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防治肿瘤的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中医防治肿瘤的对策研究

丁聪聪

丁聪聪(广东医学院中美联合肿瘤研究所广东东莞523808)

【摘要】目的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中医治疗肿瘤的观念也随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患者的整体生存状态。中医治疗肿瘤,与西医存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相同的肿瘤,根据辨证分型的不同,使用的治疗方药是不一样的;不同的肿瘤,如果辨证分型相同,就可以使用相同的方药治疗。本文从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性,强调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精髓,同时,本论文根据以往的研究指出了中医防止肿瘤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中医防治肿瘤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R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9-0043-02

随着中医学的逐步发展壮大,经过近几十年的努力,中医在治疗肿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中医在配合放化疗的基础上,有了明显的增效,主要表现在术后防治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提高肿瘤患者额的生存质量,延长肿瘤患者额的生存时间等等方面。[1]我国在中药防治肿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如采用中药抑制肿瘤的生长、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防止肿瘤细胞的转移扩散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推动了中医防治肿瘤研究的进展。

1中医防治肿瘤的现状

1.1中医研究基础薄弱

传统中医学,主要讲究的是“以毒攻毒”,多年来,这样的治病思维已经成为非中医药治癌的首选。[2]因为我们都知道,中药中的许多药,是属于毒药,含有毒性,尽管我国的中药书籍对于某些中药的毒性有明确地记载,但是这一部分中药是否具有抗癌药性,却很难解释清楚,因为中药的抗癌功效,只有简单的药理实验,没有真正的临床检验,即使有些有了医学上的检验,但是对于毒药剂量的把握也很难做到精准,没有一个统一的用药标准,很难在临床中实施开展下去。

1.2中药疗效不可靠

我们都知道,现在中医治疗肿瘤的最常用的方法是依靠活血化癖抗肿瘤的。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对晚期肿瘤患者,特别是肝癌患者,如果使用活血化癖抗肿瘤的药物,不仅起不到任何的效果,反而会使得患者的肝内癌细胞转移,更加容易诱发大出血,导致肝昏迷。[3]在临床试验中,已经证实了活血药如果使用不当,会促使肿瘤快速生长与发生转移,所以,对于这一类的要去,使用的时候需要慎之又慎。再如,软坚散结也是常用抗癌疗法,它在治疗甲状腺肿瘤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但临床研究表明,“碘”依赖性是部分甲状腺肿瘤的常见症状,而含碘很高却是很多的软坚药中最常见的,如海藻、昆布等,所以这方面需要禁忌。中国人,常见的思维方式是在大病时就需要大补,因此往往给肿瘤患者使用参类补药,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弊端。[4]临床研究表明,人参中含有一种可以促使肿瘤加快生长功能的粗提物,如果滥用人参,这一弊端就会凸显出来,导致肿瘤患者的病情出现失控的现象。所以,在中医中,对于人参的使用,也需要十分谨慎。

1.3中医实验研究陷入误区

其实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治疗肿瘤的实验研究,在近些年来还是有了一些耳目共睹的成绩,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可,但是想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却是有相当地难度的。[5]因为,随着肿瘤的研究向分子、基因方向发展,以及肿瘤研究的深入,中医治疗肿瘤的实验也需要越来越精密,但是这一切却恰恰不是中医的优势,而是中医的弱势,因为现在的中医实验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评价指标,只能任由西医牵着鼻了走,总是重复西医研究的道路,不能独立发展,始终处于被动、不受重视的局面。

2中医防治肿瘤临床研究现状分析

2.1中医辨证需要进一步提升

辨证论治是古往今来中医特色最具代表的所在。然而,在实际的临床中,尤其是中医辨证治疗肿瘤的时候,西医的影响在所难免,往往出现了只辨病而不辨证的现象。还有就是,由于对肿瘤的辨证分型打不到客观公正的要求,导致医者缺乏自信,如此影响了肿瘤患者的信任,最终的结果就会出现辨证论治很难彻底地实现。

2.2中医防治中忽视心理护理

肿瘤是生物学上的异常,引发肿瘤的根本,最集中的表现应该是生物学上的变异。肿瘤的产生,并非是单一原因所致,而是由很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如遗传、原生理始基、器官缺陷、个性、情感、生活方式、社会事件、习俗等等方面,都对这一类病症的患者有影响,或者说是相当大的影响。既然发病的因素是复杂多变的,但是在现在中医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却都往往只注重治疗和防治病症本省,对于患者的个体差异等方面却极少地关注,医护人员忽视了对肿瘤病人的心理疏导、情感沟通以及饮食调摄和身体锻炼等方面的指导。致使患者就算是药效达到了,却受到了个体因素的影响,是的病症不见好转,所以需要多管齐下,进行联合治疗。[6]

3中医防治肿瘤的措施

3.1发扬中医特色

坚持中医特色,是目前我国发扬中医学科的重要方面。在中医治疗肿瘤领域,也是需要坚持和发扬这一特色。众所周知,中医药治疗肿瘤,其中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对患者机体的整体调节,也就是通过重要的手段,让肿瘤患者的机体内环境达到平衡状态,所以才有了中医治疗肿瘤的基本方法是紊乱的扶正培本法。中医讲求望闻问切,因此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是中医治疗病症的基本特色,同时这一特色也存在和反映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中医治疗肿瘤,秉承是“以人为本”的个体治疗和“治未病”的思想。[7]但就目前肿瘤学的研究发展趋势来看,中医在治疗肿瘤方面,特色还是很多的,只要我们坚持中医特色化发展,就会使中医症状量化,证候规范化,得到满足和发展。

3.2建立中医药疗效标准

目前,我国应用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疗效标准其实还没有建立,所以无法对肿瘤中医疗效评价的客观化、定量化和标准化进行客观地评价。我国现在的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疗效标准,还停留在借用现代医学肿瘤疗效标准、依据影像学测定瘤体大小以及评价患者额的生存时间等方面,所以对于晚期肿瘤、肿瘤术后复发转移及术后患者治疗评价这些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8]因此,随着医学的发展,把生命质量、调整生存时间等等,这些都引入到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疗效的评价之中,有助于解决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中医疗效评价的客观化、定量化和标准化问题。

3.3转变中医肿瘤研究模式

以人为本,是当前医学中治病治人之根本。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已经成为当前医学界倍加重视的问题,所以在此影响下,现代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开始慢慢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9]也就是说,当人们开始认识到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时候,就不在单纯地只考虑患者的生物性,还要充分地考虑患者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等。现代医学的最高目的就是注重提高生命质量,并视保存生命与改善器官功能同等重要。所以说,对肿瘤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重视,在治疗肿瘤疾病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并且日益受到重视。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疗效的评价,也应该建立在重视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疾病的生理性与社会心理性方面。[10]也就是说,治疗肿瘤的最终落脚点,应该是首先让患者满意的生命质量,获得较长的生存时间,在这些基础上而后取得最大限度的肿瘤症状的缓解。

参考文献

[1]熊墨年,唐晓玲.肿瘤患者情志失调的中医非药物干预临床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12.

[2]李晶.对中医辨证论治与西医个体化治疗肿瘤的一点思考[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04.

[3]朱超林,潘宇.从肿瘤基于基因个体化治疗看中医证本质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03.

[4]逯敏,李柳,刘柏.中医肿瘤体质与癌病预防的相关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0.

[5]薛妍,刘文超.论中医的辨证论治与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9,03.

[6]胡兵,安红梅,沈克平.中医肿瘤辨证抗癌与科学抗癌[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06.

[7]马琳.浅谈中医对肿瘤的防与治[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

[8]王晓玲,李江涛.肿瘤的中医治疗对策[J].癌症进展,2008,11.

[9]李秀丽,杨志杰.中医体质学与肿瘤的相关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0,07.

[10]姜恩顺,张英.生存质量疗效评价在中医肿瘤研究中的现状及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