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外工程测量中控制测量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对国外工程测量中控制测量的探析

陆迪胜

关键词:国外工程测量;控制测量;分析

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外市场不断开拓的同时,也将我国的矿业勘察推向了国外地区发展,因在我国进行工程测量中大多都采用高斯一克吕格投影方式,而在国外通常会采用UTM投影方式,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区别的。在我国投影方式中中央经线的投影长度之比等于1,即在投影后长度角是不变的;而在UTM投影方式中,其中央经线之比为0.9996,即尽管在投影后长度角不变,但长度会产生改变,因此为确保在国外工程测量中的精准性,就需要对其控制测量进行分析。

一、UTM投影方式下的控制测量分析

在椭球面上的大地线长度S改换为平面上投影曲线两端点间的弦长D,此被称作距离改正,D与S之间存在的差别被称作为改正数AS,也就是投影长度变形值,它主要有两部分构成,为简便计算,一般会对1000rfl地表长度投影到椭球面上的变形So进行计算;还要对1000m参考椭球面上长度投影到高斯平面上的长度变形SG进行计算。在工程测量中,一定要确保数据的精准性,以使其可以与大比例测图的需要相符合,与多样的施工放样需求相适应,以此来达到保证投影长度值不变的目的,使其可以稳定在2.5cm/km以内,因此也就对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以国外控制测量实例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

将老挝华藩省桑怒区作为勘探控制测量的实例,此地区的范围内主要有四点坐标决定,分别是:2247000,401500、2247000,407000、2241000,407000、2241000,401500。测量面积在33k㎡上下。为了确保此地区煤炭开发的经济意义和开发远景分析做出正确的评价,为其日后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所以对此地区进行了勘探控制测量。主要测区共布置了10个E级的GPS新网点,加之国土资源部提供的4个E级控制点作为起算点和检查点。

1.起算依据分析

起算依据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平面系统,也就是在使用时依照WGS-84椭球来进行,使用UTMUPS48Q带来对坐标系统进行投影,确定中央子午线位置在105.二是高程系统,要使用老挝测绘局所提供大的控制点高程,以此来作为勘测高程系统。

2.选点和埋石

在进行选点和埋石时,应该首要思考点位地表的稳固,以便于可以长期存储;然后为方便观测和日后的使用,选择点位时应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如:打浦路两旁或村庄等,由于所测量的地区为山区,所以在GPS选点时也应在道路附近,选好GPS点后要用混凝土普通标石将其进行埋设,用14mm的钢筋来制作标石的中心,将中心进行标记,使之可以形成较为清晰、精细的十字丝,GPS点标石的规格要选择15*30*60cm的,分别为上、下高。

因勘测区的人烟稀少,植被生长繁茂,为方便查找,需要将标石暴露在地面10-15cm左右,并在其周围的显著地方进行标记,采用红色油漆来对此点的点号、等级、距离等相关信息进行记录,为后期与成果对比奠定基础。

3.E极GPS网标准差的计算分析

本次刺蛾两地区的E级网边长平均在2.8km,则相邻两点之间的标准差用公式表示为:

对三维无约束差进行计算,是为了能够确保GPS网的向量本身内部的精确度和基础向量之间的系统差和粗差的精准度,在平差中队任何控制点都没有进行坐标固定,而坐标的平移则是依靠起平差自身程序的使用中心来管控的,用其内部来对其尺度、方位角等进行约束,以满足标准的约束条件。

三维无约束的规范要求为,在计算出起平差之后,需要对基线的分量进行调整,将其改为数值的绝对值,应保证其Vx、Vy、Vz的绝对值≤3σ,也就是3×56.885mm=170.7m。依据上述计算的结果分析,此次所测量的GPS网的符合精度比较高,比规范要求还要更优质。此次对GPS网进行控制测量,依照有关的规范和要求去做,保证了施工计划的合理性,对质量进行了严格的管控,保证了控制点的均匀、合理的分布,全网一共由10点构成,观测基线边共36条,同步环和异步环分为为24和69个,重复基线11条,检验条件十分充足,且构造坚实。

当GPS网在WGS-84坐标系中无约束平差后,误差最大值为±0.0054m,相对边的最弱精度在1/197878,表明GPS网拥有很高的精确度,与设计要求和规范完全相符,总的来说此地区的测量结果为优级。

参考文献:

[1]徐辉,袁子喨.发电工程测量中UTM投影变形的处理与实践[J].工程勘察,2017,(03):53-58.

[2]邢海全.国外工程测量中UTM投影变形的计算与分析[J].内蒙古水利,2014,(05):92-93.

[3]熊贵,郑贺.浅谈GPS技术在工程施工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4,(07):38+40.

[4]韦汉金.市政道路改造施工中控制测量工作中存在问题探析[J].城市建筑,2014,(04):3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