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妇幼保健院湖南娄底417000
【摘要】目的:在临床上,对凶险性前置胎盘(PPP)采取多学科系统化管理的效果研究,探讨多学科系统化管理对母婴妊娠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孕妇,例数总计84,分别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54例),对前者进行多学科系统化管理,后者则未接受妊娠期管理,然后对两组孕妇的母婴妊娠数据进行记录并对比。结果:通过两组记录的对比发现,产后出血量及出血率方面、子宫切除率、新生儿窒息比例等,观察组的数据均低于后者对照组;早期发病的几率方面观察组的数据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多学科系统化的管理方式对于凶险性前置胎盘(PPP)治疗的效果显著,能较大程度上减少严重并发症的现象。
【关键词】多学科系统化管理;凶险性前置胎盘;应用
凶险性前置胎盘(perniciousplacentaprevia,PPP)是指附着于既往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处的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有或无。目前较为推崇的诊疗方式是将该类孕妇转到胎盘植入诊治中心对对其进行多学科系统化管理。不同学科的诊疗策略虽然各有区别,但多重症监护-介入设施、血源保障及多学科团队这三项核心的内容是都具有的[1]。那么为了减少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可能,促进临床工作安全性的实现,我院建立了对凶险性前置胎盘进行多学科系统化管理的完整流程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之间的84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
纳入标准:
①经确认,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属于单胎妊娠。
②有剖宫产的历史背景,且本次妊娠的胎盘附着在原瘢痕的位置,属于前置胎盘。
③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的临床资料、妊娠资料均保存完整。
④孕妇及其家属同意书均已签署,对研究均处于知情并配合的状态。
排除标准:
①存在妊娠期并发症。
②有恶性肿瘤或者脏器功能障碍等不能够配合完成本次管理研究的情况。
84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据开展时间分组,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54例。
观察组——年龄方面统计,平均值(27.66±5.99)岁;孕周方面统计,平均值(36.15±3.34)周;剖宫产次数统计,平均值(1.23±0.57)次;与上次剖宫产的时间距方面统计,平均值(4.39±1.53);阴道出血量统计,平均值(276.37±88.43);胎盘植入比例方面统计,12例,40.00%;前置胎盘类型统计,部分性10.00%(3例),中央性90.00(27例)。
对照组——年龄方面统计,平均值(27.78±5.05)岁;孕周方面统计,平均值(35.76±3.77)周;剖宫产次数统计,平均值(1.21±0.49)次;与上次剖宫产的时间距方面统计,平均值(4.11±1.68);阴道出血量统计,平均值(280.46±91.36);胎盘植入比例方面统计,22例,40.74%;前置胎盘类型统计,部分性14.81%(8例),中央性85.16%(46例)。
对比两组孕妇的上述各项数据,P值>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临床诊疗方案。本组凶险性胎盘前置的孕妇的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常规的孕检项目,术前体重及血压的测量、术前相关超声数据的检查、胎心监护[2]等等,根据提供的信息来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及术后常规护理。
观察组:常规临床诊疗方案&多学科写作的综合诊疗方案。其中常规临床诊疗方案实施措施同对照组,后者综合诊疗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孕早期血液检测数据分析。第二、孕后期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再次确认具体信息。妊娠后期尤其要注意胎盘与周围关系的变化,进行手术之前一定要再对胎盘的位置、子宫切口位置等重要环节再次会诊确认[3]。第三、术前综合准备状态核查。对孕妇的基础资料,比如病史、血型、孕周等,以及医院方面的准备情况,手术计划的制定与多学科系统化完善、血缘准备情况核实以及医患之间的沟通等进行各方面的核实。第四、对于病情在正常范围内的孕妇,在35后半周进入医院,36周后进行停止妊娠[4]。第五、进行腹主动脉或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预置手术,之后进行剖宫产手术。其中,在以上步骤中,若出现难以控制的意外,尤其是出血方面,则进行急诊或者重症科室的预案诊疗,实现多学科系统化共同管理[5]。
1.3观察指标
测评并记录两组凶险性胎盘前置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现象,手术中出血输血量、子宫切除现象及死亡概率以及母婴结局、新生儿异常现象。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版本进行数据的分析,其中两组凶险性胎盘前置孕妇的子宫切除率、出血量、输血量等指标均使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达,同时将其运用t值检验,P<0.05时说明2组结果差异明显。
2结果
观察组孕妇的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输血量少,子宫切除率仅有10.00%,其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子宫切除率
3讨论
凶险性前置胎盘是产科最具有挑战性的疾病之一。据数据统计显示,因“凶险性前置胎盘”而死亡的产妇的占比率高达7%。目前凶险性前置胎盘发生的几率逐渐增长,其诱因之一是剖宫产的高概率。虽然该疾病发生率极低,但是在临床上针对此相关经验较少,因此其并发症仍然有很高的风险。
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疾病的诊疗,常规的方式方案单一、术前检查不到位,并没有对该症进行针对性地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存在的隐患较大[6]。而多学科系统化诊疗模式能够在术前、术中及手术后从多方面对患者有综合具体的分析,针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的多学科系统化管理包括妇产科、超声-磁共振影像科、输血科、放射介入科等等。在综合学科的共同努力下,提高了诊疗的针对性及安全性,应用效果较好,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娄静.多学科协同下的应急预案管理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康复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20):3796-3797.
[2]李岩,王玲,孙葵丽等.多学科协作团队模式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手术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6):90.
[3]张素萍,张洪莉,张雅娟等.多学科合作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围术期管理的效果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39(8):979-982.
[4]端翔贇,钱洁艳,赵娟等.医护协同分层管理在1例急危重症产科个案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8,18(10):89-91.
[5]刘丽丽,张富荣,王芳等.多学科联合救治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策略探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12):101-103.
[6]卢晓红,郑高明.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8,20(6):471-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