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

贠进德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第二人民医院甘肃定西743011)

【摘要】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04例,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2组患者抑郁程度、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MAD-17项)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认知行为干预;抑郁症;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0-0085-02

抑郁症是老年人常见的心境障碍疾病,病因多与离群索居、人际交往缺失有关。本病常伴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躯体不适等临床症状,严重者常存在自残、自杀行为,因而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群的生命健康、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针对抑郁症临床多采取药物控制,其中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的一线抗抑郁药物,其优势在于起效快、副作用小,故此药物受到临床医学的青睐。但由于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加上患者长期服药依从性较差,进而导致单一用药临床疗效不佳。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能够有效改善个体思维模式及行为的心理疗法,有研究指出[1],联合艾司西酞普兰与认知行为干预,可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将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观察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9.27±5.36)岁;病程8个月~4年,平均病程(2.38±0.72)年。对照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63~79岁,平均年龄(68.48±5.67)岁;病程9个月~4年,平均病程(2.46±0.78)年。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单纯应用艾司西酞普兰(生产厂商: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50518,规格10mg)治疗。药物用法:口服艾司西酞普兰,初始剂量10mg/次,1次/d;1周后结合患者个体病况逐渐将剂量增加至20mg/次,1次/d,连续服用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认知行为干预,方法:(1)首先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和谐、稳固的护患关系,对患者应保持足够的耐心,热情,同时多给予鼓励、关怀,以获得患者充分的信任;(2)在全面掌握患者病史、家庭背景、心理状况的基础上,采用“贝克认知疗法”对患者错误认知进行纠正,并帮助其构建自我认知系统。同时指导患者控制非理性行为,学会对自我情绪进行管理,以使其迅速适应社会环境,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定期对患者进行认知评估,同时鼓励患者独立进行洗刷、就餐等日常活动;(3)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及时向患者告知与抑郁症相关的知识,使患者对自我病情有更为清晰的了解;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同时加强用药监控,以强化用药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4)与患者家属形成合力,共同为患者进行全方面监护。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程度、生活质量。(1)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MAD-17项)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程度[2]。HMAD量表多数项目评分范围为0~4分,其中轻度抑郁为7~17分,中度抑郁为18~24分,重度抑郁为>24分。(2)常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予以评估[3]。GQOLI包括生理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及精神健康等5个维度,且评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分析,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HMAD评分

两组治疗前HMAD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两组治疗后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老年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科常见病症,其发病率约为3%~10%。该疾病患者致残率、自杀率较高,并成为继老年痴呆、心脑血管疾病后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类型。现阶段,药物疗法仍是抑郁症首选的治疗方法,有关研究表明[4],临床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这一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通过对5-羟色胺的再吸收作用进行有效抑制,进而可使5-羟色胺在神经突触间隙中的含量增加,从而可取得一定的抗抑郁效果。同时,此药物对其它受体存在较低的亲和力,且耐受性良好,故在安全性上对老年患者有可靠保证。另有关研究认为,认知因素在抑郁症形成、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且不正确的认知可诱使个体出现抑郁情绪。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有效的认知行为干预,对预防抑郁症复发、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应用的认知行为干预目的在于纠正患者的不良认知,并重新构建正确的自我认知体系,以使患者对事物作出正确的评判。通过采取认知行为干预,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矫正患者的认知缺陷,同时可使其抑郁情绪显著缓解,使其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恢复。王飞等研究表明,抗抑郁药物配合认知行为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有效增强其对自我情绪的调控能力,最终促使抑郁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HMAD、GQOL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表明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抑郁程度,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艾司西酞普兰与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应用,可使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况显著缓解,使其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升宝,赵继舒,孙晓丹,等.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23(5):305-308.

[2]李文波,许明智,高亚丽.汉密顿抑郁量表6项版本(HAMD-6)的信度及效度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6,32(2):117-120.

[3]生活质量评定量表选介[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5):455.

[4]易峰,张洋洋,毛静宇,等.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老年学,2014,34(19):5363-5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