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标本质量对于血凝指标检测情况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1

血液标本质量对于血凝指标检测情况的影响

王春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检验科222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血凝指标检测中血液标本质量对于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2017年1月至5月期间检验科收到的不合格血液标本80例,分别包含溶血、血量不足、未及时送检以及检验科认为有问题标本各20例。在对患者实施二次采血,分析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结果问题样本与二次样本之间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血凝指标检测工作中应保证血液标本质量,当发现问题样本时需重新采血,保证检测结果准确。

关键词:血液检测;血凝指标;标本质量;影响

凝血功能在临床上能够用于判断病人的身体出血或者血栓性等疾病。凝血功能检查项目是中风、大出血、休克、血栓等检查病人的常规项目,可以给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1]。其检测手段主要是凝血四项,包括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2]。临床采集病人血液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像采血量不足、检验标本溶血、血液送检不及时和其他相关原因而让标本不够合格,影响检测的结果的准确度。本调查选择医院检验科采集到的一些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多达80例,对于不合格的血液标本,进行了二次采血,对这两组血液的标本开展凝血功能的检测,比较结果,现调查如下。

1研究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2017年1月至5月期间检验科收到的不合格血液标本80例,分别包含溶血、血量不足、未及时送检以及检验科认为有问题标本各20例。同时对不合格血液标本实施二次采血。

1.2方法

对80份的不合格血液标本的病人开展二次采血。重新采集血液时要严格按照标准区操作,避免血量不足、溶血等问题发生,并及时进行送检[3]。用美国生产的全自动血凝仪器TOP700对凝血功能数值开展检测。

1.3统计方法

SPSS21.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值用x±s表示,均行正态分布检验,采用双侧检验,比较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显示问题样本与二次样本中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本调查结果表明,因为血量不足、溶血、没有及时送检和其他相关原因致使的问题标本和二次对病人进行血液采集后的标本的凝血指标APTT、PT、TT、Fib的调查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了必须要保证血液标本质量,在存在血量不足、溶血、标本没有及时去送检或其他相关原因致使的标本发生异常现象时,都应该及时再次重新采血,保证结果的准确度,为治疗人员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及血管是抽血成功及采集到足够血液量的保证。错误的采血方式如直接从三通管或留置针处采血、从病人输液的侧肢体采集血液都可能对血液造成稀释。因此,在病人进行静脉输液的过程中,不应该在输液的同侧肢体采集血;在采集抗凝血时,必须要按照比例进行采血,采集后要立即轻轻混匀,防止血液标本出现凝血状况;如果采血量不足或者配比的比例不对,有可能时抗凝剂把血液过分稀释导致凝血检测的结果出现异常,但即使发现凝血管里出现血量不足情况,不能从病人其他的抗凝管或者普通试管倒入,减少对结果造的干扰;溶血会让红细胞内的成分过分释放,激活病人的凝血机制,从而影响对标本的检测结果[4]。

因此,在临床上对病人进行采血时要重视治疗医生的采血技术,严格掌握采血中的注意事项,减少其他干扰因素,减少多次采血,如果病人的采血部位出现不适、标本的血量不足、标本溶血、没有及时进行送检或者其他的引发血液标本出现异常,都应该进行及时再次采血,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陈亚,余娟春.检验前标本质量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8):2760-2761.

[2]王海疆.标本保存温度、时间对止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检测结果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9):1239-1241.

[3]范明亮,高玉琴,王浩,等.凝血专业岗位分析前标本质量检查指标的建立与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0):3032-3033.

[4]彭科燕.探析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7,7(7):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