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管固定方法改良与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胃管固定方法改良与临床应用

曾小卿王香香陈泽玲

曾小卿王香香陈泽玲(江西省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江西赣州3410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4-0153-02

【摘要】目的改良传统胃管固定方法,增加胃管固定的牢固性、美观度及患者的舒适度。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因治疗需要插胃管的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T”型胶布固定方法,对照组用传统固定方法。结果“T”型胶布固定方法与传统固定方法比较:牢固性、舒适度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型胶布固定方法增加了胃管固定的牢固性、美观度和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了重新置管增加的护理工作量、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胃管固定改良牢固舒适美观

插胃管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如何使胃管固定更加牢固、美观,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一直是护理临床工作努力的方向,笔者将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入住我院因治疗需要实施插胃管的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患者,排除现有颜面部皮肤病变,高热、心肺疾患及严重腹胀,烦躁不安,恶意拔管倾向。年龄1天至24岁不等,胃管留置时间1.2天—12.1天,平均(4.2±0.3)天,共63例,按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由金华恒迪医药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布质胶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置管时间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固定方法

对照组用传统固定方法[1]:一根胶布绕胃管交叉后固定于鼻翼,一根胶布绕胃管交叉后固定于面颊。实验组用改良固定方法:采用自制“T”型布质胶布粘贴固定,制作方法见图;固定方法:将短臂固定于鼻翼,长臂螺旋式缠绕于胃管外露于鼻孔部分。

T型胶布制作图

2.2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处理,进行x2检验,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种固定方法牢固性差异见表1,胃管意外脱落包括胃管部分向外滑脱和胃管完全脱出。

表1两种固定方法牢固性对比

组别例数意外脱管数意外脱管率

实验组3200

对照组31516.13%

注: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两种固定方法舒适度差异见表2,皮肤受损包括皮肤变红、起水泡和破损。

表2两种固定方法舒适度对比

组别例数皮肤受损数皮肤受损率

实验组3200

对照组3139.68%

注: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4.1牢固性方面传统固定方法为胶布绕胃管交叉后固定于鼻翼,固定处成一锐角,形成假固定,容易因鼻腔分泌物、汗液、皮脂分泌物等浸湿导致胶布松脱[2],加上引流液的重力作用,容易出现胃管滑脱,意外脱管后部分患者需重新置管,重新置管不仅增加了护理工作量,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T”型胶布固定因胶布在胃管上螺旋式缠绕,根据力学原理,增加了固定的牢固性,不易出现松脱现象。

4.2舒适度方面因面颊处皮肤角质层较薄、毛细血管较浅,对外界刺激较敏感。临床经验发现,皮肤损害多发生于面颊处,尤其是胶布过敏者,对照组患者出现皮肤受损的部位均为面颊,因传统固定方法需另加一根固定于面颊,而“T”型胶布固定方法只需一根固定于鼻翼,不影响颜面部的美观与舒适。

4.3笔者认为“T”型胶布固定方法具有牢固、舒适、美观的优点;存在缺点:胶布制作过程相对复杂,容易出现胶布浪费现象。权衡利弊,笔者认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1-304.

[2]周平康等.“Y”型宽胶布鼻梁固定胃管的临床应用121例.实用护理杂志,电子版,2002,18(6):63.