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550005
摘要:红军入黔,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举,也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的十分正确的选择。从1930年到1936年间,先后有红七军、红八军、红三军、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中央红军在贵州开展革命活动,遗迹遍及贵州68个县市(区),创建了黔东、黔北、黔西北等革命根据地,在贵州留下了大量珍贵史料。如今,随着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发展,红军驻黔史料的价值愈发凸显。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要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我们更要发挥中国革命史的重要作用,努力开发利用红军驻黔史料的作用,推动贵州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词:红军长征;驻黔史料;价值开发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红军入黔,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革命的面貌,而且也让贵州文化为之焕然一新。在贵州文化的各类载体中,红军驻黔史料,业已成为贵州文化十分重要的载体和宝贵资源。而今,这一载体与资源的价值,随着岁月的流失,非但没有被遗忘,被磨灭,相反,历史越是向纵深发展,其价值愈发显示出耀眼的光芒。正如《长征红线串起贵州》的作者慕容所言:“有些地方会在人们记忆中留下它们具有代表性的色彩。贵州是一种很深的湿润的绿色。而当年红军长征在贵州4个多月的征途中路过的许多城市和村镇,如今成了一条经典的红色旅游路线。”[1]此言仅从旅游这一侧面道出了红军驻黔史料所蕴含的价值。实际上,红军驻黔史料的价值远非旅游此一方面,它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对此,本文拟就红军驻黔史料的价值与开发利用试作粗浅分析。不妥之处,请方家指正。
一、红军驻黔史料的价值
红军驻黔史料是贵州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要发挥红军驻黔史料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对红军驻黔史料的价值应有充分的认识。笔者认为,红军驻黔史料的价值,统而言之,有如下诸端:
(一)历史档案价值
历史需要用事实说话。而档案则是历史事实的客观载体。发生在八十多年前的红军长征入黔事件,对于当代的年轻人而言,似乎已经遥远,或认识不是很清晰,但各级各类档案馆、图书馆所保存的大量红军驻黔史料,却又让我们不时感受到,其实红军长征的历史并不遥远,红军驻黔的历史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在黔中大地发生了的历史事件。有人说,贵州是中国革命的福地。所谓“福地”,不是凭空作出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深厚的历史事件基础之上的。这就是红军驻黔史料的档案价值所在。在所有红军驻黔史料中,不管是有形的实物史料,还是无形的精神层面的史料,均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向世人诉说过去那段不同寻常的历史。其历史档案价值是永恒的,不可磨灭的。这一价值,随着岁月的流逝,时空的变换,更凸显其历史性、档案性、稀缺性与不可替代性。
(二)资政育人价值
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一文中指出:“当我们谈到无产阶级文化的时候,就必须注意这一点。应当明确地认识到,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没有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能完成这项任务。”[2]列宁的话表明,我们要建设无产阶级的新文化,首先必须对已有历史文化有所认识,有所继承,有所发展。离开已有的历史文化,一切新文化都无从谈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直十分重视历史文化的学习,大力倡导学历史,学文化的新风气,要求人们,特别是当政者,应从丰富的历史文化中吸取精神营养,养成历史思维的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就是要加强对中国历史、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3]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进入到民主革命阶段。五四运动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生了红军入黔事件。红军驻黔期间,创造了极其丰富的革命史料。对这些史料的研究与开发,可充分发挥其资政育人的价值,更好地服务于黔中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在红军驻黔史料资政育人的价值中,尤为重要的是长征精神、黎平会议精神、遵义会议精神。这些精神在中国革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已经树立了一座又一座丰碑,成为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正如中共中央宣传部长刘奇葆在纪念遵义会议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所言:“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遵义会议确立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战略战术,使党领导红军完成了具有伟大意义的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形成的革命传统、孕育的宝贵精神,始终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4]
(三)旅游经济价值
所谓旅游经济价值,是指通过旅游政策的制订、旅游路线的规划与宣传、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服务形象的改善,扩大旅游资源的影响,吸引客源,从而增加地方的经济收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系列价值。从旅游经济价值的角度来看,红军驻黔史料,如:纪念馆、会址、领导旧居、长征路线、战斗遗址、遗物,可以在规划红色文化旅游的线路中,将其作为重点题材加以打造。让人们在感受贵州红色文化景观与红色实物的同时,提升贵州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做大做强贵州旅游文化产业,切实增加贵州旅游文化产业的整体收入。通过致力发展贵州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可以切实带动贵州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交通事业、教育事业、餐饮业、房地产业、旅馆服务业和特色产品行业的大发展大繁荣。通过发展红色旅游经济,一方面,可以增加地方政府与普通百姓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就业,切实解决民生与发展的问题。可谓一举多得,惠及各方。对此,我们以2014年为例,据统计,贵州2014年“全年共接待红色旅游游客1697.5万人次,同比增长14%;红色旅游综合收入139.2亿元,同比增长16%;同时还创造直接就业20368人次,间接就业机会12.58万人次。”[5]又如,我们以瓮安为例,据报道,瓮安县“以猴场会议红色文化品牌独有的吸引力和知名度,推动景区旅游发展,旅游业收入从2010年的6.0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2.45亿元,年均增长29.9%。”[6]这一状况表明,红军驻黔史料已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四)环保价值
新中国成立以来,红军驻黔期间遗留的会址、战斗遗址、领导旧居及红军活动的相关场所等,大都已经列为不同级别的重点文物保护场所。根据2013年6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讨论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不得建设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文物保护法》的制定,为保护红军驻黔期间的遗迹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因此,对于红军驻黔期间所存留的物质形态的史料而言,其所蕴藏的环保价值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在这些遗址的周边,大都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干净整洁,给人以庄重、肃穆的印象。这样的环境,既是对历史遗迹的尊重与保护,也可以给游人以舒心愉悦的感受。让游人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同时,感悟红色景区的环保价值。
二、红军驻黔史料的开发现状
正是基于红军驻黔史料的多重价值,改革开放以来,红军驻黔史料得到贵州地方政府的大力开发。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开发的途径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一是物质形态层面的史料开发,一是非物质层面的史料开发。
从物质形态层面的史料开发来看,可谓成效显著。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红军驻黔期间的会址、战斗遗址、领导旧居、烈士坟墓等,大都得到保护、修葺,焕然一新。曾经损毁的文物史料,甚至得到仿造、翻新。在物质形态史料的开发中,各地尤其注重将红色文化的元素融入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之中。我们以遵义地区为例,“近年来,遵义共斥资20多亿元开发13个红色旅游项目,打造了‘四区一城三镇两村’红色旅游精品景区(点),同时保护开发了遵义会议纪念馆、红花岗红军烈士陵园、娄山关战斗遗址、四渡赤水纪念地、红一军团纪念馆、乌江景区、苟坝会议旧址等一批红色资源。”[7]再看黔东南地区,尤其是以黎平会议会址、镇远和平村旧址、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为代表的现代革命历史文化,体现了黔东南红色文化的特色内涵及品位,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对此,黔东南州委组织部、州委党校、州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依托黔东南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纳入地方领导干部培训的特色课程,编辑出版了系列特色教材,大力推动红军驻黔史料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充分发挥红军驻黔史料资政育人价值。
从非物质形态层面的史料开发来看,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史料的编辑与整理,一是史料价值的研究与挖掘。
在史料的编辑与整理方面,代表性的成果有:(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五卷本)【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2)中央档案馆.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Z】.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中央部分)【Z】(上下册).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4)贵州省档案馆馆藏史料.民国时期贵州省政府(1911.11-1949.11)【Z】.全宗号:M1.M2.(行政综合类、党务类、军事类)(5)贵州省档案馆馆藏史料.密码电报档案(1930.1-1949.12)【Z】.全宗号:M121.(6)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贵州博物馆.红军长征在贵州史料选辑【Z】.贵阳:贵阳新华印制公司,1983.(7)李海文.中国工农红军亲历记【M】.成都、北京:四川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0.(8)吴德坤.遵义会议资料汇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在史料价值的研究与挖掘方面,成果更多。代表性的成果有:(1)石仲泉.红军长征的基本内涵和红军长征史研究的若干问题【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5).(2)郭德宏.关于红军长征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安徽史学,2007(1).(3)覃爱华.保护好贵州红色文化根基【J】.教育文化论坛,2011(1).(4)罗永常.对黔东南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几点思考【J】.凯里学院学报,2010(2).(5)石尚武、余福仁.苟坝会议:实事求是主张的决定性胜利【J】.当代贵州,2004(12).(6)裴恒涛.红军长征与近代贵州民族关系的变迁【J】.广西民族研究,2012(4).(7)李红军.猴场会议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我见【J】.咸宁学院学报,2008(4).
已有研究成果为红军驻黔史料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贵州作为红军长征的重要转折地,由于诸因素制约,在学术界至今没有一部全面的、系统的、专门针对红军长征在贵州的史料集成。20世纪80年代,相关部门虽然整理出版了红军长征在贵州的专题史料选辑,但其缺陷与不足十分明显,导致红军长征在贵州的史料价值未能得到应有体现。具体表现为:一是开发利用率低。据作者检索,迄至目前,研究红军长征在贵州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中央红军长征在贵州的研究上。而以红二、六军团长征为中心的研究成果则相对薄弱。二是散轶各处。红军在贵州足迹遍及68个县市(区)。此间红军在贵州留有大量丰富的鲜活史料,或散落民间,或零星存留在地区各相关部门。三是生存状态堪忧。由于有些文字资料均为手抄形式存录,纸张质量较差、保存技术落后等,目前资料中的大部分或纸张发黄,或字迹淡化,或缺页破损甚至腐化,特别是当年历史的亲历者大多均已作古,重新制作已了无可能。而一些口述史料同样面临失传的危险。因此,对之进行及时抢救迫在眉睫。
三、努力加大红军驻黔史料的开发利用
历史的车轮从来不会止步不前。我们学习历史,并不是要将历史当作教条,当作包袱,而是要当作现实发展的动力。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过深刻论述。早在2011年春天习近平同志考察贵州大学时,就语重心长地指出:“我们的一切学习都是为了学以致用,中华民族连绵不断的五千年文化,是我们的自豪所在,一定要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学习国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它当古董摆设,也不是食古不化、作茧自缚,而是要变成内心的源泉动力,做到格物穷理、知行合一、经世致用。”[8]为此,我们应盘活红军驻黔的史料,加大对其开发利用的力度,让红军驻黔的史料发挥更大作用。
根据笔者安排,对红军驻黔史料开发利用的总体思路是:分三步进行。具体做法是:
第一部分:史料的收集与整理
计划用2年左右时间,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完成对红军长征在贵州史料的系统收集,并依据时间或史料性质等进行分类整理,使之系统化。具体为:
1.史料收集:
(1)收集红军长征在贵州的文字史料(含档案文献、通讯与通告、电报、文学作品、宣传报道资料、回忆录、有代表性的第二手史料等)。
(2)收集红军长征在贵州的实物史料(含票据、会址、遗迹、器物等)。
(3)收集红军长征在贵州的口述史料(含对老红军及其后代的访谈、对国民党参战人员及其后代的访谈、贵州民间的长征记忆)。
2.史料整理:
(1)依据时间与史料性质或内容进行大致分类,即按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以及个人回忆等数量方面归类整理;同类资料再按亲历者、形成年代、基本内容摘要、保存单位或保存文本等整理。
(2)校勘与辑佚。采用各种版本相互比较、对照中文前后异同、参照其它记载,采用推理等具体方法对史料进行校勘与辑佚,尤注重正确辨别字迹,调整混乱文序,规范行文段落和标点符号,换补文字误漏,准确标识日期等。
(3)最后,进行史料的整理汇编。
第二部分:史料的研究
1.史料的基本属性研究:通过对史料的内容、性质、价值做整理性研究,尝试发掘史料表面未曾反映出的实质性内容与研究者眼中的史料价值。
2.红军在贵州历史上的重大问题研究:(1)民族政策研究;(2)统战工作研究;(3)群众路线研究;(4)民众心态研究;(5)重要会议研究;(6)重要战役研究;(7)历史人物研究;(8)历史史事研究。
第三部分:史料的利用
在史料收集、整理与研究的基础上,加大史料的利用力度。
1.充分发挥史料的旅游经济价值。一些实体性的物质性史料,应尽量让其与世人见面,以满足世人的感官需要。游客通过现场观赏,感受红军驻黔的历史。
2.充分发挥史料的资政育人价值。一方面,将研究成果公开发表出版,让世人从红军驻黔史料的出版物中认识历史,感受历史,得到教育,升华精神。另一方面,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组织编写广播电影电视剧,利用现代音响技术,加深世人对红军驻黔历史的了解与认识。
综上所述,红军转战贵州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而红军驻黔活动所产生的系列史料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价值。加大对红军驻黔期间史料的开发与利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慕容《长征红线串起贵州》,《新西部》,2005年第4期.
[2]黎澍、蒋大椿主编《马克思恩格斯论历史科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参见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4]刘奇葆《在纪念遵义会议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当代贵州》,2015年第5期.
[5]万秀斌、郝迎灿:《红色文化促“后发赶超”》,《人民日报》,2015年1月15日第06版.
[6]赵素娥《瓮安文旅融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贵州民族报》,2016年8月14日第A02版.
[7]黄霞《遵义:推动红色文化传承和保护开发》,《贵州日报》,2016年6月16日第02版.
[8]方群《谱写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新篇章——习近平考察贵州纪实》,《贵州日报》,2011年5月12日第01版.
作者简介:周术槐,男,汉族,贵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学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历史文化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