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投诉率、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控制评分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控制评分,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患纠纷投诉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风险管理
冠心病的治疗已在手术、化学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等常规治疗手段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冠心病介入治疗,以创伤小,疗效好,适应范围广等优点[1],在临床冠心病治疗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常规技术。然而,对于冠心病介入治疗这种新兴的技术,因为冠心病患者特有的高风险性和护理管理培训还不够规范,非常容易造成护理风险[2]。本文则将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在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5.21±12.54)岁;文化程度:中学及中学以下2例,高中、中专15例,大专及本科以上13例;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64.46±11.74)岁;文化程度:中学及中学以下1例,高中、中专19例,大专及本科以上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
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术前沟通、术后护理宣教等基础护理和特殊情况的个体化护理。
1.2.2观察组患者护理方法
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根据护理人员的临床操作能力,尤其是年资低的护理人员,要开展个体化操作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病历书写规范等专业知识的培训,组织护理人员集中学习新仪器、新药物的使用方法,对冠脉介入等知识进行深入学习;严格规范各项操作技术,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预防、杜绝所有不安全的因素;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培养护理人员的交流沟通技巧,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1]。(2)手术前护理:手术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向患者详细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如冠心病的急救措施等基础知识,以及生活方式、情绪、饮食等与冠心病的关系,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了解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应对的方法,避免盲目的恐慌。向患者解释介入治疗的原理、介入方法、麻醉方式等,让患者做好手术前的准备,争取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配合;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的和患者多进行沟通,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3)手术后的护理:护理人员要详细掌握手术经过,帮助患者卧床休息,给予心电监护和吸氧,穿刺的部位要给予沙袋压迫,叮嘱患者尽量不要憋尿、大小便、用力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动作,严密监测患者的心律变化和心电监护心律,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有没有感染、血肿,牙龈、皮下有没有全身出血,下肢有没有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的征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饮食,多喝水,促进造影剂的排泄,减少造影剂对患者肾脏的损害,少食多餐,多吃清淡、容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高蛋白、低脂、低盐等半流质食物[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投诉率、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控制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的所以资料和数据采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分析,计量数据用()表示,计数和计量资料经过卡方和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投诉率、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控制评分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冠心病属于近年来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类疾病,冠状动脉狭窄使得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变化出现,最终使心肌处于缺血、缺氧、坏死状态,是导致该类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猝死属于该类疾病的5种主要类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方式是目前临床对冠心病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的一种非常重要和常用的手段,其主要通过心导管技术对患者心肌血流灌注情况进行改善,近年来该技术在临床中已经得到普遍应用。
临床护理工作中往往会存在护理风险,常常会发生不能避免的不良事件,严重影响病患及其家属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增加了医院和护理人员的压力。特别是冠心病病患的身体及心理状态比较脆弱,极其容易发生护理风险。对于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时,各种护理风险是客观的存在的,只有通过对护理风险的管理,让护理人员充分意识到护理的重要性,并且认识到护理风险的特性,进而采用各种合理有效的方法对风险进行控制,从而有效的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了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4-5]。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投诉率、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控制评分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控制评分,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患纠纷投诉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蔡建蓉,容峰.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0,04:82-83+89.
[2]雷金娟.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18:215-216.
[3]陆骏,李益民,金建芬.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边缘时间”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11:1018.
[4]田萍,李星梅,杨金芬,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1,36:3355-3357.
[5]井银河.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5):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