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道长效管理的探索与思考黄少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关于河道长效管理的探索与思考黄少华

黄少华

上海市奉贤区河道水闸管理所上海市

摘要:河道是大自然的血管,也是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其水环境水平及长效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广大居民的日常生活,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立足上海市河道现状,以奉贤区河道长效管理工作为例,对现阶段河道长效管理的主要难点、管理思路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河道;水环境;水质;生态;长效管理

河道是大自然的毛细血管,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其作用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河道除了要发挥行洪排涝、景观休闲、通航运输等作用外,还要向优美水景观、良好水生态、正常水循环和安全水环境等多位一体转变,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水资源问题,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水环境质量;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了《上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要求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本市水生态安全,维护水生态系统功能[1]。2017年河长制也在全市全面推行开来,河道治理和长效管理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本文结合上海市奉贤区河道管理的工作经验,对城市河道特别是郊区河道的长效管理思路进行了分析探索。

一、河道长效管理的特点

(1)管理界面复杂。上海市河道众多,城区河道周边大多分布着较多的企业、单位及居民小区等,涉及单位众多;郊区河道多邻近道路、农田、居民房屋等,容易出现管理界限权责不明的情况。从区域管理上看,不少河道穿越多个行政区,或为两区界河,涉及到多个主管单位,各区管理力度、措施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河道的管理效果。

(2)河道水质不佳,河道景观有待提升。近年来随着黑臭治理工作的实施,上海市河道水质虽有提升,但仍难以达到让广大市民满意的程度。城区河道多邻近小区、企事业单位、工厂等,水体纳污压力大,仍有未彻底截污的暗管,且河道沿线各类泵站较多,存在放江问题?污染问题,特别是汛期排量较大,导致河道水质不佳,多属劣Ⅴ类。郊区河道水质稍好,但部分紧邻居民带和农田的河道长期受到直排生活污水的影响,河道水质也较差。受制于河道周边环境、排污等因素,部分河段整体景观水平也较低。

(3)河道精细化管理难度较大。城区河道设施量种类多,专用岸段多,管理协调难度较大。郊区河道岸线长,管养力量难以全面覆盖;部分岸段比较粗放,为原始土坡;部分靠近居民住房的河段,临时搭建、生活污水直排的情况较多。上述情况均给河道的精细化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二、河道长效管理思路

2.1明确职权,协同管理

河道的长效管理具有地域性因素,跨越或分割多个行政区的河道普遍存在。因此在日常管养中,各行政区之间需要建立沟通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协同管理。与时俱进纳入水质监测,实行一体化综合养护管理,从按条(段)管理转变为按流域水系治理,实现重点区域上下游、左右岸、主副城区系统养护管理。

充分发挥河长制的领导和协调作业,在上级河长的领导下,明确各级河长的责任和目标,建立各级河长的沟通机制,确保管理工作的顺畅开展。河道管养涉及到建委、环保、城管、水利、市政、市容绿化、泵站管理单位等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因此需要划定各单位职责,通力合作,开展好河道长效管理工作。

具体到每条河道,要依照河道蓝线,严格厘清每个河段的管理范围,专用岸段要全部落实责任单位并签订设施管理责任协议,确保无管理死角。对历史遗留的占用河道的情况,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进行解决后,纳入日常管养。

2.2坚持养护作业市场化

河道长效管理的内容包括:堤防设施、防汛通道、河道绿化、河道护栏、河床、水闸泵站、水域保洁、陆域保洁、河道水质等多个方面,随着整治工作的开展还将纳入水处理设施,需要专业化的队伍进行养护。上海较早的实现了河道管养分离,及时将养护管理服务推向市场化、社会化。通过政府培育扶持,具有企业背景的河道维修养护管理队伍成为河道养护管理市场的主力军。为了提升管养水平,通过市场公开招投标,选择有经验有实力、具备河道养护作业基本认定条件的企业进行河道养护。实施河道水域陆域保洁、设施维修养护等,提升河道水环境面貌。

奉贤区区管河道实施市场化养护已有三年多,引入专业的第三方监管单位协助监管,充实管理力量,大幅提高管理水平。契合招投标要求,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一套严谨的考核办法,考核分值与各养护企业日常养护资金核减、“红、黄牌”、年终奖励机制等紧密结合,严格合同管理,严格退出机制。指导并促使各养护企业配套各项有效的管理制度,“每分必争”,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区管河道养护成效显著提高。镇管河道养护市场化计划2018年内全面完成。

2.3加强标准化制度建设

河道管理,制度先行。必须结合政府主管部门相关文件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河道长效管理的技术标准、规范及考核办法等制度,规范化管养行为,避免河道管理“随心所欲”的现象。河道长效管理的各个层面均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河道主管部门要制定整体性标准、规范、考核办法等,搭好制度框架;第三方监管要建立巡查、监督制度,以利于落实监管工作;养护作业单位要建立养护记录、问题整改、巡查等制度,确保将养护标准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以奉贤区为例,我们始终将制度建设作为河道管理养护的重要一环。积极响应政府管理部门在河道管理养护方面的最新要求,以《上海市河道维修养护技术规程》、《上海市河道管理养护工作考核办法》等文件为依据,结合本区实际情况,编制了各级管养制度、考核办法,并根据河道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编制了年度防汛预案、档案管理制度、信息宣传制度、河道巡查制度等多项制度,全面指导河道管理养护工作。

2.4生态治理,提升水质

通过黑臭治理、河道生态综合治理等方式,提升河道的水质和景观水平。河道水环境的改善,既可以满足市民生活休闲的需求,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也可以提升河道管理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河道治理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水利、环保、城建、规划、土地管理、航运、园林等多个部门的协作,控制点源污染、减少面源污染、治理内源污染。要充分发挥河长制的统筹协调作用,集各方力量,推进治理工作。河道治理要在控制污染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也要充分考虑河道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以上海为例,对城区河道而言,主干河道主要污染源为泵站放江,此外还有偷排漏排、初期雨水径流等;郊区河道则主要是农田面源污染、生活污水排放、生活垃圾污染等;小型河道则多为断头浜,水体流动性较差。技术上综合利用清淤、增氧曝气、水处理设备、生物投放等多种措施,逐步恢复河道生态系统[3]。奉贤区近年来因地制宜,通过在河道上增加曝气装置、生态浮床等方法,既提升了河道水质,也改善了河道景观。

治理完成后,长效管理措施要跟上,巩固治理成果。要充分考虑到专业化养护的需求,提升管养人员素质,以实现新增各类处理设施的有效管养,确保其作业的实现。一方面,需要对加强对日常养护作业队伍的培训与要求,做好设施的保洁、巡查和常规养护;一方面,需要引入具备专业知识能力的人员进入养护队伍,巩固河道治理的成果。

奉贤区设立了突发性水安全应急保障机制,各养护企业建立水污染应急处置队伍,配备应急物资设备。2017年共完成处置水污染事件6起,最长处置时间不超过5小时。

2.5加强宣传

河道与沿线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河道长效管理必须要让广大市民充分参与进来。

一方面,在人流量较大的位置设置河道标识牌、河长牌,向市民告知河道信息、责任单位、管理要求等,要让市民能方便的反馈问题,提出建议。

二是建立和完善志愿者队伍,将沿河居民、村民、企业职工、学生等纳入到河道巡查、宣传中来。可不定期组织开展知识宣传、河道保洁等活动,将志愿者队伍作为河道管理政策和要求的宣传站,向广大市民进行宣传河道长效管理的理念、知识和责任。

三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方式,对河道养护、治理过程及成效等进行宣传,并可联系报社、电视台等媒体,扩大宣传面,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支持和监督养护管理部门的行为[4]。

图3奉贤区河道巡查监控系统

2.6提升管理工作技术含量

提高河道管理信息化水平,是保障城市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必然选择。奉贤区已实现巡查工作的电子化,通过巡查终端,实时记录巡查轨迹,实现河道问题“发现—告知—整改”全流程处置,大大提高了巡查效率。后续有必要结合城市网格化管理理念,应用先进技术,整合软硬件、网络、数据库和管理资源,形成更加高效的河道长效管理统一综合平台,进一步提升河道长效管理效率[5]。

奉贤区非常重视河道巡查工作,区管河道采用三级巡查制度,并建立区管河道巡查监控系统,巡查人员、巡查车辆、巡查船、保洁船工作轨迹全部GPS定位,实行信息化管理。

三后记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做好河道长效管理、加强河道生态建设、提升河道水环境水平既是实践习主席讲话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水利人的责任与使命。本文以上海河道管养为例,对新时期城市河道长效管理养护思路进行了探索。科学规划、制度先行、多方协调、深入群众、狠抓落实,才能做好河道长效管理这项复杂、专业、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相关从业人员的不懈坚持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叶阳帆.城市河道养护管理现状、问题及改进路径研究—以杭州市河道养护管理工作为例[D].南昌:南昌大学,2015.

[2]何惠芳.上海市河道长效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3]李勇,王超.城市浅水型湖泊底泥磷释放特性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1):29-28.

[4]徐德琳,邓自发,欧阳琰等.河道生态修复的前沿领域[J].中国城市林业,2008,(5):25-27.

[5]高长春.城市河道管理与信息化[J].水利发展研究,2012,06:54-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