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华蓥一中李枚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表达方面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是一种通过阅读过程而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已逐步成为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学会语言知识,获取文章提供的信息,领悟文章的内涵,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技能,而且要学会学习,成为有独立阅读能力的人。
语言学习的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思考、大胆实践、体验情感、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把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留给学生去做,让学生有时间和机会自主选择,独立思考,亲身体验,用心感悟,学会创造,并应用于实践,而不要什么都由教师包办。
一、英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高中学生接触的阅读材料极度贫乏,通常情况下,他们都是从教科书学起,通过每个单元的两篇Reading,首先对课文大意做一些理解,然后学习一些单词﹑短语及句型的用法,课外做相应的阅读理解题,阅读材料来源有限,学生基本素质较差。在很多学校,能够自主阅读和欣赏一些英文材料的学生,每个班也就三五名。导致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有很多,大体表现为:
1.学生词汇量少
初中英语与高中英语的跨度很大,一个重要的体现是词汇量突然增大。升入高中之后,许多学生掌握不了记忆词汇的窍门,只知道死记硬背,结果功夫下了不少,词汇记住的却不多,运用的时候就会出现诸多困难,这样就挫伤了他们记词汇的积极性,导致学生不愿意记。这样一来,记住的词汇更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词汇量不足成为阻碍学生英语阅读水平发展和提高的绊脚石。
2.学生自主阅读的机会不多
目前,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偏重语法教学,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阅读速度、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课上仍以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为主,即使有提问或讨论,也仅局限于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进行。教师重语言知识的讲授,忽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重语言形式分析,忽视整体阅读的指导,致使学生不能熟练阅读外文书籍,缺乏课后阅读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学习主动性受到了严重的约束和压制,阅读理解能力自然得不到提高。
3.学生依赖母语的现象比较严重
一般来说,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拥有一定数量的英语词汇,并且对英文的各种基本结构也有所掌握。但是,实践表明,很多学生并不懂得如何正确进行阅读。通常情况下,他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都是逐词逐句地去读,并且在阅读过程中总是不自觉地将文章先翻译成自己的母语,再用中文总结文章大意。成绩好的学生会有选择地查询所读文章中的生词,而成绩差者往往一遇到生词就查。
二、有效提高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能力,它由理解程度和阅读速度组成,并受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的影响。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应用,而不要什么都由教师摆布。要让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1.在阅读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
正如我们大家所知,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应该是积极主动的,离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阅读,任何阅读教学都是无效的。然而,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教师讲解课文,学生听,即使中间穿插一些提问,也常是“师生无缝对接式问题”。这就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主思维活动,教学停留在记忆性课堂教学层面,课堂失去了生命活力和创造特性,于是学生渐渐对英语阅读失去了兴趣,感情淡漠,体验荒芜,缺乏内心的敏感性。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明确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利用所有可能的教学信息资源激发、引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促进学生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主动性的知识构建不但有利于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又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所以,教师不但要设计理想的学习环境,而且更应重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设计创新以及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地体验阅读、主动思维、大胆实践,从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2.阅读教学中强调探究意识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敢于探究的精神。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究的起点。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和鼓励。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善于挖掘素材,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深入探索问题,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启迪学生的智慧,帮助他们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享受探索问题给自己所带来的快乐。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次。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所学知识置于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问题情景中,或镶嵌于活动背景中,使学生对知识形成多角度的理解,或结合自己原有的经验来学习探究新知识,发表自己对各种问题的观点和见解,建构自己的判断和信念。这种通过高级思维所进行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知识、对学习表现出更深的“陷入”和更高的批判性,知识的对错会牵动他们的神经,激发他们不断地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
3.阅读教学中强调创造性意识
目前的阅读课堂已从传统的“知识性”转变为“探究创新性”课堂。获取书本知识不是唯一的目的,运用知识只是一般效用,知识的创新和生产才是创造财富。创造性人人皆有,但如果没有适当的条件,没有激发它产生的催化剂,它就不可能释放和表现出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要提供给学生创造的时空,还要给学生添加释放潜能的“催化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尽量回避“无暇深思的活动”,要像画家一样巧妙地“留白”。因为空白给人留下自由想象的空间,阅读课更需要这样的“空白”,学生的创新能力常是在“空白”中得以体现与培养。
4.阅读教学中强调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内学生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重视合作有其独特的价值,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安排学生进行合作:
第一,优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恰当的学习内容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保证。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先提供具有研讨、交流价值的学习内容,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思考、比较乃至争论,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这样,他们在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也学会了与别人沟通,学会了承担责任,学会了分享。
第二,精心组织小组的合作活动
分组和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组织的保证。学习小组的编排不能随意化,要充分考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补性,让具有不同性格特征、思维特质和能力、倾向的学生组成小组,并使每个小组的能力水平和知识基本保持一致。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只有经过精心组织,学生才能明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自的努力和大家的通力协作。
第三,及时指导和评价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的指导和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保证。教师的指导必须讲究时效,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一手包办。教师应以一个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引发他们具有求异特质的思维火花。
例如,SEFC2BUnitDRABC,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进行设计比赛,目的在于深化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使其各抒己见,同时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1.比赛对象:全体学生(除5个评委)。2.比赛分组:以小组为单位,5个学生一组。3.比赛内容:可任选一张图片,一个被狗咬而受伤的人,或一个中毒的孩子。4.比赛要求:各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协作,在规定的10分钟时间里,拿出一个最佳方案参与比赛。5.评委及评分标准:让学生推选4个评委和一个评委主席,要求评委公平地从下列几方面打分。a)设计内容的合理性,20分。b)阐明设计理由的正确性,20分。c)英语表述的准确性,20分。d)设计的创造性,20分。e)各成员的参与度,20分。6.比赛程序:先由各小组讨论商议,然后各小组推选代表呈现方案并阐述理由,最后请评委主席综合评委们的意见,宣布比赛结果并作简要点评。在比赛的始终,学生兴致很高,个个出谋划策。通过比赛,学生有机会去选择、决定;去思考、体验、感悟;去创造、合作、实践。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指导学生通过个人或小组搜集材料、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合作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创新的平台。
5.引导学生作好自我评价
积极的阅读体验和自我评价是阅读主体不断进行阅读活动,并获得更多阅读实践的心理基础,也是阅读主体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阅读行为的动力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客观地看待学生阅读的进步和不足,研究学生在阅读中体现出来的阅读优势,善于发现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亮点,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地反思,并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在学生完成一篇文章的阅读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在学生自己设定阅读目标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复杂的学习目标分解成具体的、简单的学习目标,通过一步步地完成任务,学生从中可以体验到自己的学习进步,获得满意感,最终完成复杂的任务,增强了自信心,进而激发自主学习的愿望。
总之,教师要采取适当的阅读教学策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文体结构,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还有利于学生了解英美民族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这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