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海峡音诗》这首扬琴独奏曲的作曲家借鉴了西方创作技法,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巧妙、自然结合在一起,丰富了扬琴这一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和音响效果。
关键词:《海峡音诗》;创新;对比
扬琴作为一种外来引入的乐器到中国已经历经了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演变成具有鲜明的中国地域特色的民族乐器,也推动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
《海峡音诗》这首扬琴作品是上世纪80年代也就是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年代,由项祖华先生、茅匡平先生作曲的。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台湾的赞颂之情,在创作方面继承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形式的基础上,吸收和运用了西方先进的作曲技法,并将其他乐器丰富的演奏技法运用到扬琴演演奏当中。
这首作品是项祖华先生运用独特新颖的创作手法创作出的一个大型扬琴协奏曲作品。项祖华先生创作的扬琴协奏曲作品还有《竹林涌翠》、《丝路掠影》、《弹词三六》等,但是这首作品是赞颂宝岛台湾,歌颂台湾少数民族人民,并且表达自己思想之情的一部作品。上世纪80年代,正是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年代,于此同时项祖华先生创作出了这一部扬琴作品,而且在扬琴作品中歌颂宝岛台湾的作品只有这一首,该作品立足于民族之本、生活之源,追求时代之新,采用多段体的结构,运用了一些扬琴独特的手法和技巧,在保留扬琴传统演奏方式与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一时代创作改编的钢琴曲《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这首曲子是根据覃钊邦作曲,于宗信作词创作的同名歌曲《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改编而成的。当时那首歌曲起的名字叫做《祖国领土台湾岛》,在1973年的时候,叶剑英元帅主持中央军委工作讲话时讲到了一句话,那就是“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当时钊邦听到以后,他的内心非常激动。他立刻想到了元帅讲的这句话可以成为之前那首有关台湾歌曲的歌名,于是将《祖国领土台湾岛》更名为“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海峡音诗》作为项祖华先生创作的作品中为数不多的将西方作曲技法和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完美融合的一首作品,其音乐风格及音乐特征对我们演奏其他曲子也有不小的学习价值及其研究价值。对比上世纪80年代的这个时间点同时创作出的钢琴曲《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的演奏分析,对《海峡音诗》这部作品在演奏情感上也能有更深的体会。
现当代扬琴作品多数是扬琴演奏家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演奏经验而创作的,虽然这些作品能与扬琴的音色、竹法等相契合,但专业的作曲理论技法仍有所欠缺。项祖华先生的作品无论是从创作风格、创作理论、还是作曲理论技法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为推动扬琴的发展做出了不容小觑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瑾怡.从《林冲夜奔》谈扬琴演奏技术的运用及发展[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6,05.
[2]王文佳.项祖华扬琴组曲《国魂篇》中《屈原祭江》、《林冲夜奔》两阕分析[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15,06.
[3]刘燕子.浅析项祖华扬琴作品的意义价值[J].北方音乐,2012(10)
作者简介:杜韩璐(1994.05-),女,安徽淮北人,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