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东莞市横沥镇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病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2

2010年东莞市横沥镇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病学分析

杨庆东钟澈曾肖连

杨庆东钟澈曾肖连(东莞市横沥医院广东东莞523460)

【摘要】目的分析东莞市横沥镇2010年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的原因、发病特点、流行规律,为今后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东莞市横沥医院住院部和门诊儿科报告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年该院住院部和门诊儿科报告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确诊病例共176例,比2009年上升166.67%;全年四季均有发病,秋季多发,9-11月份报告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构成比达72.17%;6月龄-1岁年龄组和1-2岁年龄组病例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0.34%和39.77%;散居儿童为发病的主要人群,占病例总数的96.59%;流动儿童的发病构成比达90.91%。结论东莞市横沥镇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发病水平呈上升趋势,加强防控工作已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对流动儿童的防控工作应成为重点。

【关键词】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病学防控

【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3-0174-02

轮状病毒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所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自2007年以来,东莞市横沥镇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报告发病数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10年,报告发病数达176例(发病率为85.92/10万),发病水平明显高于历年水平。为探讨和分析横沥镇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特点,了解其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现将该镇2010年1~12月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流行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资料病例资料来源于历年该镇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和2010年住院部和门诊儿科的病历资料以及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材料,人口资料来源于横沥镇人口统计室。

1.2实验室检测方法采用轮状病毒(A组)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通过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病例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抗原。对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采集粪便立即检测,若不能立即检测,于2-8℃保存不超过3天。若质控区(C)和检测区(T)都出现紫红色沉淀线,则判定为阳性结果;若质控区(C)出现红色沉淀线,检测区(T)不出现沉淀线,则判定为阴性;若非以上两种情况,则为无效结果,重新进行检测。

2结果

2.1检测结果和确诊病例对横沥医院2010年住院部和门诊儿科中的腹泻病例(24小时内排便3次或以上且具有粪便性质改变,如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者)采集粪便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共发现阳性者176例,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病例,发病率为85.92/10万(176/204830),无死亡病例。

2.2流行病学特征

2.2.1人群分布2010年共报告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确诊病例176例,其中男性107例,占60.80%,女性69例,占39.20%;年龄最小的为1月龄,最大的为6岁,6月龄-1岁年龄组和1-2岁年龄组病例数分别占病例总数的40.34%和39.77%,是发病的主要年龄组,年龄分布情况详见表1。本地户籍16例,占9.09%,流动人口160例,占90.91%(其中省内25例,占14.20%;省外135例,占76.70%)。

表12010年横沥镇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病例年龄分布情况

2.2.2地区分布横沥镇分为17个行政村/社区,2010年均有报告发病,报告发病数最多的5个行政村/社区依次为恒泉社区(27例)、田坑村(25例)、石涌村(18例)、山厦村(17例)、隔坑村(14例)。

2.2.3时间分布全年各季度均有报告发病,第1季度3例,占1.70%;第2季度8例,占4.55%;第3季度45例,占25.57%;第4季度120例,占68.18%。以9-11月份为发病高峰,占全年病例总数的构成比为72.17%。时间分布情况详见表2。

表22010年横沥镇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病例时间分布情况

2.2.4职业分布散居儿童为发病的主要人群,占病例总数的96.59%,职业分布情况详见表3。

表32010年横沥镇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病例职业分布情况

2.2.5历年发病情况比较横沥镇小儿轮状病毒肠炎2006年报告发病23例,2007年为15例,2008年为42例,2009年为66例。2010年为176例。2010年报告病例数与2009年相比,上升了166.67%。可见自2007年以来,横沥镇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10年更是出现了流行。

3讨论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严重腹泻最重要的病原体[1],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轮状病毒肠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热、呕吐和腹泻,严重者会发生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是引起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可发生流行或大流行。自2007年以来,横沥镇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报告发病数呈上升趋势,2010年发病数达176例(发病率为85.92/10万),比2009年上升166.67%。

从时间分布来看,9-11月份报告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构成比最高,达72.17%,这符合轮状病毒肠炎秋季多发的特点,与我国南方其它地区的报道基本一致[2-3]。

从年龄分布来看,6月龄-1岁年龄组和1-2岁年龄组病例数分别占病例总数的40.34%和39.77%,是发病的主要年龄组,与我国其它地区的报道基本一致[2-3],这提示该年龄组小儿机体抵抗力较低,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易发生感染。

从病例的居住性质分布来看,流动儿童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构成比达到90.91%,是发病的主要人群,这可能因横沥镇工业较发达,外来儿童随家长大量迁入,儿童聚集接触机会增多,且生活、居住条件和卫生习惯较差而引起。这提示对流动儿童的防控工作应成为轮状病毒肠炎防控工作的重点。东莞市横沥镇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发生流行的原因,可能是随着该镇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大量迁入和聚集,人群的接触机会增多,且生活、居住条件和卫生习惯较差,传染源进入该镇并长期存在,从而形成传播链而引起。轮状病毒肠炎已经成为了横沥镇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这说明在该镇加强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预防控制工作已经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KapikianAZ,ChanockRM.Rotaviruses.In:Fieldvirolog[M].3rd.ed.Philadelphia:Raven,1996:1657-1708.

[2]费献民,沈宁.456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病学的临床特征分析[J].云南医药,2011,32(1):18-19.

[3]胡祥英,石霖,邢愚.418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6,6(6):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