽密,朱晓娜,钱燕,余震.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84例营养状况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09(03):311-314.

[3]吴晓宇,于西萍,张娟,孙红格.NICU中早产儿营养状况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01(07):84-85.

[4]董梅,王月华,丁国芳,等.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的临床观察[J].中华儿科杂志,2012,11(02):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