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用于弥漫性肺疾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螺旋CT用于弥漫性肺疾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郑向军1胥俊敏2罗理杰2

(1四川省阆中市保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阆中637400)

(2四川省阆中市中医医院四川阆中637400)

【摘要】目的:分析螺旋CT用于弥漫性肺疾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弥漫性肺疾病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螺旋CT进行诊断,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经过诊断后,50例弥漫性肺疾病患者中,48例患者确诊,诊断符合率为96%(48/50),有2例未能明确诊断,螺旋CT影像表现复杂,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结节影、磨玻璃密度影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采用螺旋CT诊断方法有利于提高弥漫性肺疾病的诊断水平,经积极治疗后,可降低弥漫性肺并发症发生率,是检查弥漫性肺疾病最佳的诊断方式。

【关键词】弥漫性肺疾病;螺旋CT诊断;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5-0119-02

弥漫性肺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是威胁患者正常生活与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1]。因此,早期诊断弥漫性肺疾病对其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近年来,螺旋CT越来越频繁地被应用于弥漫性肺疾病的诊断,笔者通过对50例弥漫性肺疾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分析螺旋CT在弥漫性肺疾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弥漫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弥漫性肺疾病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介于25~85岁之间,中间值为(48.92±7.41)岁;经胸部影像学检查,双侧弥漫性病变31例、单侧弥漫性病变29例;弥漫性小结节样病灶11例,网状改变8例,磨玻璃样变5例,混合性变19例,蜂窝样病变7例,经临床治疗观察,部分经手术病理证实。

1.2诊断方法

本组病例均采用飞利浦64层螺旋CT机进行扫描检查,患者常规取仰卧位,扫描范围包括从肺尖到膈角的全部肺部,使用120kV的电压,300mA的电流,准直为1.25mm×8,螺距为0.4,所用时间为0.5秒,窗宽为1300HU,窗位为600HU;并对每一个患者都进行MPR重建,间隔5mm,矩阵512×512,层厚8mm,FOV330mm,同时进行VR、薄层VR和薄层MIP重建。

1.3评定标准

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观察其诊断情况,并统计明确诊断例数、不明诊断例数及明确诊断率,诊断率=明确诊断总例数/总例数×100%,并对弥漫性结节影和磨玻璃密度影改变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患者的研究数据均通过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工作,采用“n/%”表示相关患者病例信息,观察其结果。

2.结果

2.1诊断率

经过诊断后,50例弥漫性肺疾病患者中,确诊有支气管炎扩张伴周围炎症5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3例,肺结节炎病4例,肺转移性癌5例,肺真菌病7例,肺泡蛋白沉积症4例,肺结核病12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4例,寻常型间质性肺千维化3例,有2例未能明确诊断,即诊断符合率为96%(48/50)。

2.2弥漫性结节影和磨玻璃密度影改变

有11例患者螺旋CT诊断表现为弥漫性结节影,边缘不清楚者9例,边缘清楚者2例,真菌感染患者有1例,结核性淋巴管炎5例,血源性转移3例,癌性淋巴管炎2例;本组有5例螺旋CT表现为磨玻璃样改变,其中肺出血性疾病2例,磨玻璃密度呈现弥漫性分别3例。

3.讨论

由于弥漫性肺疾病种类繁多,胸片检查表现极其复杂,在临床上诊断该疾病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螺旋CT对弥漫性肺疾病的诊断扫描有较高的分辨率,可明确检查出弥漫性病灶的细微结果,因此,螺旋CT应用于弥漫性肺疾病患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的价值。螺旋CT诊断弥漫性肺疾病的主要表现,分为弥漫性小结节样病灶、网状改变、毛玻璃样变、混合性变、蜂窝样病变[2]。螺旋CT扫描结果可显示患者多个位置,扫描范围较全面,可为弥漫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同时有助于对患者弥漫性结节影、磨玻璃密度影等进行深度观察[3],及时察觉肺血管的病变,该诊断方法手段在弥漫性肺疾病患者诊断中的可靠性很高。螺旋CT的应用可以为弥漫性肺疾病患者的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据。有利于对患者手术后的疗效进行更准确地评价,方便观察患者肺夹到胭角的全部胭部的具体位置,观察其是否通畅,同时对患者的漫性小结节样病灶、网状改变、毛玻璃样变、混合性变、蜂窝样病变具体变化进行观察分析。此外,螺旋CT还可以为弥漫性肺疾病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提供有效的对症治疗信息,为手术方案提供有效参考数据。近年来,在螺旋CT活检技术下,对弥漫性肺疾病的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操作过程包括:(1)活检时需让患者进行深呼吸再屏气,然后以减少病变肺组织肺泡含气量为目的,这样有助于取材的成功;(2)在选择肺部病变时,必须以较为明显处进行活检;(3)针对操作过程不得停顿、必须连贯,做到“一气呵成”的效果。笔者为了探讨螺旋CT用于弥漫性肺疾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经过相关数据分析得出:采用螺旋CT诊断50例弥漫性肺疾病患的符合诊断率为96%,螺旋CT影像表现复杂,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结节影、磨玻璃密度影等不同程度的改变。

综上所述,螺旋CT对弥漫性肺疾病患者的诊断具备相当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不断提高和改善扫描图像质量,为弥漫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行。

【参考文献】

[1]刘宇智,金宁,林瑞慧.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联合多种取材方法诊断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5,01(10):165-166,169.

[2]刘琳,韩英,唐志全.弥漫性肺疾病高分辨CT与多排螺旋CT薄层重组的对照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09):67-68.

[3]张浩.HRCT在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0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