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弟王莉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长沙410005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肺炎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以及药物敏感的主要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我院收治的586例小儿肺炎患者,提取其咽喉部分泌物,进行MP培养,并通过实验探究药物敏感的基本特点。结果:586例小儿肺炎患者的支原体培养中,165例为阳性标本,阳性率为28.2%;MP对阿奇霉素、加替沙星以及司帕沙星有着较高的药物敏感度,对克拉霉素以及左氧氟沙星等呈现中度药物敏感,对于红霉素、罗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以及克林霉素药物则具有高度的耐药性。结论:MP对常用的抗菌药物有一定的耐药性,采用咽拭子MP培养以及对药物敏感性的相关试验,能够为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小儿肺炎;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药物敏感特点
小儿肺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着患儿的身心健康,其主要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MP)。临床医学中多采用抗菌药物对MP进行控制,然而频繁使用抗菌药物又会导致支原体肺炎耐药性的增强。为了探究小儿肺炎咽拭子MP培养以及药物敏感性特征,选取我院586例小儿肺炎患儿进行研究分析,现对此做一个汇报: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86例小儿肺炎患儿,其中男患儿363例,女患儿223例,年龄2~14岁,平均年龄(4.52.5)岁;体重13~50kg,平均体重(17.43.5)kg;病程4~17d,平均病程(6.92.3)d;其中<3岁的132例,3~6岁的222例,7~10岁的136例,11~14岁的96例。患儿多表现为咽喉疼痛、发热、气喘等症状,均符合小儿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
1.2方法
1.2.1咽拭子标本采集采用无菌棉状拭子,进行咽拭子采集。患儿打开口腔,将棉拭子置于患儿口腔咽喉部位反复捻转后,将棉拭子放置在复温的肺炎支原体培养基中,对其进行3~5次的搅拌,去除咽拭子瓶外部分,保留瓶内的部分,并盖好瓶塞[]。
1.2.2MP的培养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培养基为第四军医大学研究发明的MP鉴定培养基,对提取的肺炎支原体进行培养。试剂盒主要由胎牛血清、酵母提取液、抑菌剂以及抗菌药物等组成。将所采集的咽拭子标本肺炎支原体培养瓶放置在恒温环境中进行培养,温度以37℃为宜,培养时间为24h,然后对肺炎支原体的培养结果进行观察分析。
1.2.3药物敏感试验本次药物敏感试验主要采用的是Hayflick微量肉汤系列稀释法,对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以及司帕沙星等药物的抑菌浓度进行检测,将其置于37.5℃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并对MP对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判定[]。
1.3评价指标通过培养基的颜色变化进行判断,分敏感(AB孔培养基均为红色),中敏(A孔培养基红色,B孔培养基为黄色),耐药(AB孔均为黄色)[]。
结果
2.1肺炎支原体培养的观察结果经过对MP的培养,可以发现在这586例小培养基儿肺炎患儿标本中,有165例呈现阳性,占28.2%,其分布情况以及总阳性率如表1所示:
表1MP培养的观察结果
2.2药物敏感性特征分析165例MP培养阳性标本对常见的9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试验显示,MP对对阿奇霉素、加替沙星以及司帕沙星呈高度敏感,对克拉霉素以及左氧氟沙星等呈中度敏感,对于红霉素、罗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以及克林霉素药物则具有高度耐药性。见表2:
讨论
小儿肺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也是导致小儿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常见的病原体为MP,据有关资料显示,由肺炎支原体引发的感染占43%以上[]。多发生在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婴幼儿发病率也呈增长趋势,且常合并肺内外并发症。所以对MP引起的小儿肺炎的诊断治疗十分重要。
MP培养是诊断小儿肺炎的金标准,可为小儿肺炎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参考依据。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能够有效检测MP,可根据培养基中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MP的生长[]。本次研究可以发现11~14岁患儿的MP阳性率为22.9%,7~10岁患儿的MP阳性率为27.2%,3~6岁患儿的MP阳性率达到32.0%,3岁以下患者阳性率为26.5%,结果表明小儿肺炎的发病年龄有前移趋势。
MP对与细胞壁合成有关的药物不明感,但对抑制或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较敏感。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的频繁使用,治疗不规则及不恰当的用药等,使MP出现了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现象,且有上升趋势。本研究对165例MP阳性标本对9种抗菌药物做了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MP对对阿奇霉素、加替沙星以及司帕沙星有着较高的药物敏感度,对克拉霉素以及左氧氟沙星等呈现中度药物敏感,对于红霉素、罗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以及克林霉素药物则具有高度的耐药性。
综上,治疗MP感染引起的小儿肺炎应选用大环内酯类对蛋白质合成有影响的抗菌药物,而且可采取细菌或MP培养及药敏分析调整用药。
参考文献:
[1]鲍芳,曲久鑫,刘振嘉等.儿童大环内酯耐药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10):756-761.
[2]阳爱梅,宋建辉,黄榕等.1026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7):522-525.
[3]李奇凤,贾娜尔,张斌等.儿童呼吸道感染快速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检测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3,13(1):89-91.
[4]解春洁,郑美兰,金香实.24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3(26):38-39.
[5]黄海樱,陈波,周强.广州地区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01):45-49.
[6]潘庆军,朱学芝.分离培养和血清学试验诊断肺炎支原体早期感染的应用及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5(22):2956-2957.
[7]董书兰,宋友春.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6(23):413-413.
[8]杨笑琼,秦亚军,詹剑峰.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在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4,14(15):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