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改形势下数学教学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1

中学课改形势下数学教学的思考

王崇荣

◆王崇荣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实验中学31519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渐渐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满足经济社会的需要,国家逐步对教育制度进行了改革。数学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在当前的课改形势下,如何进行数学教学成了一个必须面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中学课改形势下数学教学实现的转变、以及数学教学的措施等两个方面来简单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数学教学转变措施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受到的束缚减少,教学活动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但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及时地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效率。

一、中学课改形势下数学教学应实现的转变

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在中学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受教师的教学方式影响较大。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一般采取的是“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主宰教学过程的始终、掌控着一切,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被动接受,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欲望不强、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凸显学生自身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和自主思考能力,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般都是由教师来进行安排,学生只负责执行。但是由于每一位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同,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让他们寻找到一种最符合自身情况、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这也是新课改形势下,对教师和学生提出的共同要求,需要师生间的共同努力来逐步实现。

3.转变学习的评价方式

以往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方式,主要是教师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参考来进行评价,成绩好的学生评价就好,成绩差的学生评价就差,这就对一些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在中学课改形势下,要转变学习的评价方式,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二、中学课改形势下数学教学措施

1.改善师生关系,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中学课改形式下的课堂教学中,在遵循传统教授型师生关系的同时,更要发展交流型的师生关系。也就是说老师和学生之间,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更应该倾向于朋友关系,从而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完成传授和接受的学习过程。这时候,教师不应该再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而应成为组织者和引导着,在教授学生基本数学技能的情况下,发挥学生的自觉思考能力,一步步引领学生朝着更深的层次前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自觉主动思考,对数学学习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着课堂的全过程,学生只充当聆听者的角色,这就造成学生的被动学习。因此,为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和标准,需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学的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合作进行讨论,然后讨论出一个最确切的答案进行发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创新数学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课堂上多增加一些讨论和提问环节,鼓励学生的自觉主动发言,带动课堂氛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4.合理布置课下作业

课下作业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但并不是练习的越多效果就越好。作业讲求的是精而不是多,过量的作业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一些没有价值的习题还会白白浪费了时间。因此,教师不能随便拿出一套套试题就要学生完成,题海战术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并不科学。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教师应该事先浏览一遍,挑选出一些比较有价值的题目让学生来完成,这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也相应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总之,为了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了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进行了教育体制改革,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但是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根除,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付出辛勤的努力,不断摸索,寻找出一条正确的教学道路。

参考文献

[1]贺鹏《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9)。

[2]周利红《浅谈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J].成功(教育),2007,(11)。

[3]刘影王太晶《数学课堂教学的新理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3)。

[4]莫国平《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反思》[J].教育科研论坛(教师版),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