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预防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小儿预防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

张芳

(山东黄河医院,山东济南250032)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预防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预防接种的662例0~12月龄儿童为实验组,572例0~12月龄儿童为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儿童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显著低于对照组(2.4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小儿预防接种综合护理干预在减少不良反应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推广价值高。

【关键词】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23-0266-02

随着医学服务的普及,人们对于医疗保健方面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在医疗卫生机构的积极宣传下,一般家长都会带幼儿定期到各个卫生站点接种疫苗。但是,在小儿预防接种过程中,由于医疗人员在健康宣教上的不足,家长对于预防接种知识不了解,或者是医疗人员操作的不规范,导致幼儿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影响到预防接种效果,或者威胁到幼儿健康。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预防接种的662例0~12月龄儿童为实验组,男性349例,女性313例,平均(3.22±1.8)月;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中心接受预防接种的572例0~12月龄儿童为实验组,男性324例,女性248例,平均(3.34±2.3)月。所有接种小儿均不存在各系统慢/急性疾病、预防接种禁忌症,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1)护理方法。对照组:对照组接受预防接种的小儿予以常规护理措施:1)产后随访时告知家长按时进行接种疫苗;2)预检登记时,告知家长此次接种疫苗的种类,并通知下次接种疫苗时间;3)在疫苗注射前,由护理人员指导家长正确摆放小儿体位;4)在疫苗注射后,护理人员需叮嘱家长在留观室留观30min,观察接受预防接种的小儿是否存在异常反应。实验组:实验组接受预防接种的小儿在上述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产后随访护理告知。在进行产后随访时,向家长发放儿童预防接种通知单,主要宣传内容包括:一,计划免疫重要性;二,各类疫苗接种时间;三,接种前后注意事项;四,本单位工作时间、联系方式等等。通过阅读儿童预防接种通知单,令家长能够基本掌握小儿预防接种一般程序,并注意在接种前后合理安排饮食、休息。②接种前护理。护理人员应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就诊氛围,确保室内清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可在等候区中张贴一些生动的卡通人物画报,有效转移小儿注意力,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同时,为每一名儿童建立一个预防接种信息档案,在每一次接种前均需进行体检,并向家长详询小儿身体情况,确定是否存在过敏史、病史、不良反应史、预防接种禁忌症。若是不存在异常现象,护理人员需告知家长此次接种疫苗的种类、作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接种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并确定下一次接种时间;若是在接种前发现小儿存在禁忌症,则不得接种相应疫苗,若是小儿身体情况不佳,则需延缓疫苗接种。③接种中护理。由护理人员指导家长将小儿摆放为正确的接种体位,暴露三角肌。接种护士需严格遵循“三查、八对、一注意”原则,即在进行接种前,需严格审核疫苗名称、效期、批号,查看安瓿是否存在裂痕与破损现象、查看药液是否存在变色与浑浊现象,保证疫苗是安全的、有效的,检查注射器包装的严密性,是否存在漏气现象,刻度是否清晰;对接受预防接种的小儿姓名、年龄、方法、剂量、次数、间隔时间进行核对,并再次向家长确认小儿近期身体情况;在进行疫苗注射前,对小儿注射部位见检查,确保不存在炎症、硬结等等现象后,方可予以注射,注射方法、剂量准确,全程无菌操作。完成疫苗注射后,应在注射部位用无菌干棉签稍压片刻,为了确保能够准确判断局部反应的引起原因,我中心原则上实行一只手臂接种一针次的方案。④接种后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求家长在留观室留观30min,注意对小儿体温、呼吸、精神情况进行观察,以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同时,告知家长疫苗接种后的一些注意事项,确保小儿充分休息,注射侧肢体24h不得沾水并禁止进行剧烈运动,多饮开水。若是发现注射部位产生红肿、硬结,禁止手抓,避免引发局部感染。此外,部分小儿在接受预防接种后会有轻微发热、恶心、局部疼痛等等反应,可根据对症予以一定处理,若是情况严重,需立即就诊。⑤电话追踪随访。通过网络信息档案管理系统,对接受预防接种的小儿开展电话追踪,以及时掌握小儿不良反应情况,并对家长进行指导,缓解儿童及家长接种后的紧张情绪,提高家伙在那个满意度,有效减少迟种、漏种现象。(2)常见的不良反应。对于人体而言,预防接种的疫苗属于是一种异物,因此,小儿在接受预防接种后会出现一定的生理、病理及免疫反应,这些均为正常免疫反应。但是因为疫苗特性、个体存在差异,使得一些儿童在接受预防接种后,出现了对机体有损害的反应,即不良反应。

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根据调查,两组小儿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情况见表1,本研究中所统计的不良反应均为一般反应。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小儿共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小儿共2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5%。两组小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预防接种是实现各种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有效途径,由于疫苗特性、小儿个体存在差异,导致各种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因此为了保证临床安全性,必须加强小儿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研究显示,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小儿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率大大下降,仅为1.21%,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小儿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率为2.4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小儿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其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轻重悬殊,轻者一过而愈,重者救治不当可造成死亡。因此,在不良反应早期,及时处理、正确治疗、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小儿的病痛;同时做好接种前中后的宣教、指导、心理护理工作,尽可能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秋.预防接种中小儿的常见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2017.

[2]王艳丽.小儿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预防与护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