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O监测在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PICCO监测在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护理

刘春玲

刘春玲(广西融安县人民医院ICU5454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0-0315-02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PICCO监测在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6月间我院ICU收治的休克患者15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在监测前后在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前后患者血乳酸变化情况。结果PICCO监测前后,休克类型的临床判断符合率为80%(12/15),治疗方案更改率为60%(9/15)。24小时内患者平均血乳酸下降水平为(2.09±1.13)mmol/L,调整后水平与之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测在休克患者中应用护理效果较好,对于患者的临床诊治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PICCO护理效果血乳酸应用价值

PICCO是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是临床中对重症病人主要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监测的一种重要方式。临床中休克患者主要是由于重要器官灌注不足,致使器官细胞代谢出现障碍,从而发生休克症状,患者休克症状的临床诊断主要是以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为依据,因此,加强对休克患者的PICCO监测对于临床实施积极救治有着重要意义,能够动态监测患者体征和病情变化[1]。本次研究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6月间我院ICU收治的休克患者15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在监测中的应用护理效果,临床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一般材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6月间我院ICU收治的休克患者1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34-68岁,平均(45.9±4.4)岁。纳入研究患者均符合休克症状的临床诊断标准,且同意加入研究,患者收缩压低于90mmHg或下降幅度超过40mmHg,血压需要依靠药物维持;组织灌注不良,尿量过少且并发急性神经障碍等。机体循环衰竭或严重影响PICCO实施的患者被排除。

2.方法

结合15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和休克类型进行诊断,定下治疗方案。实施PICCO监测后,要根据首次监测到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再次判断,合理调整患者的容量管理方案,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强心药物,观测调整方案前后患者血乳酸水平变化情况。监测过程中,要使用肝素盐水连续冲洗动脉导管通路,确保管道畅通,将加压带压力维持在300mmHg左右[2]。监测设备每八小时进行一次校准,校准方法为连续为病人打三次冰水(在中心静脉注射冷盐水<8℃或室温盐水<24℃)进行热稀释测量,如果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发生剧烈变化也要进行调准[3]。在监测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穿刺肢体的温度、颜色和变化情况,如果出现体温下降、颜色发绀、肢体痉挛、动脉博消失等情况,要立即联系医师进行救治处理。撤去PICCO检测仪之后,按压病人穿刺点15-30分钟,如有需要,局部使用弹力绷带加压,避免肢体过度用力或负重[4]。

护理措施:危重患者对于置管存在一定恐惧心理,要提前做好宣传教育和讲解,缓解患者紧张心理,与家属一起支持和指导其配合治疗,避免恐慌情绪影响置管效果,提升其配合度,确保置管的成功。治疗过程中,要做好患者的感染护理,确保无菌操作,减少穿刺伤,及时更换敷料,观察穿刺点情况,如有异常,及时进行处理。加强对患者的导管管理。如发生堵塞,快速、查找堵塞原因,根据血栓性堵塞或非血栓性堵塞进行针对性处理,避免导管堵塞、打结等原因影响治疗。如果动脉导管堵塞,要使用微量泵进行进行处理。严密观察患者情况,避免导管、输液管等发生异常,及时进行清洗更换,观察患者穿刺点情况和置管肢体肿胀和静脉回流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在患者出现高热、寒战等情况时吗,要立即安全拔出导管,进行针对性处理,病情稳定后,进行检查和治疗。

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PICCO监测前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治疗方案的更改情况以及更改前后24小时内患者血乳酸水平变化情况。

4.统计分析

临床所得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实施PICCO监测前,15例患者分别被诊断为心源性休克、分布性休克,PICCO监测后,提示其中1例心源性休克患者为分布性休克,2例分布性休克患者为心源性休克,休克类型的临床判断符合率为80%(12/15)。实施监测后9例患者的治疗方案被更改,治疗方案更改率为60%(9/15)。调整治疗方案前后9例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变化情况见表1。根据表2监测结果,24小时内患者平均血乳酸下降水平为(2.09±1.13)mmol/L,调整后水平与之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调整治疗方案前后9例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变化情况

三.讨论

PICCO作为一种微创动力学监测手段,比起PAC操作上更加简单,其各类参数结果能够直接应用于临床诊治,在治疗上能够做到迅速把握时机,导管留置时间也较长,拥有众多应用优势,它只需要一条中心静脉导管和一条动脉通路就能完成,不需要使用右心导管,在临床上也更适用于儿科病人[5]。临床中患者休克类型的不同其支持治疗手段也有所变化,不同阶段也须进行相对调整,使用PICCO能够帮助确定患者休克类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升治疗治疗。此次临床研究中,PICCO的临床诊断符合率为80%,治疗方案更改为60%,有效促进了休克患者更加精准的临床治疗,患者的血乳酸水平也明显下降,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税,PICCO监测在休克患者中应用护理效果较好,对于患者的临床诊治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钟建勤,钟志民,高翔.动态监测血乳酸对危重病人在预后中的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06,7(1):36-37.

[2]鲁金胜,王智勇,张华伟,等.血流动力学监测—动脉轮廓法和肺动脉导管法的对比性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10):933-934.

[3]郑玉玲,黄庆萍,杨凤玲,等.PICCO技术在严重脓毒症输液管理中的应用与护理[J].当代医学,2011(7):12-14.

[4]徐军,王仲,梁路.经肺热稀释技术对血管外肺水检测准确性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7,6(4):287-287.

[5]伍义,马月丹,吴寿坤.PICCO容量性指标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3(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