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细胞误诊巨幼红细胞贫血诊断性治疗再分析

/ 1

骨髓细胞误诊巨幼红细胞贫血诊断性治疗再分析

袁先武顾雪梅何仕钦崔进

袁先武1顾雪梅2何仕钦1崔进1

(1贵州省沿河县人民医院检验科贵州沿河565300)

(2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检验科贵州兴义562400)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3-0327-01

【关键词】骨髓细胞贫血诊断

1病历资料

1.1一般资料本例患者男49岁,因近半月来纳差、头晕、食欲不振、轻度贫血貌,来本院就诊。查体,无肝、脾、淋巴结肿大,其它无异常表现。血常规检验:红细胞(RBC)3.4×1012/L,血红蛋白(Hb)92g/L,白细胞(WBC)3.6×109/L,血小板(PLT)85×109/L。血涂片分类:红细胞大小不均、形态不规则、以椭圆形大红细胞为多见,可见巨幼红细胞、点彩红细胞、Howell-Jolly小体及有核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轻度核右移,偶见中、晚幼粒细胞,无病态造血。建议临床作骨髓穿刺涂片,作常规骨髓涂片瑞氏染色检查。

1.2骨髓象分析骨髓红系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增生减低,粒红比例倒置。红系巨变明显,以巨中幼、巨晚幼为主。可见Howell-Jolly小体及嗜硷性点彩红细胞,核分裂易见,成熟红细胞大小不均,个别可见双核和多核幼红细胞。粒系以巨晚幼粒细胞、巨杆状核粒细胞为主,中性核分叶过多,中幼粒细胞以上阶段分类和形态基本正常,血小板形态正常、数目轻度减少。骨髓报告:符合巨幼红细胞贫血(MA)。

1.3诊断性治疗骨髓再分析给患者叶酸和VitB12(每日叶酸5mg一次和VitB12100mg一次)治疗一周后,贫血无好转。复查网织红细胞未见增高现象,复查骨髓,红系增生明显活跃,但各期巨幼样变以原始红细胞和早幼红细胞阶段为主,其它中、晚幼红细胞阶段有核异常、核碎裂现象,粒系原始粒细胞和幼单核细胞与一周前略有增多。血片分类:除可见中、晚幼粒细胞外,还可见原始粒细胞和幼单核细胞,原始粒细胞占2%,幼单核细胞占1%,最终诊断为难治性贫血(RA)。

2讨论

2.1巨幼红细胞贫血(MA)与难治性贫血(RA)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两者在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以及骨髓细胞形态学上有相似之处,容易混淆。通常情况下,MA患者骨髓红系呈典型巨幼红细胞生成,巨幼红细胞所占比例大于10%,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致,以椭圆形红细胞为主,粒系和巨核系亦有巨型变化,有核分叶过多,血小板生成障碍,血常规检查多有全血细胞减少情况,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分叶者大于5%)[1]。而RA的诊断依据是病态造血现象,主要表现在红系异常增生,核分叶、多核、核碎裂或核异常及巨幼样变、成熟红细胞点彩或多嗜性。粒系原始增多,颗粒过多、过少或无,成熟粒细胞胞浆嗜碱,核分叶过多、过少,核浆发育不平衡。巨核系出现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单核样小巨核细胞、多核小巨核细胞等。本例患者确有相似之处,如血细胞巨幼样变,红系异常增生,血片中可见到幼红细胞和幼粒细胞,原始粒细胞不增多或无,给两种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

2.2本例患者早期缺乏明显变态造血细胞表现,或者对那些只有一系病态造血应注意临床紧密动态追查,防止漏诊或误诊。有条件的地方同时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姐妹染色单体分化(SCD)染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进行(N-ras)突变分析,这对骨髓细胞形态(无病态造血或仅有一系病态造血的)不典型难治性贫血患者能有效地进行早期诊断[2]。

参考文献

[1]张之南.血液诊断与疗效标准[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0.

[2]钱军,薛永权,虞斐,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早期诊断研究[J].中华血液学染色诊断,2002,23:30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