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接种狂犬疫苗人群的心理分析以及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门诊接种狂犬疫苗人群的心理分析以及护理干预

张弛

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150030

【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接种狂犬疫苗人群的心理特点,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门诊接种狂犬疫苗患者288例,分析其心理特点,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在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价,并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患者的SAS以及SDS评分均较高,提示,患者存在严重的不良情绪。干预后,患者的SAS以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288例患者中,非常满意186例,占64.58%,基本满意85例,占29.51%,不满意17例,占5.90%,满意度为94.10%(271/288)。结论:狂犬疫苗接种患者存在比较严重的不良情绪,给予其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狂犬疫苗;心理分析;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7)02-123-01

近年来,随着居民饲养犬、猫等动物的增多,家养或流浪动物也日益增加,经常会发生被犬、猫等动物咬、抓伤,或破损皮肤被添现象,暴露后如果感染上狂犬病病毒,极易发生狂犬病。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由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猫等动物咬伤、抓伤及舔舐伤口或黏膜引起,一旦发病,病死率达100%[1]。狂犬病可防不可治的特点,导致伤者产生极度恐慌、恐惧心理,造成严重的精神负担,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焦虑、恐怖、抑郁、愤怒、无助和丧失治愈的信心等心理上的问题[2]。本文分析了288例门诊接种狂犬疫苗患者的心理特点,并给予了护理干预措施,取得的效果比较理想,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门诊接种狂犬疫苗患者288例。其中,男176例,女112例,年龄2-78岁,平均年龄(45.9+16.4)岁,犬伤157例,猫伤80例,兔伤22例,鼠伤19例,猴子伤6例,人咬伤4例。

1.2方法所有患者均按照伤口创面暴露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置。

1.3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①侥幸心理。多数暴露者存有侥幸心理,认为家犬不致病,或者家犬接种后不会将狂犬病感染到人;另外,还有部分人群考虑承受经济损失等因素,不愿意接种狂犬病疫苗。针对怀有此种心理的患者,我们对其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提高其相关知识的认知度以及接种率。②悲观、焦虑及恐惧等心理状态。犬伤为主的接种狂犬疫苗人群,来院就诊时大多有不同程度的伤口暴露,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伤害,表现出除疼痛等直接痛苦之外的心理。由于人们对狂犬病知识的提高,担心一旦发病,后果极其严重,伤者会出现严重焦虑抑郁、甚至恐怖悲观绝望心理。我们对其进行心理护理,讲清狂犬病虽然不可以治,但可防患于未然,伤口正规处理和积极接种疫苗能有效地预防狂犬病的发生。③怪僻、孤独、怀疑的心理。一些过于恐惧狂犬病的人群,他们因为在受到伤害后,害怕得狂犬病出现了强迫、妄想疑病症状,个别出现性格怪僻、孤独,不愿意与人交流,怀疑疫苗能否起到作用。我们对此类患者多沟通、多讲解、多关心,护理主动热情,解释病情要恰当,以安抚为主。④有并发症的心理。随着疫苗生产工艺提高,疫苗接种反应很少,但仍有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搔痒、淋巴结肿大等不良反应。部分患者担心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因此接种疫苗的依从性降低。我们在注射前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病史等,对其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有效的减轻其心理压力,提接种依从性。

1.4观察指标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在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价。②满意度。在患者接种后30min采用我门诊自行制定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主要包括门诊环境、接种技术、护理态度等,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3个等级。

1.5统计学分析所有研究数据的分析处理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包,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即可以认为差异检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干预前后SAS以及SDS评分比较如表1所示,干预前,患者的SAS以及SDS评分均较高,提示,患者存在严重的不良情绪。干预后,患者的SAS以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干预前后患者SAS以及SDS评分比较(x±s,分)

2.2护理满意度本组288例患者中,非常满意186例,占64.58%,基本满意85例,占29.51%,不满意17例,占5.90%,满意度为94.10%(271/288)。

3讨论

狂犬病属于乙类传染病,具有非常广的流行性,潜伏期不定性,是迄今为止人类唯一病死率基本接近100%的急性传染病,对人体的生命具有非常大的威胁性。每年被动物伤害的人数超过4000万人。我国狂犬病死亡人数居全球第2位;位于我国各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数的前3位[3]。正是由于本病的性质,才导致部分人谈虎色变,伤后并发一系列心理生理反应。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患者的SAS以及SDS评分均较高,提示,患者存在严重的不良情绪。干预后,患者的SAS以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288例患者中,非常满意186例,占64.58%,基本满意85例,占29.51%,不满意17例,占5.90%,满意度为94.10%(271/288)。

综上所述,狂犬疫苗接种患者存在比较严重的不良情绪,给予其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雪芳.狂犬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研究[J].医药前沿,2016,6(14):63-64.

[2]陈正义.浅谈狂犬病暴露者预防处置及心理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7(1):160-161.

[3]凡启梅.门诊接种狂犬疫苗人群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J].包头医学,2015,39(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