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芳
(宁津县双碓中学,山东德州253412)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新理念使学校教育更加人性化、科学化。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已具有时代性的变化。由此,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有两大教学工作新问题:一是如何搞好新形势下教学工作中的学生管理(也可称之为组织教学);二是如何提高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搞好学生管理是首要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等,这正是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基本保障的重要因素。在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方面,实践证明具有真情感动型教学风格的教师,具有较强的优势。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说:“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又必须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老师。”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学识渊博、思想深刻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亲爱的朋友,请记住,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为要摘掉这朵花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露珠。”……这使笔者对什么是永恒的教育理念,什么是好教师的基本条件有所感悟。由此,笔者联系实际,在探究和实践中发现:教师用人间真情培养学生(称之为真情感动型教学风格),在“全人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真情感动型教学风格,是教师以培养健康生命、塑造美好灵魂———全人发展为己任,以一颗慈善博爱的心去关爱学生,以真诚温暖的情去感化学生,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去教导学生,即使对学生严肃批评也不失关爱真情,形成优秀的教学品质和教学作风。
具有真情感动型教学风格的教师,十分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似乎不属于教学过程中的内容,但实际上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因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对象是具有高级情感的人,即使因年龄、认知能力及观念不同,致使每个学生在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稳定性和情感效能方面也有所差异,但是本能的情感反映形成对教师的情感态度,会直接影响着学生情绪和接受教育的状态。那么怎样才能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呢?具有真情感动型教学风格的教师是很好的范例。
魏书生老师的教学风格体现了新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理念:魏书生老师主张,要尊重学生人格,走进学生心灵。他认为,这样有利于加强学生主人翁的地位。要把学生当作主人,就必须尊重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因而也必须实行教学民主。他说:“民主就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程度越高,这座桥就越坚固。”“教师一定要把自己的心灵世界,原原本本地向学生敞开。”他形象地比喻说:“人与人的关系,就像大山的回音,你对他喊:‘我尊重你!……’他的回音也是‘我尊重你!’你说:‘我恨你……’对方也必然传来‘我恨你’。”赵伟士这样评价魏书生的教学民主:“其身不凌驾学生之上,而融于学生之中;其心不孤高自傲,而走进学生心灵之中与学生心心相通;其所施,不欲教师独霸课堂,而把学生‘推’上主人的地位———这便是教学民主的内核。”这种教学风格对新一代的“全人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学生在校期间,教师像父母一样关注学生的生活情况。无论是从精神状态、身体状况和同学关系方面,还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时常关注。发现问题及时找学生谈话或调查了解,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己解决;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教师帮助解决。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关爱真情,自然产生一种敬爱之情。
教师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平易近人地走到学生中去,真诚地与学生交往,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心理,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使他们敞开心扉自愿接受教师的帮助,视教师为自己的知心人。
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亲近,给学生提供了安全感和信任感。师生之间形成了教师关爱学生,学生爱戴教师;教师亲近学生,学生亲近教师的和谐友好关系。由此,教师在学生中具有了较强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为顺利进行组织教学和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了保障。
具有真情感动型教学风格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尊重学生人格,把学生“推”上主人的地位;注重心灵的感应,善于激励学生。教师做到不孤高自傲独霸课堂,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和展示才能的空间;不压抑、不鄙视、不指责对知识理解有误、技能训练较差的学生,只要积极参与就给予鼓励;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总能动之以真情,晓之以道理,促使学生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主动探求知识的奥秘和生活的真理,从而获得思想、文化、科学等方面的真谛,并联系实际得到应用,发挥潜能追求创新。教师这种以真爱施教的心灵,容易走进学生的心中,教学效果自然有了基本保证。
真情感动型教学风格是高尚师德、教育艺术和教育新理念的结晶。其风格尊重教育科学,注重教育对象———人的本性,促进全人发展,将对提升教师素质和推进素质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是时代教风中的可鉴明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