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桂仙王丽(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650031)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1-0413-02
【摘要】目的帮助腹部肿瘤化疗患者减轻由于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刺激,保证化疗顺利完成。方法从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入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结果应用PICC导管236例,留置时间30—183天,平均置管时间为156天。结论PICC为腹部肿瘤化疗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腹部肿瘤患者化疗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PICC置管肿瘤化疗护理
化疗在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在重要作用[1]。肿瘤患者通常需要输注化疗药物及高浓度营养物质,临床传统的用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这种方法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对血管的破坏。而PICC置管因其具有穿刺点表浅、创伤小、操作安全、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等优点,为肿瘤化疗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输液通路。我院从2009年开始对腹部肿瘤化疗病人留置PICC导管,现将我们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6例腹部肿瘤患者进行PICC置管化疗,其中男157例,女79例;年龄26~72岁。置管时间为30~183天,平均置管时间为156天。
1.2器材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长度60cm)。穿刺物品:PICC穿刺包、无菌手套、碘酒、乙醇、医用棉签、皮尺、止血带、无菌肝素生理盐水、可莱福输液接头、20ml注射器、静脉穿刺包、透明贴膜。
2.护理
2.1置管前的护理
2.1.1置管前宣教。置管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置管的优势、操作过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费用情况,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心理,并签署PICC置管知情同意书。
2.1.2选择穿刺部位。首选贵要静脉,其次是正中静脉,最好选择右侧路径,因左侧路径较长且弯曲,操作时容易损伤血管内膜,增加静脉炎的易患因素[2]。本组病例均选择贵要静脉或正中静脉置管。
2.1.3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及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
2.2置管时的护理。按照PICC置管操作流程完成置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导管进入静脉后,如果导管不能准确进入上腔静脉的中下1/3处,说明出现了导管异位。导管异位会引起血液不畅,并发深静脉血栓。此外,如果导管尖端进入右心房会引起心律失常、损伤心肌或瓣膜,甚至发生心包填塞。因此,我们采用了PICC置管后均进行胸片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一旦发现PICC尖端异位,立即处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3置管后的护理
2.3.1保持导管通畅。输液时,要合理安排输入液体的顺序,先输乳剂,后输非乳剂。输注化疗药物、血液制品、脂肪乳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管。输液结束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5ml进行正压封管。避免导管受压、折叠、脱落等。患者体位变动、大小便、恶心呕吐时,要注意保护导管。
发生导管堵塞时,不可强行推注生理盐水,否则有导管破裂或导致栓塞的危险。可经导管注入尿激酶稀释液(以生理盐水配制)。用注射器抽取10ml尿激酶稀释液(浓度2500单位/毫升)缓慢注入。本组病例中有3例发生导管堵塞,经注入尿激酶稀释液后导管通畅。
2.3.2保持透明敷贴清洁干燥。观察覆盖在穿刺部位的无菌透明敷贴的情况,如出现敷贴卷边、汗液浸湿、穿刺点渗血等,要及时更换敷贴。更换敷贴时,从下往上揭除,防止揭敷贴时造成导管脱出。
2.3.3预防感染。在进行PICC置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穿刺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清洗局部的血迹,并用2%的碘伏消毒。连接输液或推注药物时都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输液管路每24小时必须更换,输液接头每周更换。更换敷贴时要注意导管周围皮肤的消毒,逆时针消毒法能够有效地清除汗毛孔周围的细菌。如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局部发红、肿胀、化脓等,应拔出导管做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局部给予换药处理。
2.3.4拔管护理。当治疗结束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必须及时拔管。拔管前向患者讲明操作过程,嘱其放松。给患者取仰卧位,外展穿刺侧上肢,在患者做深呼气动作时缓慢拔出导管,如有阻力,要停止拔管,热敷20~30分钟后再拔管。拔管后检查导管是否完整,按压穿刺点5分钟以上,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
2.3.5出院指导。腹部肿瘤病人通常化疗周期长,多数病人在一个化疗疗程结束出院时,仍留有PICC导管。因此,做好出院指导,对于患者的导管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嘱患者避免用置管一侧的上肢提取重物。置管一侧手臂避免测血压及做静脉穿侧,淋浴时用保鲜膜包裹穿刺点上下10cm,淋浴后检查贴膜内有无浸水[3]。避免置管一侧敷贴与水接触,若有浸湿,要及时更换敷贴。教会患者观察针眼周围皮肤情况,如出现红肿热痛、渗出等,要及时复诊。
3.讨论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穿刺技术是一种由外周静脉插入,导管尖端定位于中心静脉的静脉通路建立技术。与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相比,PICC技术操作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为抗生素、肿瘤化疗等需要长期维持静脉通路的患者提供完整而又有效的途径[4]。对于腹部肿瘤化疗患者,采用PICC置管既可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又可通过导管将药物输注到血流量大、流速快的中心静脉中,避免因长期输注化疗药物对血管造成的刺激和损害,解决了药物外渗、药物性疼痛等问题,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临床护士,PICC置管具备中心静脉置管的优点,只需外周血管穿刺,穿刺点表浅易见、操作简单、直观、便于护士操作。留置PICC导管后,管道可以长期保留,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及护理患者[5]。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玲勤,李小宁,王西京.采用普通钢针、静脉留置针及PICC化疗所致静脉炎的比较[J].现代肿瘤医学,2006,14(6):774-775.
[2]王小芳,刘丽元.改良换药法用于PICC插管未到位所致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2010,2:99—100.
[3]张艺,江秀文,叶黎霞.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院外管理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3):45—46.
[4]harterC.OstendorfT,BachA,etal,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forautologousbloodprogenitorcelltransplantationinpatientswithhaematologicalmalignancies[J].SupportCancer,2003,11(12):790—794.
[5]蓝珍.PICC置管护理新进展.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年8月,第33卷第四期:537—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